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1965—1972年 1972年在资本主义 出口增长率 出口总额所占比重 80% 13.4% 美国 150% 33.7% 欧共体
经济: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 力的增强。经济上与美国竞争。
3、欧共体的的影响
材料一 1974年,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 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 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 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 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 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为 “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
涉及军事领域,故D项错误。
3.1967年成立的欧共体(

A.使西欧各国摆脱了苏联的控制 B.是为了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 C.是一个政治军事同盟 D.使美国丧失了霸权地位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分析能力。西欧各国在二战 后未受到苏联控制,A项错误。欧共体成立时仅仅是一个经济 组织,C项错误。欧共体成立后到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受到削
世 界 多 极 化 趋 势 出 现
时间:20世纪60、70年代
西欧 联合自强
表 现
《反败为胜》 《从头再来》 《走进新时代》 《团结就是力量》
日本 不结盟 运动 中国
乘机而上
合作崛起 和平崛起
影响:冲击了两极格局,促使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 展
1.二战后,欧洲联合与合作的愿望比任何时候都强烈,这一
2.1967年欧共体成立。其主要目标是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
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 的发展。组成欧共体的三个机构不包括( A.欧洲煤钢共同体 C.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B.欧洲经济共同体 D.欧洲军事共同体 )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区分能力。1967年欧洲煤钢 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 同体。从材料内容也可以看出欧共体主要涉及经济范畴,不
原子弹袭击后的广岛
日本新干线电车
战后的日本
繁华的东京银座商业区
战后初期的日本 六七十年代的日本
合作探究
阅读课文思考:
二战后,日本经济腾飞的原 因:
日本小学生在上“生活” 课
材料1、日本引进技术的模式是: “一号机组进口,二号机组国产” 材料2、二战后日本教育的情况: 教育经费占整个政府预算的25%,(发达国家平 均为7%)居世界首位。 1950年,日本的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就已达到 99%。
信息,故选D。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相信,在今天这个紊乱的世界里,……法德两国
的紧密合作对于改造这个世界是很重要的。
——1963年西德总理阿登纳 材料二 好处的。 ——1963年法国总统戴高乐 法国和德国并肩站在一起,这确实对大家都是更有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什么?有何影响? (2)从19世纪后期至1963年,法德两国是否一直“并肩站在 一起”?请结合史实说明。 (3)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对当今中日关系的发展有何借 鉴?
日本经济腾飞的原因:
外 因
“冷战”爆发后,美国的扶植; 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的军事订货 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有利时机 日本战后民主化改革。 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利用国家政权 推动经济的发展 重视科技和教育:高科技的发展道 路
乘 机 而 上 专 注 经 济
内 因
日本经济腾飞的影响
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日 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同时,日本 在日美同盟的前提下展开了所谓的“多边自主外交” 。1972年9月,日本和中国恢复邦交。 1982年上台的 中曾根康弘首相在多次场合公开声明,日本还要谋求 做一个政治大国。 分析以上材料可以看出日本的外交政策有什么变化?
冲击了两极格局, 促进了世界的多极化 趋势的发展。
日本经济腾飞的影响:
外交:日本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 边倒的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 全方位外交。 政治: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国际格局: 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 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三 第三世界的合作---不结 盟运动的兴起
背景 成员国构成 时间 地点
二战后 民族解放运动 弱势地位 第三世界 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
1961年
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
宗旨 影响
独立 自主 不结盟 非集体
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力量登上了国际 政治舞台,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 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在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由 于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中国得以冲 破美国设置的种种障碍,恢复了联合 国的合法席位。
7.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它反映了( A.发达国家和展中国家平起平坐

