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题实验课设计及反思

课题实验课设计及反思

课题实验课设计及反思哈尔滨市第二中学校田玉玲
课题实验课设计及反思
分值:优秀5分(能够达到预设目标,效果明显)
良好4分(基本达到预设目标。

还有一些不足,但对教学效果影响不大)有待提高3分(距离预设目标还有差距,课堂效果不够明显)
量表二设计维度-------学生的活动与表
量表二师生互动展示
课题实验课反思
哈尔滨市第二中学田玉玲
一、前言:
课题自然情况摘要:
1、课题总名称:
《非示范性普通高中教师心理素质与教育行为的研究》(市学会重点课题)
2、课题简介:
本课题以现代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教师心理素质与教育行为关系的研究,提高教师自身心理素质,以建构主义与师生互动为核心,关注学生的全面进步和发展,关注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关注教学效益,关注教学策略,关注在新课程理念下怎样把课堂更好地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从而形成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研究者在课题中的角色:
在课题中,田玉玲老师是本课题实验教师,实验教师根据本学校的实验方案开始实施工作,并通过课题实验课研究反馈教师心理素质及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影响。

4、研究阶段:
实施阶段
二、实施过程和结果:
(一)实验目标确立的原因:
1庞大繁杂的材料该从哪里写起对谁来说都是一个难题。

而写的时候最难处理的问题应该是读的时候最难把握的问题。

明白了这一点,我在重新处理文章的时候有意识地为这个难点搭桥铺路。

我选择的第一架桥梁是品味语言的魅力。

在鉴赏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引领学生触摸文本深入文本,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直观的感性的认识。

认识了文本之后,第一座桥梁搭建成功。

然后我又给他们铺上一块垫脚石——请找出能概括北平特点的句子。

接着引导他们探索文章的结构艺术——试分析各概括句子之间的关系,把文章分成前后两部分。

这样把握文章思路的任务才算水到渠成。

2、我校是一所普通高级中学,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学生缺乏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愿,惰性很强。

这一课题就是针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观察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是否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小组的讨论、展示、质疑活动中来。

在学习困难学生教学对策中,学习动机的激发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因此,教师的鼓励、评价及学生自主性、自信心的培养是我实验探究的一个主要方向。

3、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的主动学习必然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不是被动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应把课堂视为有生命力的、可生成性的舞台。

教学行为具有可变性,要视学生的情况而定,这其中也关乎教师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基于以上原因,本次课题实验课研究的目标确定为:
1.教师的心理素质(主要观察教师的情绪、随机应变的能力)对课堂氛
围和学生产生的影响。

2、验证教师采取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实效性如何。

3、教师的教学行为(主要观察教学方法的使用)对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否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运用的试验方法:
采用量表观察法
我校一直提倡新课改模式,减少教师的讲解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堂师生一起交流、突破知识点。

因此,将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有机地整合一直在实施中。

本节课是阶段复习课,更适合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因此选取、分析本节课的观察数据,也可以反馈近期复习课的课题实施情况,当然,不同的知识点,学生的表现会略有不同,如文言文复习课,因为难度较大,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就相对难一些,但是教师的心理素质和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影响还是共性的。

1.量表一
量表一为定性观察,侧重观察、研究实验目标一:教师的心理素质对课堂氛围和学生产生的影响,同时也涉及教师采取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由一名观察员完成记录。

教师是课堂情境的创设者,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激趣、也可以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观察教师的心理素质与随机应变的能力。

课堂是变化的,因此,教师的对课堂突发状况的处理是否灵活得当是变量,更能突出教师心理素质的研究。

2、量表二:
量表二为定量观察,观察点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效性观察(学生在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引导下课堂表现情况及自主学习学习情况的观察),此量表侧重实验目标二:通过对学生导学案的完成,小组展示及质疑、发言情况的全面观察和抽样观察,验证教师采取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实效性如何。

观察员统计每名学生的任务操作完成质量,为论证课题课提供全面、科学的数据。

量表二的观察和记录由两名观察员完成,采用等组实验法,因为班级采取小组围坐的方式,分成四个小组,这方便了学生的交流展示,而且班级人数不多,便于观察员观察到每一名学生的表现,因此一名观察员负责两个小组,是可行的。

(三)实验结果及结果产生的原因。

本节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4位课题组教师利用表1、表2和表3对授课教师的心理素质、教学行为以及高三.三班中的2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观察和记录:
详见量表
附件:量表一观察员:刘新赢
分值:优秀5分(能够达到预设目标,效果明显)
良好4分(基本达到预设目标。

还有一些不足,但对教学效果影响不大)
有待提高3分(距离预设目标还有差距,课堂效果不够明显)
量表二观察员:韩虹
量表二师生互动展示
三、讨论及结论: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教学都有了质的改变,课堂教学的展示,给我们教师提供了交流、探讨、借鉴的平台,本次课题实验课就是一次锻炼和学习的机会。

课题组成员通过观察和分析认为:本节课从实验效果来看,达成了预设目标,比较有代表性,说明:1、教师的良好心理素质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堂表现均有积极的意义,这其中教师情绪的感染、鼓励性语言的运用、灵活的反应更是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

2、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影响。

这一方面,本节课反映出:虽然教师讲的时间减少了,学生学到的知识却并没有减少,尤其是主动获取知识的热情被点燃了,较之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变得更加活泼了,更愿意展示自我了,而且在课堂检测环节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较好,正确率达到85%。

因此,本节课虽然只是课题实施中一个片段,也可以说明:教师只有采取更适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行为,课堂的实效性才会更加突出。

教师如果还墨守以前“一言堂”的模式,虽然学生也会获得知识,但学生参与情况并不理想。

本节课贯穿的教学理念是我校课题实验的一个重要方向,效果较理想。

<不足之处及今后努力方向>
A研究的课题比较大,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还要进一步细化,使目标更有针对性。

还可以围绕总体目标设计阶段目标,使课题对教学更有指导性。

B虽然在问题的设计中考虑到了层次不同的学生,但在实际教学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引导还不够明确,这也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要注意的是:教师不仅要改变教学行为,还要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发展变化,注重后效测定。

C观察量表的设计还不够专业,存在观察标准不够详细的问题,还应进一步思索观察法的问题。

同时,采集点要紧紧围绕实验目标。

要充分考虑到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等几个方面的因素。

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通过长久的摸索和尝试,才能不断提升实施效果。

我们课题组的研究在诸多方面还较肤
浅。

因此,还须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在注重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变自己的教学观,摸索出适合中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