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教学大纲.-网站首页

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教学大纲.-网站首页

课程简介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目前已由试点阶段进入全面试行阶段,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归因于国家刑事政策近年来的柔性化调整。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提出,标志着一种全新的刑事政策观在中国被确立。

这一新的刑事政策的提出,其深刻寓意,不仅限于刑事法律制度层面,而且还是对人的一种重新检视后所确立的新的防控观和社会治理观。

《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是顺应我国刑罚制度改革和为满足行业工作岗位的需要而建设起来的课程。

社区矫正尚未发展成一门成熟的学科,近几年我校开始组织专业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联合着手开发该课程,本课程是我院刑事执行专业(社区矫正方向)核心课程。

本课程主要学习社区矫正基本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为社区矫正专业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本课程在我校迄今已开设三年,现在每年至少有社区矫正、刑事执行、法律事务、司法实务等四个专业十五个班级、750名左右学生学习此课程。

据调查,在全国,我校是开设此课程最早的学校之一,是修习此课程学生最多的学校。

此课程是我校一门开设较早、修习学生多、积累较深厚、体现我校特色、效果较好、影响比较大的课程。

本课程具有以下鲜明特色:1.1.在课程建设方面在课程建设方面在课程建设方面。

实现了三个转变,即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从以讲授为中心向以实训为中心转变,从懂不懂向会不会转变。

并根据实际需要,联合行业专家共同开发本课程的教材,并予以公开出版,在使用过程中,根据形势的变化对教材的体例、内容不断进行修改、完善,注重将西方先进的社区矫正理论与工作方法本土化,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

2.2.在课程改革方面。

在课程改革方面。

以工作任务为导向设计开发课程。

根据行动导向课程开发模式,在对社区矫正工作现状以及对社区矫正工作专业人员需求的市场分析的基础上,选取课程内容,注重课程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

3.3.在课程教学方面。

在课程教学方面。

注重贯彻现代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以提高技能为标准,实行开放式教学;在教学组织安排上,根据社区矫正工作的流程进行完整的教学,并将知识、技能、态度的学习融入整个教学过程,并直接指向职业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理论讲授与实训相结合,注重实训的方法,并辅之以启发法、互动法、讨论法、辩论法、情境模拟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提高学生的工作技能;在教学手段上,注重多种教学手段并用,传统手段与高科技手段相结合,专兼职教师相结合,主讲教师、辅导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相结合;在考核方式上,打破传统的考试模式,将理论考核与实训考核相结合,校内考核与校外实习考核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实际能力和职业技能的考核。

本课程进一步改革的思路:1.1.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

拓宽课程产学研结合领域和方式,加大实训课的力度。

实现一门课程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带动一批课程建设、促进一个专业发展、影响一个领域进步。

进一步修改、完善教材内容,开发教参辅助材料。

根据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全面试行2.2.进一步修改、完善教材内容,开发教参辅助材料。

的形势以及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已有的教材,使其内容更科学、合理,更符合社区矫正工作的要求。

进一步规范社区矫正实务教学,提升课程实训效果。

进一步开发教参辅助材料,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进一步丰富网络资源3.3.进一步丰富网络资源进一步丰富网络资源。

在已有的网络教学资源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与现有社会网络资源共享,提升课程的社会知名度与认可度。

进一步加强与同类院校的合作与交流。

学习借鉴他们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4.4.进一步加强与同类院校的合作与交流。

加强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

《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刑事执行专业(社区矫正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

社区矫正是我国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探索完善中国特色刑罚执行制度的重大举措,对于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区矫正全面试行阶段,急需大量社区矫正工作人员。

为此,《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这门课程应运而生。

开设此门课程主要是为学生提供社区矫正基本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社区矫正工作能力。

根据刑事执行专业(社区矫正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掌握从事基层社区矫正工作的基本知识与应用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够胜任基层社区矫正工作岗位的实用型高技能专门人才”。

其所培养的人才使用规格是学生毕业后主要去河北省各司法局、基层司法所等相关部门和岗位,从事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心理矫正、帮困扶助等工作。

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是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岗位,主要是司法所的社区矫正工作岗位。

可见,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是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尤其是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工作技能。

所以将其定位为刑事执行专业(社区矫正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

这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社区矫正基础理论知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基本实务技能,为将来更好地从事社区矫正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实训教学达到与实际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

