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初二上数学压轴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A
D
E
F
F
E
D
A
上海市复兴初级中学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二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试题
28.如图(1),直角梯形OABC 中,∠A= 90°,AB ∥CO, 且AB=2,OA=23,∠BCO= 60°。
(1)求证:∆OBC 为等边三角形;
(2)如图(2),OH ⊥BC 于点H ,动点P 从点H 出发,沿线段HO 向点O 运动,动点Q 从点O 出发,沿线
段OA 向点A 运动,两点同时出发,速度都为1/秒。
设点P 运动的时间为t 秒,ΔOPQ 的面积为S ,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t 的取值范围; (3)设PQ 与OB 交于点M ,当OM=PM 时,求t 的值。
上海市虹口区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终考试八年级数学八校联考试卷
25.(本题满分9分,第1题3分,第分)
如图,正比例函数图像直线l 经过点在x 轴的正半轴上,且∠ABO =45°。
AH ⊥OB ,垂足为点H 。
(1)求直线l 所对应的正比例函数解析式;(5
3=y )
(2)求线段AH 和OB 的长度;
(3)如果点P 是线段OB 上一点,设OP =x ,△APB 的面积为
S ,写出S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80<≤-x )
26.(本题满分12分,第1题4分,第2题6分,第3题2分)
已知在△ABC 中,∠ACB =90°,AC =BC ,点D 是AB 上一点,AE ⊥AB ,且AE =BD ,DE 与AC 相交于点F 。
(1)若点D 是AB 的中点(如图1),那么△CDE 是___________三角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2)若点D 不是AB 的中点(如图2),那么(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如果一定成立,
请加以说明,如果不一定成立,请说明理由;
(3)若AD =AC ,那么△AEF 是___________三角形。
(不需证明)
上海市卢湾区2008
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
期末考试数
学试卷
图(1)
60︒B
C A o 图(2) (备用图)
H
60︒B
C A o
Q
R
P
C
B
A
26.如图,直线l 经过原点和点(3,6)A ,点B 坐标为(4,0) (1)求直线l 所对应的函数解析式; (2)若P 为射线OA 上的一点,
①设P 点横坐标为x ,△OPB 的面积为S ,写出S 关于 x 的函数解析式,指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②当△POB 是直角三角形时,求P 点坐标.
上海市民办文来中学2010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24、如图,在等腰Rt △ABC 的斜边AB 上取两点M 、N ,使∠MCN=45°,设AM=m ,MN=x ,BN=n 那么:
(1)以x 、m 、n 为边长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请证明) (2)如果该三角形中有一个内角为60°,求AM:AB 。
上海市民办新竹园中学2010学年第一学期八年
级期末考试数学试卷
18.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A =90°,AB =AC =1,P 是AB 边上不与A 点、B 点重合
的任意一个动点,PQ ⊥BC 于点Q ,QR ⊥AC 于点R 。
(1)求证:PQ =BQ ;
(2)设BP =x ,CR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
(第26题图)
A
C
B P 备用图
第28题图
A B
C
D
Q
P
F E D
C
B A (3)当x 为何值时,
PR
3
2
x x x 上海市普陀区2010学年度第一学
期初中八年级数学期末质量调研卷
26.如图,在△ABC 中,∠ACB =90°,∠A =30°,D 是边AC 上不与点A 、C 重合的任意一
点,DE ⊥AB ,垂足为点E ,M 是BD 的中点. (1)求证:CM =EM ;
(2)如果BC =3,设AD =x ,CM =y ,求y 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3)当点D 在线段AC 上移动时,∠MCE 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求出∠MCE 的大
小;如果发生变化,说明如何变化.
F D
E C B
A
第26题图
F E D
C
B
A M A
D
E
C
B
第26题
上海市七宝实验中学2009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卷
27、如图,已知长方形纸片ABCD 的边AB=2,BC=3,点M 是边CD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C
重合),把这张长方形纸片折叠,使点B 落在M 上,折痕交边AD 与点E ,交边BC 于点F .
(1)、写出图中全等三角形;
(2)、设CM=x ,AE=y ,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写出定义域;
(3)、试判断BEM ∠能否可能等于90度如可能,请求出此时CM 的长;如不能,请说明理由.
上海市青浦区实验中学2010
28、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BAC =90°,BC 的垂直平分线
DE 分别交BC 、AC 于点D 、E ,
BE 和AD 相交于点F ,设∠AFB =y, ∠C =x
(1)求证:∠CBE =∠CAD ; (2)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 (3)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2010学年第一学期
27.如图(1),直角梯形OABC 中,∠A= 90°,AB ∥CO, 且AB=2,OA=23,∠BCO= 60°。
(1)求证:∆OBC 为等边三角形;
(2)如图(2),OH ⊥BC 于点H ,动点P 从点H 出发,沿线段HO 向点O 运动,动点Q 从点O 出发,沿线
段OA 向点A 运动,两点同时出发,速度都为1/秒。
设点P 运动的时间为t 秒,ΔOPQ 的面积为S ,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t 的取值范围; (3)设PQ 与OB 交于点M ,当OM=PM 时,求t 的值。
松江区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数学试卷
D
A
B M
60︒
B
C
A o
H
60︒
B
C
A o
29、已知:如图,在△ABC中,∠C=90°,∠B=30°,AC=6,点
D、E、F分别在边BC、AC、AB上(点E、F与△ABC顶点不重合),AD平分∠CAB,EF⊥AD,垂足为H.
(1)求证:AE=AF:
(2)设CE=x,BF=y,求x与y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
(3)当△DEF是直角三角形时,求出BF的长.
上海市松江区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数学试卷
26.已知ABC ∆中,AC =BC , =120C ∠,点D 为AB 边的中点,60EDF ∠=,DE 、DF 分别交AC 、BC 于E 、F 点.
(1)如图(第26题图1),若EF ∥AB .求证:DE =DF .
(2)如图(第26题图2),若EF 与AB 不平行. 则问题(1)的结论是否成立说明理由.
27.如图(第27题图1),已知ABC ∆中, BC =3, AC =4, AB =5,直线MD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
交AB 、AC 于M 、D 点.
(1)求线段DC 的长度;
(2)如图(第27题图2),联接CM ,作ACB ∠的平分线交DM 于N .
求证:CM =MN
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二年级数学学科期末试卷
24.如图,在等腰Rt △ABC 的斜边AB 上取两点M 、N ,使∠MCN =45°,设AM =m ,MN =
x ,BN =n ,那么 (1)以x 、m 、n 为边长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请证
明;
(2)如果以x 、m 、n 为边长的三角形中有一个内角为
60°,求AM :AB 的值。
上海市徐汇区2008学年第一学期初二年级数学学科学习能力诊断卷
27.如图(1),直角梯形OABC 中,∠A= 90°,AB ∥CO, 且AB=2,OA=23,∠BCO= 60°。
(1)求证:∆OBC 为等边三角形;
(2)如图(2),OH ⊥BC 于点H ,动点P 从点H 出发,沿线段HO 向点O 运动,动点Q 从点O 出发,沿
线段OA 向点A 运动,两点同时出发,速度都为1/秒。
设点P 运动的时间为t 秒,ΔOPQ 的面积为S ,求S 与t
(第26题图
A B E
C
D F (第26题图
A
B
E
C D F (第27题图
A
B
M
C
D
D
(第27题图2)
A
B
M
N
C B
A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t 的取值范围;
(3)设PQ 与OB 交于点M ,当OM=PM 时,求t 的值。
图
(2)
(备用图)
H
60︒
B
C
A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