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文启蒙读本(51—100篇)

文言文启蒙读本(51—100篇)

文言文启蒙读本(51—100篇)51.为者常成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比不上)夫子矣。

”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放弃)、常行而不休而已矣(罢了)。

”(选自《初潭集》)【文言知识】夫子。

“夫子”是对人的敬称。

上文“吾至死不及夫子矣”中的“夫子”,是指晏子。

孔丘,世人称孔子,也有称孔夫子的,可见称“子”与“夫子”一样。

孟轲,世人称孟子,也有称孟夫子的。

俗称“老夫子”,是对老先生的敬称。

【文化常识】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时齐国大夫,他曾在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个君主执政期间任国相。

晏婴内政、外交都擅长,自己的生活也相当俭朴,故受时人及后世的敬仰。

【启发与借鉴】“为者常成”应该成为每个人的座右铭。

任何事情只要去做,而且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总会成功的,最怕的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思考与练习】1.翻译:婴非有异于人也。

_______________。

2.解释:①“层出不穷”中的“穷”,是指________;②“不知所云”中的“云”,是指_______;③“大声疾呼”中的“疾”,是指_____;④“寡不敌众”中的“寡”,是指______。

52.曹彬称病宋将曹彬(bīn)攻金陵(今江苏南京市),将克,忽称疾,诸将惊,皆来问疾,冀其早愈。

彬曰:“余之病非药石所能愈,唯需诸公共发诚心,自誓于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

”诸将许诺,当即焚香为誓,明日称愈。

及克金陵,城中安堵如故(形容十分安定),百姓如常。

又,曹翰克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忿其久不下,城克,屠戮无余。

(据《五朝名臣言行录》改写)【文言知识】克。

上文多次出现“克”字,均作“攻克”、“攻下”解释。

“克城之日”,意为攻下金陵城的那天;“城克”,意为江州城被攻下。

又,《曹刿论战》:“既克,公问其故。

”意为打败齐军后,鲁庄公问曹刿战胜的原因。

【文化常识】药石。

“药石”泛指医药治疗。

上文“余之病非药石所能愈”,意为我的病不是吃药打针所治得好的。

“药”指敷药、汤药及丸药等中药,“石”指针灸。

传说我国远在原始社会就有针灸术,那时的针是石制的,极细,刺进有关穴道以治病,自金属出现后,针灸术大为提高,世传针灸能治百病。

如今世界各国的针灸术都是由中国流传过去的。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称________;②冀________;③唯_______;④及______。

2.翻译:忿其久不下,城克,屠戮无余。

______。

3.成语“安堵如故”的本义是:________。

53.欧阳修发愤苦学欧阳修四岁而孤,母以荻(dí,芦苇类的植物)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

及稍长(渐渐长大),而家无书读,就(前往)闾里(乡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

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只专心读书),终成文坛巨匠(大师)。

(据《欧阳修全集·附录》改写)【文言知识】士。

“士”在古代是一个阶层,相当于今天的知识分子。

旧时有“士、农、工、商”之说,意为社会上有四个阶层或四种职业,即读书做官的、务农的、务工的与经商的。

上文“士人家”即读书人家。

【启发与借鉴】成功的道路是艰难的,有志的人才能勇敢地去攀登。

【思考与练习】1.“孤”的含义古今有所不同,本文中的“孤”是指____。

2.解释:①“废寝忘食”中的“寝”是指__________;②“家徒壁立”中的“徒”是指__________;③“为非作歹”中的“歹”是指__________;④“心旷神怡”中的“怡”是指_________。

3.欧阳修是_____朝人,著名的_____家。

54.名落孙山宋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

赴郡(此指省城)参加科举,乡人托以子偕往。

乡人子失意(指未取),山名榜末,先归。

乡人问其子得失(取不取),山曰:“解名(考中举人的名单)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据《过庭录》改写)【文言知识】“滑稽”,古音读gǔjí,本指语言幽默风趣,能说会道。

上文“滑稽才子”即指孙山这个人能说会道、幽默风趣。

后来,这个词语的读音、含义有了变化,多指语言、动作引人发笑。

【文化常识】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选拔人才的一种方法。

在那个社会里,读书人的唯一出路就是做官,所谓“学而优则仕”。

他们要从秀才到举人再到进士,一级一级考上去。

很多人一辈子没考上举人,只好一辈子做个穷秀才。

像本文中所说的孙山,他虽然在举人的榜上是末一名,但总算考上了,而同乡人的儿子便没有考取。

没考取的可隔三年再考。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赴______;②偕______;③贤郎______。

2.鲁迅曾刻画过一个科举考试受害者的典型形象,他的名字叫___。

55.蝙蝠凤凰寿,百鸟朝贺,唯蝙蝠不至。

凤凰责之曰:“汝居吾下,何如此倨傲?”蝙蝠曰:“吾有足,属兽,何为贺汝?”一日,麒麟生诞,蝙蝠亦不至。

麒麟亦责之。

蝙蝠曰:“吾有翼,能飞,属禽,何为贺欤(yú)?”既而,凤凰与麒麟相会,语及蝙蝠之事,相与慨叹曰:“今世风(社会风气)恶薄(污浊),偏生此等不禽不兽之徒,实无奈他何!”(据《笑府》改写)【文言知识】欤。

