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期末报告20××—20××学年第×学期课程名称:市政管线工程教师姓名:授课班级:学生姓名:学生学号:目录1. 供暖设备工程规划概述 (3)1.1规划背景 (3)1.2规划意义 (3)2. 淮安市供暖现状及问题 (3)3. 热负荷的预测 (4)3.1热负荷分类计算 (4)3.1.1 采暖通风热负荷的计算 (4)3.1.2 生活热水热负荷的计算 (5)3.1.3 空调冷负荷的计算 (5)3.2供热总负荷计算 (5)4. 热源规划 (6)4.1热源的选择 (6)4.2热源规模的选择 (6)4.3热电厂、锅炉房的选址 (6)5. 供暖管线规划 (7)5.1供暖管网的形制 (7)5.2供暖管网的布置、敷设方式及管径的确定 (7)5.2.1 供暖管网的平面布置 (7)5.2.2 供暖管网的竖向布置 (7)5.2.3 供暖管网的敷设 (8)5.2.4 供暖管网的管径确定 (9)6. 安全防范系统 (9)7. 心得 (9)1. 供暖设备工程规划概述1.1 规划背景(1)淮安市地处中国南北分界,面对冬季的寒冷气温,低温造成居住及室内空间冷冽,影响生活及生活质量。
(2)淮安市正处于发展期,地下空间利用并不充分,管线分布并不复杂,本着以人为本,建设美好家园的理念,应为民众提供供暖设备。
(3)集中供热是以大型热源生产热量,通过供暖管网中的介质(高温热水或蒸汽)向大量用户供应生产或生活用能的一种公共能源供应方式。
集中供热比分散供热的方式总体热效率更高,污染更小,更为节能环保。
因此,为减少我国许多城市冬季因采暖而引发的雾霾,推广使用集中供热系统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手段,1.2 规划意义(1)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大量燃料。
(2)改广泛分散为比较集中的供热,减少大气污染,也便于采用整改措施,进行集中治理。
(3)减少城市运输量,节省城市用地,便于远景的利用规划,利用材料的运算规划使用,便于节省材料。
(4)使用大型设备,容易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减少管理人员数量,降低运行成本,也有利于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提高供暖质量。
2. 淮安市供暖现状及问题(1)淮安市共有四区三县,共有四座电厂,而供暖主要是阳光热力服务有限公司。
(2)小区开通率不高,无法形成规模效应,虽然有许多小区装有供暖设备,但开通的住户并不多,无形中抬高了企业的供热成本。
(3)供暖企业作为公共事业缺乏财政补贴,国家要求保本微利运营,但生产时所需要的各种原材料却未降低。
(4)淮安市处于南北交界线处,处于尴尬位置,全年需供暖时日不多,但也需供冷,而且没有“冷、暖、气三联供”系统,许多用户取暖已安装或购买地暖、取暖器、空调等,再安装其余供暖设备,已在设备上多余,经济上浪费。
3. 热负荷的预测根据热能的最终用途,热负荷可以分为室温调节、生活热水、生活用热等三大类。
然,在供热规模有限,经济状况不佳情况下,应以“先小后大”为原则,则在使用概算指标法进行估算时,舍去生产用热。
3.1 热负荷分类计算3.1.1 采暖通风热负荷的计算由Q=q*A*10-6,q=40W/m2(根据《城市供暖规划规范GBT51074-2015》中表4.3.4-2中可得)A=20000×104 m2根据《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26-2030)》中可知总人口354万,建设用地占827.4平方公里。
则根据一般城市用地比例构成情况,公建与居住用地占总用地的比例均为40%~50%,建筑容积率平均为0.8计,集中供暖普及率为70%,可得:A=827.4×106 m2×0.4×0.8×0.7~827.4×106 m2×0.5×0.8×0.7=185.3376×106 m2~ 231.672×106 m2则可取:A=200平方千米那么:Q=40×200×106×10-6=8000MW由Q t=K·Q n,K=0.5,Q n=Q=8000MW得:Q t=4000MW则采暖通风热负荷总量为12000MW。
3.1.2 生活热水热负荷的计算采暖期生活热水热负荷:(淮安市位于江苏中北部,则选取淮安市为江苏北部,处于第二分区,则冷水计算温度为10℃~15℃,取15℃)非采暖期生活热水热负荷:则生活热水热负荷为14666.88375MW。
3.1.3 空调冷负荷的计算3.2 供热总负荷计算因采暖通风热负荷为12000MW<空调冷负荷的计算14000MW,则选取空调冷负荷计算。
可得,供热总负荷Q=14666.88375+14000=28666.88375MW即供热总负荷Q为28667MW。
4. 热源规划4.1 热源的选择选取热电厂和垃圾焚烧厂作为城市集中供热的基本热源,选取锅炉房作为峰荷热源和备用热源。
热电厂实行热电联产,可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燃料,同时产热规模大,能向大面积区域和用热大户供热,完全能够满足淮安市的基本热源,同时使用垃圾焚烧厂进行辅用,能够有效合理的保护环境。
