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书上课用课件
从文中“我”和乔元贞结局的对 比,你懂得什么道理?
“知识改变命运”
1、对题目“我的第一本书”所包含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B ) A、指我拥有的那半本国语课本。 B、我出版的第一部诗集。
C、指我上的人生第一课,里面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 D、与书有关的童年生活、同学友谊,是作者生命最初的快乐与 梦幻。 2、读了“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来历后,你能从中感受 到哪些感情? 父亲的深情;同学、朋友间的友情;童年的乐趣(人与狗之 间的默契、情趣);生活的苦难。
聪明好学,但被生活所 迫不得不放弃学业。
条 件 恶 劣 , 生 活 窘 迫
好 为四个年级在同一教室上课; 淳 干什么事都弄不成;弄不到 厚 《算术》和《常识》两本课 , 本,只上《国语》课; 乡 “我”和狗捣乱时,狠狠训 邻 斥 情 “我”一顿,后又看在父亲 深 面 怀念之情
子上,不打“我”手板;
的第一本国语课本; 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 枉,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 最初的、最有价值的 不仅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 奠基性的东西。作者 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就失去了意义, 所指的主要是后者。 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 忘记了过去,即忘本。 这本书既是作者求知的第一本书,也是他成长的第一站,是他 人生的起点与知识的源泉。作者一生的品格由此奠基,他从此 学会了同情弱者,感悟人生。
3、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敬重、珍爱;复杂、百感交集:父亲的宽厚善良、纯真的友谊、 孩提时代的快乐……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 “双关”的修辞。“本” 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 是指课本,即“我” 忘本。
作者的第一本书为什么“值得我用崇敬 的心灵去赞美”?
因为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它不 仅表明第一次跨进学校大门,走进了知识的 世界, 更重要的是,那第一本书里镶嵌着父亲的 深情、同学的友谊、童年的乐趣和生活的苦 难以及在苦难生活中抗争的一段心路历程。 它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 书。
品味语言
例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
自然间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没有”----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而沉重,不 仅自己家的生活是窘困的,几乎所有同学都 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呢? “只有”----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 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 天真和淘气。 “快乐和梦幻”----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 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 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 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
一生惟一的本书。
二者对比, 作者后来到了条件好的学校上学,成了诗人, 这是他的第一本书。 但是元贞被生活所迫,只有这一本书,只念 了几天学,最后只能在村里卖东西。 两个人不同的命运从这一本分成两半的书中就 可见到。 作者在这里表达了对元贞的同情,对时代苦难 生活的深刻体察。
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幽默 (yōu mò): 有趣或可笑而意义深长 凄惨 (qī cǎn): 凄凉悲愤.
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fān fù): 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奥秘 (ào mì ):
温厚 (wēn hòu): 温和宽厚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补叙: 念书给“我”带来的快乐。 交待与“书”有关的几个 插叙:
人的命运。
(1)从一位诗人来访,引出话题第一本书 (难忘)。 (2-9)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来历。 (10)进一步交代这是“真正的第一本书” (11-13)与第一本书相关的人或事。 (14)呼应开头,表达对第一本书 的珍视铭记之情(不能忘本)。
老师“弄不成” 友
二黄毛
尊敬之情
连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 不上来; 抗日战争期间,打仗不 怕死,受人尊敬。 不真傻,心眼有点死; 在国难之时,积极抗日。
“我的第一本书” 仅仅指那半本课本 吗?你还可以作怎 样的理解?
提示:
“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 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 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 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 学的乐趣,这之中更包含了作者对 苦难生活的独特感悟,正是这样这 一本小学课本才让人难忘,同时也 深深打动了读者。
这段不寻常的 经历中包含了哪些人与人 之间的情意呢?
行动
父 亲 敬爱,没有批评 善良 指责,只是深深地叹 理解孩子 着气。 尊重孩子 在昏黄的油灯下,为 的友情 “我”修补装订课本。 对孩子负责 带“我”到条件好 乐于助人 的外村上学。
乔元贞深切同情
家境贫穷,买不起书,只有 “我”送给他的半本书; 考试第一名; 哭着告诉“我”他不能读书 了; 一辈子在村里卖纸烟、花生、 火柴等。
要求: A、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 。 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自然流畅。 D、要能讲清楚这第一本书给我带来的生命最初的 快乐和梦幻。
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互相补充、评议。
“我的第一本书”的情节发 展父亲回家,要“我”背书,发 起因:
现课本只有半本。 经过: 父亲问明原因,装订课本成两 本书。 结果: 送书转学,到崔家庄念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