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武传》导学案学生版

《苏武传》导学案学生版

12、《苏武传》导学案
班固
执笔人: 宁宜林核校人:熊其文
[学习目标]
1、了解班固和《汉书》的相关知识。

2、朗读断句,讲述课文故事梗概。

3、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4、学习苏武的英雄气概,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学习方法】诵读法、比较法、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并了解作者和相关文学常识。

2、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
式。

[预习自测]
1、写出下面汉字的拼音
厩()且()鞮()侯单()于缑()王昆()邪()浞()野( ) 侯阏( ) 氏()左伊秩訾()旃()羝()去()辇()雍()棫()阳宫斧钺()汤镬()
2、注意断句: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于)匈奴中。

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3、文学常识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体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

《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

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

“二十四史”是指由《史记》至《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

它的前四史是、、和。

班固,东汉著名的、,《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体例,是继《史记》之后又一部历史与文学巨著。

文学史上,司马迁与班固并称。

班固又是东汉最著名的的辞赋家,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4、分组整理文言常见字词。

(见绿色通道)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探究学习,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2、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学习苏武的民族气节,弘扬爱国主题。

[质疑探究]
(一)本文在刻画各种人物特别是传主
的性格特征上,用什么写作方法?
1.学生讨论:文章如何从环境及细节描写入手,深入挖掘人物的性格特征的?
2.学生讨论:文章并不具体描述苏武的每一事迹,而是有详有略,比如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就描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用意是什么?
3.仔细研读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这部分内容。

分别总结卫律、李陵的性格特征,再次感受苏武的人格魅力。

(分组讨论、探究)
4.文章里个性鲜明的各种人物对苏武也起了对比映衬的作用,请同学们把文章里各种人物的性格和苏武作一个对比,看看他们的映衬分别凸现了苏武怎样的性格特征。

5.总结苏武的人物性格。

(二)总结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三)课后作业;
试结合课文和李陵作《答苏武书》,谈谈你对苏武这一历史人物的认识。

[瞭望高考]
(2011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严祺先文集序归庄
韩文公之文,起八代之衰,其诗亦怪怪奇奇,独辟门户,而考亭先生尝病其俗,曰《上宰相书》、《读书城南诗》是也。

岂非以其汲汲于求知干进,志在利禄乎?故吾尝谓文章之事,未论其他,必先去其俗而后可。

今天下多文人矣,身在草莽,而通姓名于大人先生,且朝作一文,暮镌于梓,往往成巨帙,干谒贵人及结纳知名之士,则挟以为贽,如此,文虽佳,俗矣。

吾读严子祺先之文,深叹其能矫然拔俗也。

无锡自顾端文、高忠宪两先生讲道东林,远绍绝学,流风未远。

严子生于其乡,诵遗书,沐馀教,被服儒者,邃于经学。

平日重名节,慎行藏,视世之名位利禄,若将浼①焉。

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为迂者。

韩子尝言:“人笑之,则心以为喜。

”夫人之笑韩子者,特以其文辞为流俗所笑,犹杰然为一代儒宗;若立言之旨为流俗所笑,不又加于古人一等乎!虽然,使韩子而居今之世,其立言之旨,当亦如严子之迂,必不至有上宰相之书、城南之诗,取讥于大儒矣。

严子之文,余所见止数十篇,论理论事,明快严峭,恂恂儒者而笔能杀人,文辞之工如此!
然吾以为文辞之工,今世文人之不免于俗者,亦或能之;其所以矫然拔俗,乃在立言之旨,世所共笑为迂者也。

夫世共笑为迂,余独不以为迂,而欣赏叹诧,则余亦迂甚矣哉!
(选自《陶庄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新1版)
[注]①浼(měi):玷污。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考亭先生尝病其俗病:批评
B.深叹其能矫然拔俗也拔:拔除
C.远绍绝学,流风未远绍:继承
D.不又加于古人一等乎加:超过
答案【B】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与“其诗亦怪怪奇奇”的“其”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或咎其欲出者
B.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C.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
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答案【C】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
A.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
B.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
C.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
D.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
答案【A】
8.结合文意,请你谈谈作者对严祺先的文章“欣赏叹诧”的原因。

(4分)
答:因为严祺先的文章:①命意立论,卓尔不群,不被世间平庸的人所理解而受到讥笑;②说理叙事,明白晓畅,严峻犀利。

(只答“恂恂儒者而笔能杀人”或“文辞之工如此”也可)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韩文公之文,起八代之衰。

(3分)
译文:韩文公的文章,振起了八个朝代以来的衰颓(文风)。

(2)故吾尝谓文章之事,未论其他,必先去其俗而后可。

(5分)
译文:所以我曾经说,写文章的事情,不说别的,必须首先去除它的俗气才行。

(3)则余亦迂甚矣哉!(2分)
译文:那么我也迂腐得厉害啦!
[课后延伸]
(一)关于苏武
苏武年轻时凭著父苏建的庇荫,与兄苏嘉、弟苏贤皆为郎,后升为栘中厩监。

时汉朝不断讨伐匈奴,多次派使节互相侦察。

匈奴扣留了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批人,汉朝也扣留匈奴使节以相抵。

(苏武出使匈奴略)
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春,苏武回到长安。

昭帝下令苏武带一份祭品拜谒武帝园庙。

官拜典属国,俸禄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官田二顷,住宅一处。

常惠、徐圣、赵终根都官拜中郎,赐丝绸各二百匹。

其余六人因年老而返乡,各赐钱十万,终身免徭役。

上官谋反昭帝始元七年(前80年),左将军上官桀、骠骑将军上官安父子与御史大夫桑弘羊、燕王刘旦、鄂邑公主谋反,苏武之子苏元因参与阴谋,而被处死。

起初,上官桀、上官安与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争权。

上官桀父子屡次记下霍光的过失交给燕王刘旦,使刘旦上书昭帝,告
发霍光。

又说苏武出使匈奴二十年不肯降。

但回到汉朝后,只为典属国。

然而霍光属下长史并无功劳,却被升为搜粟都尉,霍光专权放肆。

直到刘旦等人被处死,追查同谋者。

苏武与上官桀、桑弘羊有旧,燕王又因苏武功高而官小数次上书,其子又参与谋反。

廷尉上书请求逮捕苏武。

霍光把奏章搁置,只将苏武免官。

宣帝时期昭帝元平元年(前74年),宣帝即位。

宣帝赐爵苏武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后卫将军张安世推荐苏武通悉典章制度、出使持节不降。

于是宣帝召苏武在宦者署听候宣召,多次进见。

拜右曹典属国。

因苏武是德高望重的老臣,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日入朝,尊称为“祭酒”。

苏武把所得赏赐,全部施送给弟弟和过去的邻里朋友,家中不留一点财物。

恭哀皇后父平恩侯许广汉、宣帝舅平昌侯王无故和乐昌侯王武、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都很敬重苏武。

此时苏武年事已高,宣帝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苏武透过平恩侯许广汉向宣帝陈述:“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

”宣帝许之。

后苏通国随汉使回汉朝,宣帝命其为郎。

又让苏贤之子做了右曹。

苏武活到八十余岁,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去世。

苏武牧羊歌曲的歌词据说是在20世纪20、30年代北京一位中学教师所撰写。

苏武留胡节不辱。

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

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

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

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

夜在塞上时听笳声,入耳痛心酸。

苏武留胡节不辱。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

白发娘,望儿归,红妆守空帷。

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

能使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学后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