B.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影响力扩大
C.西方国家放弃了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控制 D.发展中国家放弃了彼此间的合作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为谋求自身独立、 主权、发展与和平,1961年25个国家在贝尔格莱德召开会议,
弱,D项错误。
4.二战后日本经济很快发展起来,1956~1972年其国民生产
总值上升到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其原因不包括(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日本的民主化改革 C.政府重视科技和教育 D.利用国家政权发展经济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马歇尔计划”是美 国扶助西欧经济复兴的计划,未用于日本。日本经济发展的 )
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它反映了第三世界以独立的力量
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 界事务的局面。
6.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 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过的种种挑 战。”这种“挑战”主要指( A.美国经济军事实力被苏联赶上 B.欧共体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C.不结盟运动兴起 D.中国的振兴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西欧和日本在美国扶 植下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并且开始同美国竞争,使美国受 到挑战。美苏争霸在很长时间内此消彼长,基本处于平衡制 约状态。C、D两项也不能对美国构成挑战。 )
原因有美国的扶植,但不属于马歇尔计划的范畴。
5.英国《旁观者》评价说:“富豪可能有能力买一所豪宅,
但在世界的第一张圆桌边上,钱却不易买到一个位置。”这 一评价最有可能针对的是当今世界的哪一国家(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中国 )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日本经济崛起后积极 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要求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结合材料 中“世界的第一张圆桌”分析,A、D两项都已经属于常任理 事国,德国没有与日本类似的要求。
2 形成的历程
1951年欧洲煤 钢共同体 1958年欧洲经 济共同体 1958年欧洲原 子能共同体
合一
1967年 欧 洲 共 同 体
统一关税与外贸 共同的农业政策
发展
趋向货币一体化
加强科技合作
3、欧共体的的影响
材料一 1973年,欧共体9国人口2.56亿,出口贸易额为2100 亿美元超过了美国和苏联;国民生产总值为10650亿美元,远 远超过了苏联为美国的77.7% 选自岳麓教材《世界多 极化趋势》
欧洲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
1、形成的原因
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 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 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 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丘吉尔。
夹缝中的西欧
国际地位严重下降,在美苏两极格局 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单独和美 苏抗衡.
1、形成的原因
材料1 如果我们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 欧洲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否则,欧洲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 附庸。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 《阿登纳(德国总理)回忆录》
答案:(1)历史现象:法德和解,关系正常化。
原因:①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②战后德国走和平发展 道路;③美苏争霸威胁西欧安全。 影响:①法德合作为欧洲走向一体化扫清了障碍;②有利于 欧洲和世界的和平发展。 (2)不是。法德奉行削弱对方的战略,长期处于敌对状态, 如普法战争、一战、二战。 (3)中日应认识到合则两利,斗则两伤的道理;以史为鉴,
政治上的独立自主使美国的霸权地位严重削弱。
对国际格局:冲击了“二战”后的美苏对峙的两极 格局,促进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二 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二战”后初期日本面临的国内状况和国际环 境如何?
1945年的广岛
盟军司令麦克阿瑟与 日本天皇裕仁
国际: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外交上追随美国 国内:二战使日本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第(1)题从两则材料
出处可以看出涉及法德关系,从材料中的“紧密合作”、 “并肩站在一起”可知历史现象,原因可结合欧洲走向联合 的原因再具体到法德两国去分析。影响可从对欧洲和对世界 两个角度去回答。第(2)题需要回顾历史上的法德关系去回 答。第(3)题从法德宿怨与和解去看待中日关系,要走符合 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之路。
材料 2 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 久法德之间的冲突 …… 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 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 下……《舒曼(法国外长)计划》(1950年)
化干戈为玉帛,法德和 解,走向联合
欧共体形成的原因:
现实原因:经济萧条,不得不依靠 美国恢复经济。 经济原因:欧洲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 (根本原因) 政治原因:国际地位的下降,在美苏 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 的威胁,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单独 和美苏抗衡。
8.下列三幅图片反映出的世界时代特征是(

A.世界日益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B.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西欧、日本努力改善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D.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归纳能力。三幅图分别涉及 到欧洲、日本、发展中国家,体现不出世界整体; B项表述只 有欧盟总部一图适合;从图中也看不出三者之间改善关系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