二、课程目的和要求本课程的目的是要引导学生在已经学习了的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从法学、刑罚学、管理学、刑事政策学、社会工作学的视角了解我国社区矫正工作,通过理论学习和矫正实践的不断融合,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刑罚制度和刑罚体系,掌握社区矫正基本理论知识,清楚社区矫正的基本理论框架,掌握社区矫正的实务操作工作要求,掌握社区矫正的工作流程、工作方法与技巧,毕业后有能力从事社区矫正工作。

本课程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学习此课程之前基本具有刑法、刑事诉讼法、犯罪学等方面的知识;2.认真学习刑罚和刑罚制度改革知识;3.积极参加社区矫正课程的实习实训;4.认真学习社区矫正的运行机制中关于社区矫正组织和人员以及社区矫正对象的理论知识;5.能下基层,勤于思考,做笔记,写日志,踏实,能吃苦;6.主动参与,并积极反思,乐于分享和讨论;7.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并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三、课程适用对象本课程不仅适用于刑事执行专业(社区矫正方向)的学生学习,而且适用所有法律类专业的学生。

因为法律专业是培养各级各类法律人才的,其中就涉及司法体制和刑罚体制改革的问题,因此,他们也必须了解和掌握社区矫正的理论和知识,所以,本课程不仅适用刑事执行专业(社区矫正方向)的学生,还是适用于刑事执行专业、法律专业、司法事务专业的学生。

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在知识方面应当系统掌握社区矫正工作的基本原理、知识和技巧,熟悉社区矫正工作的流程、社区矫正的方法技能以及社区矫正制度的创新理念,并在此基础上能够初步运用社区矫正工作原理、知识和技巧,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具备对社区矫正工作制度的系统认知能力和完成社区矫正工作能力。

能力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具备社区矫正工作的监督管理能力、教育矫正能力、心理矫正能力、个案矫正能力、危险评估能力、考核奖惩能力、帮困扶助能力和接收、解除能力。

情感目标:在思想上应当树立刑法的谦抑性、刑罚人道主义、刑罚效益等理念,学会人性执法。

五、教学进程及学时安排本课程首先学习刑罚演变与社区矫正,然后进一步学习中国的社区矫正、社区矫正运行机制,接下来学习审前社会调查、社区服刑人员的接收、社区服刑人员的危险评估、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正、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正、社区服刑人员的个案矫正、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社区服刑人员的考核奖惩、社区服刑人员的帮困扶助、社区服刑人员矫正的解除和终止各个方面的知识。

本课程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在第五个学期学习,为第六学期的实习和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本课程共68学时,其中理论学习28学时,实验实训40学时。

具体进程及学时安排如下:内容理论28学时实训40学时学习单元1刑罚演变与社区矫正学习单元2中国的社区矫正学习单元3社区矫正运行机制学习单元4审前社会调查学习单元5社区服刑人员的接收学习单元6社区服刑人员的危险评估学习单元7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正学习单元8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正学习单元9社区服刑人员的个案矫正学习单元10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学习单元11社区服刑人员的考核奖惩学习单元12社区服刑人员的帮困扶助学习单元13社区服刑人员矫正的解除和终止六、教学内容学习单元1刑罚演变与社区矫正理论学习2学时实训学时一、教学目的1、掌握社会发展与刑罚演变基本情况,明确社区矫正是我国刑罚制度改革的方向。

2、了解国内外社区矫正的现状与趋势,从而正确分析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

二、教学要求1、复习刑法、刑事诉讼法中学到的刑罚知识。

2、学习社区矫正知识。

三、教学内容1、犯罪与刑罚2、社会发展与刑罚演变3、行刑社会化与社区矫正4、国外社区矫正现状与趋势学习单元2中国的社区矫正理论学习4学时实训学时一、教学目的1、了解社区矫正的元素、背景,掌握社区矫正的依据2、了解社区矫正试点运行情况,掌握社区矫正的模式,进而探索其创新与规范二、教学要求1、认真学习社区矫正的背景与依据,了解刑罚制度改革的初衷。

2、深入实践了解社区矫正试点运行情况,考察社区矫正模式。

三、教学内容1、社区矫正的元素与萌芽2、社区矫正的背景与依据3、社区矫正的试点与模式4、社区矫正的创新与规范学习单元3社区矫正运行机制理论学习6学时实训学时一、教学目的1、掌握社区矫正运行机制涉及的组织、队伍、社区矫正适用的对象。

