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市政工程规划 第7章 城市供热工程规划..

市政工程规划 第7章 城市供热工程规划..



三、城市供热管网的敷设方式
1.地沟敷设:
(1)通行地沟 – 通行地沟内要保证工作人员 直立行走,因此造价高,一 般供热管道穿越交通干道时 才采用。 –现代化的城市已开始采用综合 图7-4 通行地沟 管沟。综合管沟内,除了敷设 供热管道外,还可以敷设上水管、电缆线等。 – 综合管沟的优点是便于维修管理,并可避免各种管线 敷设和维修时重复开挖路面。
7.5 城市供热管网的布置
一、供热管网的平面布置

供热管网的平面布置遵循以下原则:
(1)主要干管应该靠近大型用户和热负荷集中的地区。
(2)供热管道要尽量避开主要交通干道和繁华的街道。 (3)供热管道通常敷设在道路的一边,或者是敷设在人 行道下面,在敷设引人管时,不可避免的要横穿干道 ,但要尽量少敷设这种横穿街道的引入管,应尽可能 使相邻建筑物的供热管道相互连接。
二、城市热电厂、锅炉房的选址条件
2.锅炉房的选址条件(续)
(5)位于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区; (6)有利于减少烟尘及有害气体对居民区和主要环 境保护区的影响。全年运行的锅炉房宜位于居住 区和主要环境保护区的全年最小频率风的上风侧 ;季节性运行的锅炉房宜位于该季节盛行风的下 风侧。 (7)有利于凝结水的回收。
二、城市供热管网的布置形式
1.枝状管网
(2)两级枝状管网

由热源至热力站的供热 管道系统称为一级管网 ;由热力站至热用户的 供热管道系统称为二级 管网。
图7-2 两级校状管网 1-热电厂;2-锅炉房;3-阀门; 4-总干管;5-干管; 6-支干管; 7-支管; 8-热力站
二、城市供热管网的布置形式


两个参数:一是水温,二是热水用水标准。
一般情况下,生活热水的使用温度为40~60℃, 采用的生活热水计算温度为65℃ 。
三、城市热负荷预测和计算
(二)工业热负荷预测计算

对规划的工厂,可以采用设计热负荷资料或根 据相同企业的实际负荷资料进行估算。当条件 不具备时,只能采取同时工作系数进行修正。 生产热负荷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工业产品的种 类、生产工艺过程的性质、用热设备的形式以 及工厂企业的工作制度。
三、城市供热管网选择要点
(一)热水供热系统 4.当热水热力网满足下列条件时,可采用开式热 力网: (1)具有水处理费用低的补给水源;
(2)具有与生活热水热负荷相适应的廉价低位 热能。
5.开式热水热力网在热水热负荷足够大时可不设 回水管。
三、城市供热管网选择要点
(二)蒸汽供热系统 1.蒸汽供热系统一般适用于以生产工艺热负荷为 主的供热系统。 2.蒸汽热力网的蒸汽管道,宜采用单管制。

热电厂的供热量是根据最大小时热负荷来确定的 ,而供热能力是决定选择汽轮机供热机组的类型 、台数的依据。
一、城市集中供热热源的种类与特点
2.锅炉房

锅炉房的分类锅炉房的核心部分是锅炉。 锅炉根据制备热媒的种类不同,可分为蒸汽锅炉 和热水锅炉。 蒸汽锅炉通过加热水产生高温高压蒸汽,向用户 进行供热。 热水锅炉不产生蒸汽,只提高进入锅炉水的温度 ,以高温水供应热用户。


根据用户对介质的使用情况,供热管网可分 为开式和闭式。
根据一条管路上敷涯的管道数目,分为单管 制、双管制和多管。

二、城市供热管网的布置形式

供热管网的布置方式按平面布置类型,可分为枝状 管网和环状管网两种。 1.枝状管网 枝状管网又分为单级枝状 管网和两级枝状管网两种形式。 (1)单级枝状管网 从热源出发经供热管 网直接接到各热用户 的布置形式称为单级 图7-1 单级枝状管网 1-热源;2-主干线;3-支干线; 枝状管网。 4-用户支线;5-热用户
7.4 城市供热管网规划
一、城市供热管网的分类
• •
城市供热管网的概念:又称热力网,系指由热源 向热用户输送和分配供热介质的管线系统。 供热管网的组成:主要由热源至压力站及热力站 至用户之间的管道管道附件和管道支座组成。
一、城市供热管网的分类

城市供热管网的分类:

根据热源与管网之间的关系,热力网可分为 区域式和统一式。 根据热媒介质的不同,热力网可分为蒸汽管 网、热水管网和混合式管网三种。


二、城市热电厂、锅炉房的选址条件
1.热电厂的选址条件 (1)厂址应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并征得规划部门 和电力、水利、环保、消防等主管部门的同意; (2)热电厂 (5)要有妥善解决排灰的条件; (6)有方便的出线条件;
二、城市热电厂、锅炉房的选址条件


