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11-12(2)学期复习提纲
2012.5
第1章 信息化教育概述
1. 信息化教育的定义和特征(1.
2.1)
(1)理解信息化教育的定义
(2)理解信息化教育的下位概念(其中,“教育资源”没有定义,但罗列了具体所指,应与P50、P94、P113、P147和P149等处的与“资源”有关的陈述加以对照
理解;P11“信息素养”的概念定义要与P79和P200等处同一概念的定义加以对
照和综合理解)
(3)了解信息化教育的一般特征
(4)理解信息化教育的本质特征
(5)理解信息化教育的完整公式
2. 信息化教育的内涵(1.2.2)
(1)理解信息化教育的内涵包括五大支柱和三大领域
(2)了解五大支柱和三大领域
3. 信息化教育的功能与作用(1.2.3)
(1)理解信息化教育的功能
(2)理解信息化教育的作用
4. 信息化教育与有关概念(1.2.4)
(1)理解教育信息化、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等与信息化教育有关的概念
(2)能分析信息化教育与上述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5. 我国信息化教育的发展(1.3.2)
(1)了解我国电化教育的所经历两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又分别划分为两个小阶段)的时间范围、名称及其主要理论基础
(2)了解我国信息化教育的主要政策,尤其是2000年以来的主要政策文件及其基本
精神
(3)了解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三个阶段
(4)了解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概况
6. 我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1.4.1之3和1.4.2)
(1)了解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以及我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的发展概况
(2)了解我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主要内容
第2章 信息化教学媒体与教学过程
1. 媒体、教学媒体、信息化教学媒体(
2.1.1)
理解媒体、教学媒体、信息化教学媒体等概念的含义(注意:P38和P94都出现过教学媒体的概念定义;另外,在P12有“现代技术媒体”的定义,在P50有“现代教育媒体”的定义)
2. 教学媒体的分类(2.1.2)
了解教学媒体的分类
3. 教学媒体的特性(2.1.3)
(1)理解教学媒体的特性,并能运用本知识点分析计算机多媒体中的各种媒体在知识表征方面的作用和特性
(2)理解信息化教学媒体的特征
4. 教学媒体的选择(2.1.4和3.2.3之2)
(1)理解教学媒体编制的选择原理
(2)理解教学媒体运用的选择方法(应将P45-48与P94-95两部分的相关内容对照和综合理解)
5. 信息化教学过程的概念(2.2.1)
(1)理解信息化教学过程的概念
(2)理解信息化教学过程的特点
(3)理解信息化教学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即其中的教育信息和现代教育媒体的定义
6. 信息化教学过程的基本模式及策略(2.2.2之1)
(1)理解信息化教学模式概念(注意:本概念应与P91的“教学模式”和P96的“课堂教学过程模式”等相关概念对照着理解)
(2)理解信息化教学过程的基本模式(本知识点应与P91-92教学模式层次分类对照着理解)
(3)理解(信息化)教学策略的概念和基本类型(本知识点应与P91的“教学策略”
概念对照着理解,尤其要注意书中在这两处的关于“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三者关系的不同理解)
7. 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方法(2.2.2之2)
(1)理解信息化教学方法的概念(本定义点应与P92的“教学方法”定义对照着理解)
(2)理解信息化教学方法的几种基本类型
第3章 信息化教学设计
1. 教学设计的定义(3.1.1)
理解教学设计的定义
2. 教学设计的层次(
3.1.2)
理解教学设计的三个层次
3. 教学过程设计的模式(3.1.3)
(1)理解传授型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要素和模式(注意:本教材中,“传授型教学过程设计”=“基于课堂教学的教学过程设计”)
(2)理解自主活动型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要素和模式(注意:本教材中,“自主活动型教学过程设计”=“基于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设计”)
4. 信息化教学设计(3.1.5)
理解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概念和特点
5. 基于课堂教学的教学过程设计(3.2)
(1)理解该设计模式的主要步骤(包括:教学内容分析(3.2.2之1)、学习者分析(3.2.2之2)、教学目标的编写(3.2.2之3)、教学策略的选择(3.2.3之1)、
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3.2.3之2)、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3.2.3之3)、
教学评价(3.2.4)等)的内涵及具体方法
(2)掌握在具体学科教学领域中课堂教学的教学过程设计方法(综合应用。
除了教材推荐的教学设计模式外,也应接受学生在学科教学法课程中已掌握的教学设
计方法)
第4章 信息化教育环境
1. 信息化教育环境的含义(4.1.1)
(1)理解信息化教育环境的含义(广义和狭义)
(2)理解指导信息化教育环境建设的主要思想观念
2. 信息化教育环境的分类(4.1.2)
理解信息化教育环境的分类
3. 典型的信息化教育环境(
4.2)
理解各种典型信息化教育环境的含义
4. 标准多媒体型多媒体教室(4.2.1之3)
了解标准多媒体型多媒体教室的基本构成
5. 微格教室(4.2.3)
了解微格教室的主要构成和功能
6. 网络教室(4.2.4)
了解网络教室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7. 教学软件工具的分类(4.3.1)
理解教学软件工具的分类
8. 常用教学平台(4.3.2)
了解常用(网络)教学平台
第5章 教学信息资源开发
1. 教学信息资源的类型及来源(第5章及4.4.1之2和3)
(1)了解教学信息资源的类型
(2)了解教学信息资源的来源
2. 教学信息资源的搜索方法和工具(4.4.2)
了解教学信息资源的搜索方法和工具
3.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定义、特点与类型(5.
4.1)
(1)理解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定义
(2)理解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特点
(3)了解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类型
4.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5.4.2-5.4.4)
(1)了解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流程
(2)理解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教学设计的含义
(3)理解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系统设计的具体内容
(4)了解多媒体素材的类型、常用文件格式和制作处理工具
(5)了解多媒体教学软件编辑与合成工具(或集成工具)的类型
5. 网络课件的含义、特点、类型和制作(5.5.1)
(1)理解网络课件的含义
(2)理解网络课件的特点和类型
(3)了解网络课件制作工具(5.5.4之2)
6. 教育网站的特点与类型(5.6.1)
(1)理解教育网站的含义
(2)理解教育网站的特点和类型
6. 常用教学信息资源的评价(5.1.4、5.2.4、5.3.4、5.4.5、5.5.5和5.6.2之7)
理解评价常用教学信息资源(投影教学软件、录音教学软件、电视教学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课件、教育网站等)的主要评价项目
第6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1. 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6.1.1之1)
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
2.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三大核心领域(6.1.1之2)
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三大核心领域
3. 四种整合观(6.1.1之3)
理解四种整合观
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6.1.2)
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
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
6.1.3)
(1)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
(2)能结合具体学科教学,理解和运用上述原则(综合应用)
6. 整合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6.1.4)
理解整合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7.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种基本模式(6.2.1)
(1)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发展阶段
(2)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种基本模式
(3)能结合具体学科教学,选择适当的模式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综合应用)8.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
(1)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学校指导策略
(2)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策略
9.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6.3)
(1)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途径
(2)能结合具体学科教学,以适当的途径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综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