2、掌握社区矫正的原则,了解与社区矫正相关的制度二、教学要求1、学习社区矫正运行机制基本理论2、考察社区矫正组织情况与队伍构成情况3、讨论社区矫正制度与相关制度的联系与区别三、教学内容1、社区矫正组织与队伍2、社区矫正对象与类型3、社区矫正特征与原则4、社区矫正任务与评价5、社区矫正相关制度学习单元4审前社会调查理论学习2学时实训2学时一、教学目的1、掌握审前社会调查的启动和实施程序,明确审前社会调查的意义2、掌握审前社会调查的内容及法律后果二、教学要求1、学习审前社会调查的意义,明确审前社会调查的必要性2、结合实训项目,深入实践学习审前社会调查的内容及结果三、教学内容[学习情境一]审前社会调查的程序1、审前社会调查的启动2、审前社会调查的实施[学习情境二]审前社会调查的内容1、被调查人的基本情况2、被调查人的一贯表现3、被调查人的社会关系4、被调查人的人格调查[学习情境三]审前社会调查的结果1、调查小组起草调查报告并提出建议2、司法所审查调查报告并提出建议3、司法局核实调查报告并提出建议4、协助法院完成对调查报告的核实工作知识链接(或拓展知识链接(或拓展)):学习单元5社区服刑人员的接收理论学习学时实训2学时一、教学目的掌握接收的程序并能实际操作二、教学要求结合实训项目,实际练习接收的准备工作和具体工作,达到能熟练承担这项工作的程度三、教学内容[学习情境一]接收的准备工作1、做好与相关部门的衔接工作2、组建社区服刑人员帮教小组3、与社区服刑人员亲属签定帮教协议[学习情境二]接收的具体工作1、接收社区服刑人员及相关法律文书2、与社区服刑人员签订社区矫正帮教协议书3、为社区服刑人员办理登记手续、建档4、与公安派出所办理相关手续并签订协议5、向相关部门分送社区矫正帮教协议书知识链接(或拓展)):知识链接(或拓展学习单元6社区服刑人员的危险评估理论学习2学时实训2学时一、教学目的1、掌握危险评估的概念和种类2、了解危险评估的方法,明确危险评估的目的二、教学要求1、学习危险评估的种类和方法2、运用危险评估的方法,确定社区矫正人员的矫正方案和矫正项目3、结合实训项目,确定社区服刑人员的危险等级和危险控制三、教学内容[学习情境一]危险评估的种类1、人身危险性评估2、社会风险评估[学习情境二]危险评估的方法1、定性危险评估法2、定量危险评估法3、统计评估法4、临床评估法[学习情境三]危险评估的目的1、确定社区服刑人员的危险等级2、为社区服刑人员的分类矫正服务3、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危险控制知识链接(或拓展知识链接(或拓展)):学习单元7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正理论学习2学时实训8学时一、教学目的1、掌握社区服刑人员的接收教育、日常教育以及解除教育的概念2、掌握社区服刑人员的接收教育、日常教育以及解除教育的特点和内容二、教学要求1、学习社区服刑人员的接收教育、日常教育以及解除教育2、深入社区,了解如何开展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正工作3、结合实训项目,制定针对特定矫正对象的教育方案三、教学内容[学习情境一]社区服刑人员的接收教育1、社区服刑人员的入矫教育2、社区服刑人员的分类教育3、社区服刑人员的形势政策教育[学习情境二]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教育1、社区服刑人员的法律、法规教育2、社区服刑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3、社区服刑人员的劳动技能教育4、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情境三]社区服刑人员的解除教育1、社区服刑人员的解矫教育2、社区服刑人员的自律意识教育3、社区服刑人员回归社会的教育知识链接(或拓展)):知识链接(或拓展学习单元8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正理论学习4学时实训8学时一、教学目的1、掌握心理矫正的概念2、掌握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技术3、掌握常见心理危机与干预二、教学要求1、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2、学习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危机干预相关知识3、结合实训项目,制定针对特定矫正对象的心理矫正方案三、教学内容[学习情境一]心理矫正方案的制定1、心理评估与诊断2、心理矫正方案的制定[学习情境二]心理咨询与治疗1、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内容2、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技术[学习情境三]心理危机干预1、心理危机干预技术2、心理危机干预步骤3、常见心理危机与干预知识链接(或拓展)):知识链接(或拓展学习单元9社区服刑人员的个案矫正理论学习2学时实训6学时一、教学目的掌握个案矫正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二、教学要求1、提前选好案例、分好小组、熟悉案情,为学习个案矫正做好准备2、结合实训项目,实际制定并实施个案矫正方案3、讨论所制定的个案矫正方案,作出评价三、教学内容[学习情境一]个案矫正方案的制定1、矫正目标的制定2、矫正计划