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学习目标】一基本目标1、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2、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二重点难点重点: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与多极化趋势的关系。
难点:世界主要经济、政治力量的变化对世界格局影响。
【知识链接】复习提问:1.美国和苏联分别采取了哪些对抗措施使两级对峙格局正式形成?2.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学习内容】A级A级【基础梳理】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走向联合的欧洲1.背景:⑴二战后欧洲战争创伤严重,实力大损,国际地位下降,不得不依附于美国。
⑵20世纪50年代,随着西欧各国__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_________,它们越来越要求从__美国___的阴影下走出来。
⑶欧洲任何一国的实力都无法与美苏相比,只有____ 联合起来 ___,才有可能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
2.经过:⑴1951年,法、联邦德国、意、荷、比、卢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⑵1958年,这六个国家又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⑶ 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⑷欧共体成立后,西欧国家在政治和经济方面不断加强合作,建立了关税同盟,实行共同的_农业___政策,建立了__欧洲货币体系______体系,并加强_科技______合作。
3.影响⑴大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⑵随着势力的增强,西欧在经济上成为__美国的竞争对手_______,在政治上,他们也力图推行独立自主__的外交政策,⑶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削弱,不得不调整它的对欧政策。
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1.形势:⑴国际:二战后,美国对日本以以盟军名义单独占领,日本政府则采取了追随美国的政策。
⑵国内:战败后的日本,国土荒芜,经济衰竭,民不聊生。
2.崛起的原因:⑴美国的扶植:把日本作为远东的反共桥头堡,减免战争赔偿,还向日本提供资金和物资援助。
⑵日本政府推行的民主化改革,铲除了明治维新以来残存的封建因素,也为日本后来的经济腾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⑶日本政府重视科技与教育。
⑷利用国家政权推动经济的发展: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制定经济计划等方式。
B级【思维点拨】二战后美国为何要扶植?当时世界的形势是冷战的形成与加剧,美国出于遏制苏联和中国的战略考虑,改变对日的占领。
3.表现:在1956—1972年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4.影响:⑴外交:改变了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⑵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出现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⑶国际格局:冲击了美国霸权和美苏两极格局,推动了多极化趋势。
C级【课堂探究】日本经济的崛起给我们什么启示?(1)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是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
(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确立科教兴国战略。
(3)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科学的发展观(1)欧共体形成、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兴起和中国的振兴,这些共同构成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2)多极化趋势还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不是一种成熟的国际关系格局。
(3)两极格局虽然受到多极化的冲击,在当时仍是国际关系格局的总体的、基本的特征,因而多极化趋势是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
(4)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虽然瓦解,但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也没有最终形成,直到今天,仍处于向多极化演变的过程中。
【反思巩固】1、1967年,下列哪些组织合并成欧洲共同体()①欧洲煤钢共同体②欧洲经济共同体③欧洲原子能共同体④北约组织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欧共体成立之后,在哪些领域进行了密切合作( ) ①建立了关税同盟 ②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 ③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并加强科技合作 ④实行共同的外交政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3.下列有关欧共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促进了欧共体各国经济的发展 B. 是区域性的国际组织 C. 以欧洲的联合为基础抗衡美国 D. 是军事政治一体化组织 4.《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文本用的是荷兰纸张、德国墨水、法国印刷术,由比利时和卢森堡装订,附着意大利制作的飘带。
这说明了( ) A.分别利用了各国最先进的技术 B .体现了各国间的分工合作精神 C .象征着六国的合作 D .说明文本制作工序复杂4.二战后初期到70年代,西欧各国与美国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对这一变化表述最准确的是 ( ) A .由依附到逐渐独立 B .由联合到逐渐对抗 C .由伙伴关系到敌对关系 D .由竞争对手到合作伙伴5.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前提条件是( )A 、高度重视教育B 、发展外向型经济,实行对外开放C 、引进先进科学技术,提高生产率D 、废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6.20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这“三足”是指( )A 、美、日、德B 、美、英、法C 、美、日、西欧D 、美、日、英7.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演说:“……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尼克松演说中的“挑战”是指:( )A 、苏联的威胁B 、西欧和日本的经济竞争C 、第三世界的崛起D 、美国经济滞胀8.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要求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其根本原因是( )A .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B .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C .日本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D .日本力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9.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
下列因素对这一趋势有重要影响的是( )①欧共体的成立②日本经济实力的壮大③不结盟运动的兴起④苏联军事力量的削弱 ⑤中国的振兴A .①②③⑤B .②③④⑤C .①③④⑤D .①②③④⑤10.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舞台的历史事件是( )A.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B. 欧共体的成立C. 日本经济的崛起D.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11.第一次不结盟会议认为不结盟的含义是:①消极中立②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③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④实行全面彻底裁军,销毁核武器 (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②③④12.不结盟运动的诞生所产生的历史影响不包括( )A .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B .标志着第三世界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C .标志着第三世界的联合斗争进一步发展D 标志着由超级大国决定世界事务局面的结束 1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正如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所述:“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
……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
……对最近的将来来说,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
” 问题: (1)“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 两极格局开始瓦解,多极化趋势开始显现。
(2)结合史实说明,西欧是如何摆脱“卒子”地位的? 西欧各国致力于恢复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各国加强合作,建立欧洲共同体;随着实力的增强,欧共体国家在外交上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逐步摆脱美国控制。
(3)说明二战后日本是如何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它给我国现代经济发展有何启示?(略) (4)对将要形成的世界格局,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
”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并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认同: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主要表现为若干大国实力和影响的增强,并在国际舞台上共同发挥重要作用。
如美、俄、日、中等大国都有可能成为多极格局中的一极。
不认同:虽然当今世界还是大国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但区域集团组织在推动和平衡多极化格局中正在发挥、也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如欧盟的崛起并成为多极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知识链接】不结盟运动对两极格局的冲击与欧共体和日本对两极格局的冲击有何不同?(提示学生在性质、宗旨、过程等方面都有不同)其一,性质不同。
西欧国家和日本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它们与美国在政治制度、生产方式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等领域有高度的一致性,虽然反对美国控制,但主要是一种经济上的竞争和外交上的争夺,中间随时会有妥协。
它们反对苏联主要是出于意识形态的冲突。
而第三世界国家历史上多数受过殖民压迫,它们的斗争是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是反对旧的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斗争是坚决彻底的。
其二,宗旨不同。
西欧和日本是为了取得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并为此参加北约组织,进行“冷战”;而不结盟运动从一开始就确立了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基本原则和宗旨,主张以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反对加入任何军事集团。
其三,从对霸权主义的冲击过程来看,西欧与日本是从经济上的竞争到外交上的对抗,而不结盟运动是从政治斗争到经济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