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诗坛,人才辈出,其中“五柳先生”就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出生在东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其田园诗文趋于完美富有魅力,可谓是中华几千年文明史上遗世独立的大诗人,博采众长,自铸新词,形成独树一帜的田园诗派。
天然的朴素美,平淡自然的特点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开辟的“平淡自然”风格至今都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几乎无人能超越其艺术高峰。
关键词:陶渊明平淡自然田园诗
陶渊明的诗歌题材和内容贴近平淡的日常生活,有恬淡自然、醇厚隽永的自然诗风。
诗歌的形象也往往取自习见常闻的事物,而且是直写其事,不假雕琢,不尚辞采,陶渊明田园诗深厚的意蕴只以淡淡的白描和真情实感,托出诗的艺术形象和意境,然平淡之中见神奇,朴素之中见绮丽.朱熹说:。
渊明诗平淡,出于自然。
”(‘朱子语类》)苏轼说他的诗:“质而实绮。
癯而实腴。
”(‘与苏辙书》)又说:“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
”(‘东坡题跋》上卷‘评韩柳诗》)元好问说他的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论诗绝句三十首》)
陶渊明的田园所描写的往往是平常极普通的景物,村舍、鸡犬、豆苗,桑麻,但这些平淡无奇的对象一经诗人描写,就充满了奇趣盎然的诗意。
因为这其中注入了诗人的情感和人格,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诗人如数家珍般地掰着手指说出他地有几亩,屋有几间,树有几种,远树近烟何色,鸡鸣狗吠何处。
极平常的景物,写得很有趣味。
这白描的景物映衬出诗人心灵的晶莹剔透,只有人的心纯净如止水如明镜,自然景物才能最真实,细致入微地被感悟、体会到。
这里的诗人已悟得了田园山水的真正品格,更找到了自己精神的真正归宿:我所喜好的,不是尘世的喧嚣,丽是乡村的纯净.陶渊明的诗语言有枯淡之感,但细细读来便觉淡中有至味.这种淡是由至淳至厚转成至淡,是美的极高境界。
诗歌的语言自然得很,不是未经雕琢和锤炼,只是不露痕迹。
自然,日常生活的诗化,这不仅是陶渊明的人生旨趣,也是其田园诗的总体艺术特色。
综观陶渊明的田园诗歌,其自然之美就体现在真率而自然,反映了对大自然的无比的热爱以及在大自然中陶冶性情、怡情悦性的诗意人生。
其实我们知道陶渊明田园诗的美就是自然。
他作诗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既无矫情,也不矫饰,一切如实说来。
《五柳先生传》说:“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
”《饮酒》诗前小序说:“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
”这两段话表明了他的创作态度。
他写诗只是自娱而非娱人,更不是为了干人。
他的诗都是示志之作,不为时论所拘,没有得失的考虑。
正如宋人黄彻所说:“渊明所以不可及者,盖无心于非誉、巧拙之间也。
”陶渊明爱的是自然,求的是自然,自然就
是他最高的美学理想。
萧统《陶渊明集序》说陶诗“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
”黄庭坚说陶诗“不烦绳削而自合”。
朱熹说:“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
”这些话正道出了陶渊明田园诗的风格特点。
陶渊明的诗歌不尚藻饰,不事雕琢,而是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疏淡的笔法精练地勾勒出生动的形象,传达出深厚的意蕴,达到了写意传神的艺术效果.他善于提炼日常生活口语入诗,沾染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也常用比喻、象征、寄托等手法,即使使用典故也是俗语化。
梁启超评价陶渊明时曾经说,“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
常常对着他笑。
”确如其言,陶在自然与哲理之间打开了一条通道,在生活的困苦与自然的旨趣之间达到了一种和解,连最平凡的农村生活景象在他的笔下也显示出了一种无穷的意味深长的美。
在陶渊明的笔下,田园与劳动第一次在文人作品之中变得有意义。
而田园诗的艺术特色则更丰富多彩。
虽然陶渊明最后仍死在他所厌恶的时代中,以他小小的力量,是不足以扭转时代的巨流,但至少,他对得起自己的生命自己的灵魂,死在山林的怀抱中,拥抱所爱的自然,歌颂所爱的自然,这样,也是死而无憾了。
参考文献:陶渊明研究(增订本)/袁行霈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