的制定3、矫正方案的制定[学习情境二]个案矫正方案的实施1、个案矫正方案的实施2、个案矫正方案的修正3、个案矫正方案的结案[学习情境三]个案矫正方案的评价1、个案矫正方案的评价2、个案矫正方案的跟进知识链接(或拓展知识链接(或拓展)):学习单元10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理论学习2学时实训4学时一、教学目的1、掌握社区服刑人员日常监督管理的内容2、掌握委托矫正的监督管理以及对脱管、漏管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二、教学要求1、学习刑法、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2、深入实践,了解社区服刑人员监督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三、教学内容[学习情境一]日常矫正的监督管理1、社区服刑人员的定期报告2、社区服刑人员公益劳动的组织3、社区服刑人员会客的规定4、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定期走访5、社区服刑人员离开居住地的审批6、社区服刑人员的分管分矫[学习情境二]委托矫正的监督管理1、对迁出的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2、对保外就医服刑人员转院治疗的管理3、对出外打工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学习情境三]对脱管、漏管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1、对脱管、漏管服刑人员的排查2、对脱管、漏管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知识链接(或拓展)):知识链接(或拓展学习单元11社区服刑人员的考核奖惩理论学习2学时实训4学时一、教学目的1、掌握对社区服刑人员的考核种类、考核内容2、掌握对社区服刑人员奖励和惩罚的条件、种类和程序二、教学要求1、学习社区服刑人员应遵守的相关规定2、深入实践,了解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奖励和惩罚情况三、教学内容[学习情境一]对社区服刑人员的考核1、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考核2、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综合考核[学习情境二]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奖励1、对社区服刑人员奖励的条件2、对社区服刑人员奖励的种类3、对社区服刑人员奖励的程序[学习情境三]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惩罚1、对社区服刑人员惩罚的条件2、对社区服刑人员惩罚的种类3、对社区服刑人员惩罚的程序知识链接(或拓展)):知识链接(或拓展帮困扶助理论学习学时实训2学时社区服刑人员的帮困扶助学习单元12社区服刑人员的一、教学目的掌握对社区服刑人员帮困扶助的措施,明确其意义二、教学要求1、学习社会保障相关知识2、讨论对社区服刑人员帮困扶助的措施三、教学内容[学习情境一]生存性的帮困扶助1、长期性救济2、临时性救济[学习情境二]支持性的帮困扶助1、过渡性就业援助2、提供法律援助3、提供心理援助[学习情境三]发展性的帮困扶助1、职业技能培训2、解决就业、就学知识链接(或拓展)):知识链接(或拓展学习单元13社区服刑人员矫正的解除和终止理论学习学时实训2学时一、教学目的1、掌握矫正解除的条件和程序2、掌握矫正终止的条件和程序二、教学要求1、学习社区服刑人员矫正的解除和终止2、深入实践了解社区服刑人员矫正的解除和终止的情况3、通过实训项目练习解除和终止的程序三、教学内容[学习情境一]矫正解除的条件1、社区服刑人员矫正期满2、社区服刑人员监外执行的情形消失3、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被羁押[学习情境二]矫正解除的程序1、帮教小组出具鉴定材料和解除建议书2、司法所审查并提出建议3、司法局审批解除矫正意见4、司法所宣告解除并备案5、司法局将解除矫正情况通报各相关单位[学习情境三]社区矫正的终止1、社区服刑人员矫正终止的条件2、社区服刑人员矫正终止的程序知识链接(或拓展)):知识链接(或拓展七、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采用讲授法与案例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运用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案例讨论法、互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分组讨论法、现场观摩法、启发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加大课堂教学内容分析的深度;对一般阐述性内容可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并总结,教师点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