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社会学教学大纲

历史社会学教学大纲

《历史社会学》教学大纲赵丙祥编写社会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980 目录前言 (983)第一讲历史社会学“导论” (984)第一节历史社会学的起因 (984)一、什么是历史社会学? (984)二、历史的“真相” (984)第二节作为一种新转向的历史社会学 (984)第二讲布罗代尔:长时段 (986)第一节从长时段理论到“经济世界”理论 (986)第二节长时段的两个例子:《地中海》与《物质文明》 (986)一、《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 (986)二、《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987)第三讲沃勒斯坦及其世界体系理论 (989)第一节世界体系理论的产生 (989)第二节世界体系论的主要观点 (989)一、一体化的世界经济体 (989)二、等级化的多民族国家体系 (990)三、多元而趋同的文化体系 (990)第四讲民族-国家的形成 (991)第一节“国家”和“民族”的词源学 (991)一、国家 (991)二、民族 (991)第二节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 (992)一、蒂利 (992)二、佩里.安德森 (992)第五讲现代性的后果 (994)第一节何为“微观权力” (994)一、微观权力 (994)二、微观权力的理论梳理 (994)第二节微观权力的特征及其反抗问题 (995)一、隐匿性和生产性 (995)二、微观权力与反抗 (995)第六讲现代“病人”与中国的现代性 (996)第一节西医体系的传播与建立 (996)一、传教士。

(996)二、国家。

(996)三、跨地域医疗空间与国家政治关联。

(996)第二节西医、中医与巫医 (996)思考: (997)第七讲文明的进程与现代社会 (998)第一节“文明”和“文化” (998)历史社会学一、文明和文化概念的起源 (998)第二节社会强制与自我强制 (998)一、暴力的问题 (998)二、社会的转变与心理结构的变化 (999)第八讲阶级研究与文化论:《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 (1000)第一节阶级意识:阶级的“标准” (1000)第二节工人阶级的“传统”及形成 (1001)第九讲叙事社会学:导论 (1002)第一节历史叙述的转变 (1002)一、叙述中的事件和时间 (1002)第二节作为方法论的叙述 (1003)第十讲国家权力的恐慌症:《叫魂》 (1004)第一节梗概及过程 (1004)第二节“叫魂”案与权力体系 (1004)第十一讲《马丹.盖赫返乡记》 (1006)第一节梗概 (1006)第二节讨论 (1006)一、什么是历史? (1006)二、历史学家如何建构历史? (1007)四、本书作者如何建构历史? (1007)第十二讲蒙太奇笔法:《王氏之死》 (1008)第一节不像小说的“小说” (1008)一、故事 (1008)二、一个片断中隐藏的世界 (1008)第二节讨论 (1009)第十三讲社会记忆 (1010)第一节哈布瓦赫的集体记忆理论 (1010)一、记忆的本质 (1010)二、社会需要 (1010)第二节康纳顿论“社会记忆” (1011)第十四讲民族与记忆 (1012)第一节“民族”的诞生 (1012)第二节现代民族与资本主义的扩张 (1013)第十五讲大众文化的研究(一): (1014)第一节欧洲早期之大众文化 (1014)第二节精英与大众文化的分合 (1014)第十六讲大众文化研究(二):《夜间的战斗》 (1016)第十七讲中国研究史观的转向 (1017)第一节关于“传统”与“现代”两极理论的批判 (1017)第二节 如何超越“传统与现代性” (1017)一、在“传统”中探求历史发展的动力。

(1017)三、放弃“现代化”理论的术语。

(1018)第十八讲新社会史的个案研究 (1019)981社会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982 第一节社会史的“人类学转向” (1019)第二节几种研究方向 (1019)一、人类学取向 (1019)二、地域研究 (1020)三、“历史记忆” (1020)基本书目 (1021)历史社会学前言课程负责人:赵丙祥副教授授课队伍:赵丙祥,副教授,北京大学社会人类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博士后。

授课对象:社会学专业本科生预修课程:《社会学概论》。

课程导读:本课程主旨在于介绍历史社会学的主要研究范畴、基本概念、各种重要理论以及相关的研究成果。

本课程所讨论的议题将包括历史社会学的产生与演变、世界体系论、民族-国家的形成、叙述社会学、中国研究史观等。

在课堂上,我们将以阅读和讲解历史社会学的个案研究为主,以增进选课同学对历史社会学的历程和研究现状作出比较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课程进行方式,以教师讲解为主,由老师及课堂助教带领学生讨论。

本课程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历史社会学名著为脉络,围绕这些著作来讲解诸研究领域内的主要观点和内容。

学生在课堂上除了积极鼓励发言,参与课堂讨论外,有一部份之课堂设计将要求学生分组进行阅读文献或资料收集之作业,并做口头读书或作业成果报告。

授课方式: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考试成绩:考查。

课程进度:983社会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984第一讲历史社会学“导论”指定阅读:[英] 丹尼斯·史密斯著,《历史社会学的兴起》第一章“凤凰的涅槃”,第1-10页,周辉荣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第一节历史社会学的起因本节主要介绍历史社会学的起因,理解在历史观念发生变化以后学科领域之内发生的相应变化。

一、什么是历史社会学?(一)定义历史社会学是对过去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探讨社会的运作与变迁。

