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吉林省舒兰市第一中学高一语文同步课件:3.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1(新人教版必修1)
吉林省舒兰市第一中学高一语文同步课件:3.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1(新人教版必修1)
箜篌
•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 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 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 阳。” 安史之乱后,作者听到唐军收复了河南等地, 欣喜若狂。梁启超在讲到此诗时“涕泗交流之中张 口大笑”同样表现了他对收复祖国大好山河,实现 祖国统一的渴望。
文章中的病句
明确: • ⑴ 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删“大约”) • ⑵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 讲(一次) • ⑶ 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删 “约”); • ⑷ 不少人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产生……兴趣)
曾有人题赠挽联
三十年来新事业、新知识、新思想, 是谁唤起; 百千载后论学术、论文章、论人品, 自有公评.
青年时期的梁启超
问题一 梁启超先生独具特色的演讲一定给 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认为他在演 讲时表现出哪些特点? 由此看出梁启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 人?
Z..x..x..k
梁任公演讲特点
开场白: 独特(谦逊、自负) 声音: 沉着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稳 睿智) 内容: 丰富有趣(博闻强识 学识丰富)123
“饮冰室”是梁启超的书斋的名字, ,「饮冰」
一词源於《庄子‧人世间》:「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 我其内热与?」原意就是比喻自己内心之忧虑。当年, 梁启超受光绪皇帝之命,变法维新,临危受命,面对 国家内忧外患的交煎,梁启超内心之焦灼可想而知, 如何解其「内热」?唯有「饮冰」方能得解。所以, 他正是借「饮冰」一词,来表达自己内心之忧虑呀!
<<桃花扇>>
• 《桃花扇》作者孔尚任,主角侯方域,李香 君。“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以他们 的爱情为主线,政治变化为暗线。南朝廷的 灭亡,标志着明朝的结束。联系一下当时的 时代背景,国难当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再次表现梁启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率真、 奔放、激情澎湃……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梁实秋(1902—1987),
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 家、翻译家。曾与徐志摩、 闻一多创办新月书店,主编 《新月》月刊。后迁至台湾, 历任台北师范学院英语系主 任、英语教研所主任、文学 院院长、国立编译馆馆长。 代表作有《雅舍小品》、 《雅舍谈吃》、《看云集》、 《偏见集》、《秋室杂文》、 长篇散文集《槐园梦忆》等. 译有《莎士比亚全集》等. 主编有《远东英汉大辞典》
这是对梁启超一生的很好概括。
作业:
请大家回忆一下有没有哪位老师的一节课或哪位 同学的一句话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的? 用自己的笔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箜篌引>>
• 《箜篌引》,这是东汉文学家蔡邕的作品,选自他 的《琴操》,但是现在据韩国学者研究,这是他们 的《古诗源》上记载的朝鲜悲剧。不管事谁的作 品,这都是一篇值得回味的小文章。 • 诗的大意是一白发狂夫披发提壶,欲渡滔滔江水, 他的妻子紧追其后,然而没拦阻他,在哀怨地哭诉 她的夫,劝你不要渡河,你还是去渡河, 这下落 入河中去了,你让我怎么办? 于是伤心的妇人在 岸边拿出箜篌,唱出这首悲凉的哀歌。 • 《箜篌引》这一发自内心的作品,没有雕饰,作 为乐曲用的是哀伤凄婉的“瑟调”,乐器又是以 悲著称的箜篌。 • 表现了梁启超至情至性……
课后题:作者说“文章要深,要远,要高,就是不要
长。描写要深刻,意义要远大,格调要高雅,就是篇 幅不一定要长”。文中是怎么体现的,这样写好不好?
• 本文篇幅短小,语意简练,梁启超事迹很多, 但作者只是写记忆中的一次演讲。文中有四 处对比写出了记忆深刻的原因 • (1)梁启超政治影响与他学术的对比 • (2)达官显宦的演讲和他的对比 • (3)梁文章、笔锋和演讲的对比。文章结尾 “于是我想到从前一段经历,笔而记之”照 应开头,言简意赅。
梁 实 秋
zxxk
记 梁 任 公 先 生 的 一 次 演 讲
梁启超
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 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 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有中国近代百科 全书式的文化巨匠之称。 1890年从师康有为,共同领导 “戊戌变法”运动。 变法失败后,他逃亡日本,从此就用“饮冰室主人”这 个笔名。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赴北京参加会试,追随康 有为发动公车上书。 1896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 次年主讲时务学堂,积极鼓吹和推进维新运动。 1898年入京,参与百日维新,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 堂、译书局。
写作背景
• 本文写于1900年,即甲午之战失败和戊戌 变法失败,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前 夕。这是作者流亡日本初期写的一篇政论性 散文。
Z.x.x.k
读准下列字音:
戊戌 ( wù ) ( xū ) 主角 ( jué )
箜篌 ( kōng )( hóu )
迥乎不同 ( jiǒng )
激亢 (kàng )
蓟北 ( jì )
叱咤风云 ( chì )( zhà )
第一部分(1) 简述演讲的一些背景 第二部分(2-9)具体描述这次演讲主要情况 第三部分(10) 对学者梁启超的评价
• 肖像特点: 外表: 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肥 大长袍 气质: 风神潇洒 (潇洒,自信) 眼神: 光芒四射
出任司法总长以直接地正面描写,也可以间接 地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不外乎通过外貌特征(肖像), 心理活动,人物行动,人物语言等方面的描写来进行. • (1)肖像描写 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即人物的容貌,服饰,神情,姿态等 等,加以描写.人物的外貌,总是与他的社会地位,生活 环境,性格爱好等等有密切关系,通过肖像描写,往往 能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 • (2)心理描写 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叫心理描写.心理描写可以展 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情绪.
通过以上三处引用让我们重新认识了梁启 超先生,忧患、变革、爱国贯穿了他的一生; 也就不难理解热心肠的含义了。
长著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她精明强干,常带 着紫昭君套,围着那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洒 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 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 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模样 又极标致,言谈又极爽利,心机又极深细, 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 ----王熙凤
表情: 成为表演 酣畅淋漓(感情丰沛)
神态: 生动有趣(自负、谦逊) 语言: 旁征博引(风趣、博闻强识) 动作: 手舞足蹈(自由洒脱)
提问:作者是怎样抒发对梁任公的敬仰. 欣赏和赞美之情的呢?
①、直接表达: A 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怀着无限的景仰 B 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 的情感不知要强烈多少倍。 ②、半直接半含蓄的表达 A 我很幸运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B 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 欢喜。 C 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对此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 的爱好。 ③、完全含蓄的表达 A 描写外貌,着重于表现神采,展现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 和风范。 B 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 有时太息。纯粹是动作描写,但读者仍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敬佩 C 标题“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以学生的辈分称呼梁,已 是一种尊敬和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