二、城市供热管网的布置形式
2.环状管网

环状管网是一具有2个以上的热 源所组成的大型集中供热系统。 优点:供热能力高,同时还可以 根据热用户热负荷的变化情况, 经济合理地调配供热热源的数量 和供热量。 缺点:与枝状管网相比,环状管 网的技资增大,运行管理也较为 复杂,一般应有较高的自控和监 控系统。
1.热电厂的选址条件(续) (7)有一定的防护距离; (8)尽量占用荒地、次地和低产田,不占或少占良 田; (9)厂址应避开滑坡、溶洞、塌方、断裂带、淤泥 等不良地质的地段; (10)选址时应考虑方便职工居住和上下班等因素。
二、城市热电厂、锅炉房的选址条件
2.锅炉房的选址条件
(1)靠近热负荷比较集中的地区; (2)便于引出管道,并使室外管道的布置在技术、 经济上合理; (3)便于燃料贮运和灰渣排除,并使人流和煤、灰 车流分开; (4)有利于自然通风与采光;
(6)热力管道和电缆之间的最小净距为0.5m,如电缆地 带土壤受热的附加温度在任何季节都小于10℃,且 热力管道有专门的保温层时,则可减小此净距。 (7)横过河流时应采用悬吊式人行桥梁和河底管沟方式 。(完)
三、城市供热管网的敷设方式

供热管网的敷设方式有架空敷设和地下敷设两类。 (一)架空敷设 – 架空敷设是将供热管道设在地面上的独立支架或带 纵梁的桁架以及建筑物墙壁上。 – 优点:不受地下水位的影响,维 修、检查方便。同时,只有支承 结构基础的土方工程,施工土方 量小。 – 缺点:占地面积大,管道热量损 失多,在某些场合不够美观。
第7章 城市供热工程规划




• 概述 • 城市集中供热负荷的预测与计算 • 城市集中供热热源规划 • 城市供热管网规划 • 城市供热管网的布置 • 城市供热调配设施布置
7.1
概 述
一、城市发展集中供热的意义

城市发展集中供热的意义 (1)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大量燃料; (2)改广泛的“面源”为比较集中的“点源”; (3)减少城市运输量; (4)节省城市用地; (5)使用大型设备,容易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
为原则。 (2)选择布局较集中的热用户作为供热对象,“先 集中后分散”,以使系统经济合理。
三、城市热负荷预测和计算
(一)民用热负荷预测计算
1.采暖热负荷:在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下,每小时需要 补充的热量。
2.通风热负荷:加热新鲜空气所消耗的热量。
3.生活热水热负荷:在日常生活中,洗脸、洗澡、洗 衣服和洗器皿等所消耗的热水的热量。

三、城市热负荷预测和计算
(三)供热总负荷的计算

供热总负荷,是将上述各类负荷的计算结果相 加,进行适当的校核处理后得出的数值。
7.3 城市集中供热热源规划
一、城市集中供热热源的种类与特点

城市集中供热的热源主要是热电厂和锅炉房,另外 还有工业余热和地热、核能、太阳能等。 1.热电厂

热电厂是联合生产电能和热能的火电厂。
二、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二)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分类

根据采暖供热服务对象,采暖供热常分为民用供热 和工业供热。
根据采暖供热服务范围大小的不间,可分为区域采 暖供热、集中采暖供热和局部采暖供热三种系统。 根据供热热媒的不同,采暖供热系统可分为热水采 暖、蒸汽采暖和热风采暖三类。



根据供热热源,采暖供热系统分为热电厂供热和锅 炉房供热。
1.枝状管网

优点:布置简单,供热管道的直径随着离热源越 远而逐渐减小。管道的金属耗量小,建设投资小 ,运行管理方便。 缺点:不具有后备供热能力。当供热管网某处发 生故障时,在故障点后的热用户都将停止供热。
适用范围:单级枝状管网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小的 且允许短时间停止供热的热用户;两级枝状管网 的规模较大些。
(2)热力管道埋设在绿化带时,埋深应大于O.3m。热力 管道土建结构路面至铁路路基底间最小净距应大于 1.0m;与电车路基底为O.75m;与公路路面基础为 O.7m。跨越有永久路面的公路时,热力管道应敷设 在通行地沟或半通行地沟中。
二、供热管网的竖向布置

供热管网的竖向布置遵循以下原则(续):
(3)热力管道与其他地下设备相交叉时,应在不同的水 平面上互相通过。
三、城市供热管网的敷设方式

供热管网的敷设方式有架空敷设和地下敷设两类。 (一)架空敷设 – 适用范围:一般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年降雨量较 大,地质土为湿陷性黄土或腐蚀性土壤,或地下敷 设时需进行大量土石方工程的地区。 (1)在市区范围内,架空敷设多用于工厂区内部或 对市容要求不高的地段。 (2)在厂区内,架空管道应尽量利用建筑物的外墙 或其他永久性的构筑物。 (3)在地震活动区,采用独立支架或地沟敷设方式 比较可靠。
三、城市供热管网的敷设方式
(二)地下敷设

地下敷设可分为地沟敷设和直埋敷设。 地沟是地下敷设管道的维护构筑物。地沟的作用是承 受土压力和地面荷载并防止水的侵入。
1.地沟敷设:


根据地沟的断面尺寸,可分为通行地沟、半通行地沟 和不通行地沟。
地沟通常设在土壤下面,管沟盖板覆土深度不宜小于 O.2m。地沟埋在土壤中的深度,应根据当地的水文气 候条件确定,一般在冻土层以下和最高地下水位线以 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