(二)起因1.历史学家缺乏“社会意识”;社会学家缺乏“历史意识”。

2.人类学等科学的影响二、历史的“真相”(一)科学史学的历史观1.历史编纂学与考据学2.事件与现象的实在性质。

(如希罗多德对历史的去神秘化。

)3.起源的追溯与进化论(二)思想史学和年鉴史学的历史观1.克罗齐—柯林武德的历史哲学;观念的实在性质。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2.法国年鉴学派的影响:(1)涂尔干晚年的历史转向:“整体大于部分”的社会概念;(2)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长时段”的概念。

(三)后现代主义历史观1.社会与权力(如米歇尔·福柯等)2.社会与记忆(哈布瓦赫开创的集体记忆研究)第二节作为一种新转向的历史社会学1970年代以来,在历史写作领域里,有两个重大的变化,一个是生态史的出现;另一个就是新文化史的出现。

它经常被视为更广泛意义上的文化转折,它是一场集体运动,一场斗争的结果。

这场斗争一直是国际性的,有不同的国家的许多人参加,他们研究的时段从古代世界一直延伸到20世纪初,其共同特征是,他们所研究的内容相对于学院派历史学家来说都是全新的。

这些主题可以大致分为五个方面:1.物质文化的研究,如食物、服装等;2.身体、性别研究;历史社会学3.记忆、语言的社会历史;4.形象的历史;5.政治文化史,这里不是研究政事件、制度,而是非正式的规则,如人们对政治的态度、组织政治的方式等。

新的主题带来了对新的史料的关注,文学作品、视觉形象等被发掘为史料;即使是传统的史料,如官方文件等,也以新的方式来阅读,人们力求寻找它们的措辞方式和表达偏见。

其次,新文化史学是对旧的”新史学”的反动;更准确地说,它是对两种史学风格的反动,即在六七年代影响西欧、美国学界的卡尔.马克思式风格和计量史学风格,计量史学的具体表现形式在美国是“克利奥学派”,在法国是“系列史学”,它们都信仰“科学的”历史学,认为历史的基础是经济和社会,政治和文化是某种超结构。

新文化史正是为解决与日常经验失去联系的社会史这个问题而创造的。

不只是历史学家对人类行为的决定论模式感到不满意。

人类学克利福德·格尔兹强调”文化的解释”而不是社会的结构功能分析就是邻近学科的一个类似反应,对新一代学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米歇尔·德·塞都的社会学强调普通人以自己的方式使用消费社会的自由,并且自己“创造”了日常生活,也鼓励了社会文化史的研究。

雅克·拉康、路易斯·阿尔都塞和米歇尔·福柯等人也有类似的影响。

985社会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986第二讲布罗代尔:长时段指定阅读:布罗代尔,《历史与社会科学:长时段》。

本讲主要介绍以布罗代尔为代表的法国年鉴学派的长时段理论,并介绍布罗代尔的两部主要著作:《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和《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长时段理论对历史社会学和历史人类学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尽管后来出现了很多的批评和反思,但其影响力却并未因此而减退。

第一节从长时段理论到“经济世界”理论布罗代尔认为,人类社会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时间量度:长时段、中时段和短时段。

这三种时段处在历史运动的不同层次,有着各自不同的特征和作用。

要研究总体的历史,就不能仅仅停留在政治军事外交等层面的短时段,而要重视经济社会文明等层面的中时段,更要重视地理环境等层面的长时段。

(1)短时段可以称为个人时间,是转瞬即逝的时间,是历史学家最熟悉、最擅长的时间。

短时段的历史也就是“事件”的历史。

(2)中时段可称为社会时间,“供我们选择的时间可以是10多年,25年,甚至是康德拉捷夫的50年的周期”。

中时段的历史也就是“局势”的历史。

(3)长时段可称为地理时间,是“一种缓慢流逝、有时接近于静止的时间”。

为了把握总体的历史,从而写出真正的总体史,布罗代尔主张史学家应该学会不太熟悉的中时段和长时段的运用,特别是长时段的运用。

对历史学家来说,接受长时段意味着改变作风、立场和思想方法,用新的观点去认识社会。

他们要熟悉的时间是一种缓慢流逝、有时接近于静止的时间。

在这个层次(不是别的)上,脱离严格的历史时间,以新的眼光和带着新的问题从历史时间的大门出入便成为合理合法的了。

总之,有了历史层次,历史学家才能相应地重新思考历史总体。

从这个一半处于静止状态的深层次出发,由于历史时间裂化产生的成千上万个层次也就容易被理解了;一切都以半静止的深层次为转移。

”第二节长时段的两个例子:《地中海》与《物质文明》一、《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在本书中,布罗代尔以其独特的三层分立的历史时间观,把他所阐释和倡导的长时段理论成功地付诸了实践。

《地中海》全书共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讲述地中海的地理环境。

首先讲述地中海周边半岛上的山脉、高原、平原,地中海中心地带上的海域和沿海地带的陆地。

其次讲述更大范围的地中海世界,撒哈拉沙漠、欧洲和大西洋。

接着讲述作为一个自然单位的地中海的气候。

最后讲述当时地中海共同的人文条件。

在这里,布罗代尔讲述的就是“一种缓慢流逝、缓慢演变、经常出现反复和不断重复开始的周期性历史”,也就是长时段的历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