同时淮安市不仅冬季需供暖,而且夏季也需供冷,应该尝试建设“热、电、冷三联供”系统,现今淮安市较小的热用户基本上是使用空调,满足供暖、供冷的需求,但是由于用户较多,造成电压低,使用成效慢的问题,因此建设三联供系统完全合理。
将锅炉房作为峰荷热源和备用热源,因为锅炉房建设费用少,建设周期短,同时它的供热面积大,供热对象多,热效率高,机械化程度高,即可以在基本热源产热能力不够时投入使用以弥补差额热源,也可以在检修或事故工况下投入运行满足城市的供暖系统运转。
4.2 热源规模的选择热电厂的热化系数宜取0.7,即可满足淮安市的供热,同时应建设三台锅炉以调节季节变化,补充热源差额,在检修时应灵活调整并保证城市的正常使用。
4.3 热电厂、锅炉房的选址考虑到供暖管线造价较高,因此应适当的靠近热用户,同时供水充足,水、陆交通便利等条件,将热电厂选址于洪泽至武墩区域段,即洪泽湖支流淮沭河处,此区域水源充足,河道宽阔,可便船只行走。
道路便捷,有武墩大桥和高家堰大桥,可以尽快持续地运转灰渣。
同时此区域与住区距离适中,既可以方便居民使用,也可以减少管线成本。
(淮安市并无滑坡、溶洞、塌方、断裂、带淤泥等不良地质的地段)因锅炉作为峰荷热源和备用热源,可直接布置在热电厂中。
5. 供暖管线规划城市供热管网又称热力网,系指由热源向热用户输送和分配供热介质的管线系统。
供热管网主要由热源至热力站和热力站至用户之间的管道、管道附件和管道支座的组成。
5.1 供暖管网的形制使用混合式管网并且为闭式多管制。
(因淮安市季节性热负荷占总热负荷比例较大)5.2 供暖管网的布置、敷设方式及管径的确定5.2.1 供暖管网的平面布置(1)主干管应靠近大型用户和热负荷集中的地区。
(2)供热管道要尽量避开主要交通干道和繁华的街道。
(3)供热管道通常敷设在道路的一边,或者是敷设在人行道下面,要尽量敷设横穿街道的引入管,应尽可能使相邻建筑物的供热管道相互连接。
对于有很厚的混凝土层的现代新式路面,应采用在街坊内敷设管线的方法。
(4)供热管道穿越河流或大型渠道时,可随桥架设或单独设置官桥,可可采用虹吸管由河底通过。
(5)供热管线和其他管线保持一定的间距。
5.2.2 供暖管网的竖向布置(1)地沟管线敷设深度应尽量浅一些,以减少土方工程量;为了避免地沟盖顶面不少于0.5~1.0m,当地下水位高或其他地下管线相交情况极其复杂时,允许采用较小的埋设深度,但不少于0.3m。
(2)热力管道埋设在绿化带时,埋深应大于0.3m;热力管道土建结构路面至铁路路轨基底间最小净距应大于1.0m;与电车路基底为0.75m;与公路路面基础为0.7m。
跨越有永久路面的公路时,热力管道应敷设在通行地沟或半通行地沟中。
(3)热力管道与其他地下设备相交叉时,应在不同的水平面上互相通过。
(4)当地上热力管道与街道或铁路交叉时,管道与地面之间应留有足够的距离,此距离根据不同运输类型所需高度尺寸来确定。
汽车运输3.5m;电车4.5m;火车6.0m。
(5)地下敷设时必须注意地下水位,沟底的标高应高于近30年来最高地下水位0.2m以上,在没有准确地下水位资料时,应高于已知最高地下水位0.5m以上,否则地沟要进行防水处理。
(6)热力管道和电缆之间的最小净距为0.5m,如电缆地带土壤受热的附加温度在任何季节都小于10℃,热力管道有专门的保温层时,则可减小此间距。
(7)横过河流时应采用悬吊式人行桥梁和河底管沟方式。
5.2.3 供暖管网的敷设(1)在地下水位较高处采用架空敷设,在难架空或其他原因,诸如影响市容之类的地方使用地下敷设中的无沟敷设,但在部分重要干线与公路、铁路交叉、不准断绝的繁华的路口,不允许开挖路面检修的地段、或者管道数目较多时,使用通行地沟。
(2)架空敷设的要求①管道保温层外壳底部离地面的净高不小于0.3m,当公路、铁路等交叉时,可将管道局部升高并敷设在杆架上跨越。
②一般设在人行频繁,且通过车辆的地方,其净高为2.5~4m。
③高支架净空高为4.5~6m,主要在跨越公路或铁路时采用。
5.2.4 供暖管网的管径确定管径的大小是设计参考数据,而非事实依据,在次考虑地域面积较大,输送过程中的损耗,且由热负荷的预测中可得200平方千米时供热总负荷为28667MW,则低于每10万平方米耗6.98MW,因此由估算表可得供回水温差为40℃时,流量150t/h,管径250mm。
6. 安全防范系统完善城市生命线系统,提高其防灾能力,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设施的高标准设防;(2)设施的地下化;(3)设施节点的防灾处理;(4)提高设施的备用率。
除了以上四点外,在网络安全防护和网络安全监控力度也要加强,不仅要通过网络获得不断变化的数据进行分析防控,还要防护网络之间的安全,避免外敌的攻击。
各种报警系统需分开布置,出入口控制要严格把关,闭路电视监控要确保无死角。
7. 心得本学期通过学习市政管线工程规划,由一开始的陌生逐渐转变为熟悉,学习了许多原理性的知识,老师将死板、固化的知识,通过分享诸多有趣的小视频来详细又简易地讲解,使其更通俗易懂,希望在日后可以灵活地使用它们,同时也十分感谢老师这学期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