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谣言”与“辟谣”的价值
这是帮好友写的一篇马哲论文,从论文要求看我总觉得貌似有些问题,于是便写下了这篇也很有问题的论文。
说到底,“谣言”与“辟谣”都是为了阶级利益服务的。
其价值有两种表现,一是为本阶级利益服务,一是为推翻这一阶级。
“谣言”大都是以一个人或一些人为中心,以己利为目标,向外传播有利于本方言论而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言论。
以秦末农民战争——“陈胜吴广起义”为例。
揭竿而起的陈胜吴广为了让大伙儿相信他们,利用当时人大多迷信鬼神,想出了一些计策。
他们拿了一块白绸条,用朱砂在上面写上“陈胜王”三个大字,把它塞在一条人家网起来的鱼肚子里。
兵士们买了鱼回去,剖开了鱼,发现了这块绸子上面的字,十分惊奇。
到了半夜,吴广又偷偷地跑到营房附近的一座破庙里,点起篝火,先装作狐狸叫,接着喊道:“大楚兴,陈胜王。
”全营的兵士听了,更是又惊又害怕。
第二天,大伙儿看到陈胜,都在背后点点戳戳地议论着这些奇怪的事,加上陈胜平日待人和气,就更加尊敬陈胜了。
在这里,“陈胜王”便是“谣言”,并且,“谣言”带来了显著的效果,它使士兵们深信陈胜是通神灵的人,是神派来领导他们推翻秦朝暴政的人。
对于陈胜吴广这些农民来说,这“谣言”显然是为农民阶级利益服务的。
另外,“谣言”一般都具有首创精神。
或积极或消极,都是向原有的事物发出的挑战。
从社会的角度看,这就是改革,是事物自身的自我完善,是极其值得推崇的,也是马克思主义倡导的。
譬如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从根本上动摇了秦王朝统治,为尔后项羽、刘邦灭秦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对于“谣言”的反抗性,“辟谣”则多为统治阶级做的事,目的以维护统治居多。
“辟谣”是比“谣言”更需要深入社会内部观察而得出的言论。
它需要根据字字见血的“谣言”,逐一找到突破点,各个击破,非得民心而不立。
现实中时常出现“某某教授预测某某时刻某某地会发生地震”,每到这个时候,政府或国家地震局总是第一时间出面辟谣,告诫广大人民以官方信息为准,不要轻信个人言论。
在这里,“谣言”可能是传播者的恶作剧,也可能是破坏国内和平环境的不法分子,“辟谣”就是为了稳定大众情绪,实现社会安定。
可以看出“谣言”和“辟谣”都具有双重性,他们都可以为本阶级利益服务,也都可以去试着推翻一个阶级。
从现实来看,人们一旦开始传播某个“谣言”,某种程度上已经主观相信了这个“谣言”,因为“谣言”最实在地反映了人们的立场。
试图让大众不传谣不信谣,基本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目标。
只要人类社会存在一天,“谣言”便会存在一天。
“谣言”和“辟谣”,在人类的主观意识形态的战场上,将永远地争斗下去。
因此,“谣言”和“辟谣”就是代表两个阶级的阶级利益,将此消彼长的斗争下去。
论题提示:从历史上看,任何一个王朝的不稳定时期,都会有奇怪的童谚和谣言四起,这种谣言进一步使得社会产生不稳定因素。
但作为语言(价值工具)本身它具有这揭示真理或遮蔽真理的双重内涵,所以传言和辟谣成为语言的两个基本任务,而某系时候,我们会敏感的发现,一旦所谓“谣言”被确证为真实,那么针对这些“谣言”所发出的“辟谣”则离真实会更远。
这里面潜藏着深刻的社会性问题,请同学们自选一事例,阐述所谓“谣言”之兴起,与“辟谣”的意义,为我们解说真相含义,与其背后的价值关联。
论文字数要求,不得少于1000字。
时间截至于4月20日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