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陶渊明的自然哲学

陶渊明的自然哲学

陶渊明思想的核心就是崇尚自然,这也是他生活和创作的最高原则。

《归去来兮辞》说:“质性自然”,即是说自己天性接近自然。

《形影神序》说:“神辨自然以释之。

”即是以自然的法则来排遣忧思。

陶渊明认为,人既秉受天地之灵气而生,就应避免世俗的牵扰。

隐居山林、躬耕田园最符合人的本性。

返回自然的思想,包涵着对世俗社会和名教礼法的厌恶与鄙弃。

虽然他的方式只是消极地逃避,但其中却有反抗黑暗、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积极意义。

陶渊明返回自然的思想和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开辟了新的途径。

陶渊明的“自然”,并非一般所谓的自然。

陶渊明受魏晋玄学的影响,倾向于嵇康、阮籍一派,以自然对抗名教。

陶渊明的《杂诗》、《饮酒》、《拟古》,与阮籍的《咏怀》思想感情一脉相通。

陶渊明的崇尚自然、反抗名教,又有不同于嵇、阮的一面。

陶渊明虽然也处于朝代交替之际,但像司马氏那样以名教为武器,大肆诛戮异己的事并未重演,他反抗名教也就不必采取嵇康、阮籍那种荒诞不经的方式。

他可以从容地实践他崇尚自然化的主张,使他的生活和诗歌接近于自然的境地。

玄学是流行于魏晋时期的一种思潮。

玄学在思想上倾向老庄的道家思想,反对传统儒家名教的束缚,主张放任自然。

近代哲学家汤用彤先生指出,玄学是魏晋时期的一种“新学”,它“鄙视汉代‘象数之学’,抛弃阴阳五行等旧说的传统”,带来了学术思想的重大变化。

陶渊明的思想便是在玄学这种新思潮的影响下形成,特别是玄学中具有进步的反抗名教的一派,如嵇康、阮籍,对陶渊明影响最深。

“安贫乐道”是陶渊明为人准则。

他所谓“道”,偏重于个人的品德节操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

如“匪道曷依,匪善奚敦”(《荣木》)两句诗显示出作者以遵循大道、追求至善为根本的生活原则。

他特别推崇颜回、袁安等安贫乐道的贫士,要像他们那样努力保持纯洁的品德节操,决不为追求高官厚禄而玷污自己。

陶渊明虽崇尚自然,但并没有完全摆脱名教的束缚,他仍希望立善求名。

自然与名教的交战,集中表现为归隐与出仕的矛盾。

他仕而隐,隐而仕,直到辞去彭泽令,始终为此苦恼着,不能安宁,只好借饮酒以忘却心中苦闷。

陶渊明又说:“生有高世名,既没传无穷。

”(《拟古》其二)“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咏荆轲》)表明诗人不仅看重现世的声名,更追求名垂青史的荣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