“欤”是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呢”、“吗”、“啊”、“了”等。

上文“何为贺欤”,意为为什么要来祝贺呢?又,“天何不雨欤”,意为天为什么不下雨呢?“何卒之早欤”,意为为什么死得那么早啊!【文化常识】世上没有凤凰,也没有麒麟,这是古人假想出来的两种吉祥动物。

凤凰是百鸟之首,故有“百鸟朝凤”之说;麒麟是百兽之首,是王中之王。

正如龙,也是古人设想出来的吉祥动物。

【思考与练习】1.翻译:汝居吾下,何如此倨傲?_______________?2.解释:①既而_______;②相与_______;③徒_____。

56.红毛毡红毛国(旧时有些人对英国及荷兰国的称呼),旧许与中国相贸易。

边帅见其众,不许登岸。

红毛人固请赐一毡地足矣。

边帅思一毡所容无几(没多少),许之。

其人置毡岸上,仅容二人,拉之容四五人。

且拉且登,顷刻毡大亩许,已登数百人矣。

红毛人短刃并(同时)发,出于边帅不意,被掠去数里。

(据《聊斋志异》改写)【文言知识】许。

上文有四个“许”,它们的含义分两类:“旧许与中国相贸易”、“不许登岸”、“许之”中的三个“许”,均指“允许”、“答应”;“顷刻毡大亩许”中的“许”,指“左右”、“约”、“光景”,意为顷刻之间那块毡扩大到一亩地左右。

【启发与借鉴】一百多年前,帝国主义列强就是用这种软硬兼施的无赖手段瓜分中国的!【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且……且……_____;②刃_____。

2.翻译:红毛人固请赐一毡地足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7.越人养狗越人(今浙江一带的人)道上遇狗,狗低首摇尾而人言,曰:“我善猎。

得兽,与尔中分。

”越人喜,引而俱归,食以膏粱,待之以人礼。

狗得盛礼,日益倨(jù,傲慢),猎得兽,必尽啖(dàn,吃)乃已。

或嗤越人曰:“尔饮食之,得兽,其辄尽啖,奚以狗为(凭什么还要养狗呢)?”越人悟,因与分肉,多自与。

狗怒,啮其首,断领(头颈),走而去之。

(据《伯牙琴》改写)【文言知识】膏粱。

“膏”指肉,“粱”指精米。

上文“食以膏粱”,意为把精肉与白米饭给它吃。

旧时称公子哥儿为“膏粱子弟”,因为他们吃得好,又被称为“纨绔子弟”,因为他们穿绫罗绸缎。

【启发与借鉴】世上类似狗的人也有。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人言______;②中分______;③盛礼______;④乃已_____。

2.翻译:或嗤越人曰:“尔饮食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8.承宫拾薪求学汉之承宫,少孤,年八岁,为人牧豕(猪)。

乡里徐子盛者,以《春秋经》授数百人。

宫过息庐(房屋,此指学舍)下,乐(羡慕)其业,因就听经。

遂请留门下,为诸生拾薪,执苦(干苦活)数年,勤学不倦。

(据《后汉书》改写)【文言知识】豕。

一千多年前,我们祖宗所写的“豕”,就是指“猪”,“ ”(bā)指母猪,“豨”(xī)指野猪。

“豚”(tún)是指小猪,有时也泛指猪。

“ ”是“豕”的异体字。

“猪”是以后才有的字。

【文化常识】经。

儒家把《诗》、《书》、《礼》、《易》和《春秋》五部书称为经典著作,俗称“五经”,故又称《诗经》、《书经》、《礼经》、《易经》与《春秋经》。

以后又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称为“四书”。

自宋朝以后,“四书五经”是读书人必读的书,科举考试的题目也出自这些书里。

【启发与借鉴】为了求得学问,承宫什么事都肯干,这就是苦学。

【思考与练习】1.古代苦学的人很多,除了承宫外,你还能举出一个人吗?___________。

2.解释:①“名闻遐迩”中的“迩”,是指_____;②“心不在焉”中的“焉”,是指_______;③“义愤填膺”中的“膺”,是指______;④“沉默寡言”中的“寡”,是指____。

59.苏秦刺股苏秦乃洛阳人,学纵横之术(策略),游说秦王,书(指给秦王的信)十上,而不为用,资用(资金)匮(kuì)乏,潦倒而归。

至家,妻不下絍(rèn,织布机),嫂不为炊,父母不以为子。

苏秦乃叹曰:“此皆秦(我苏秦)之罪也!”乃发愤读书。

读书欲睡(打瞌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后卒合齐、楚、燕、赵、魏、韩抗秦,佩六国相印。

(据《战国策》改写)【文言知识】股。

“股”指大腿。

上文“引锥自刺其股”,意为拿起锥子自己刺大腿。

苏秦这样做,目的是使自己受痛而惊醒,继续读书。

【文化常识】战国末年,出现了研究“纵横之术”的纵横家。

所谓“纵”,指“合纵”,它的代表者为苏秦。

他主张把东方六国——齐、楚、燕、赵、魏、韩联合起来,抗击秦国。

所谓“横”,指“连横”,它的代表者为张仪,他主张以秦国为中心,联合东方某些国家,攻击另外一些国家,采用“各个击破”的策略。

最终“合纵”失败,“连横”获胜,秦国击败了六国,统一了中国。

【思考与练习】1.“悬梁刺股”本为“头悬梁、锥刺股”,属两个人刻苦读书的故事。

你已知道“刺股”的出典,那么“悬梁”是谁的故事呢?请查成语词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解释:①乃______;②不为用______;③匮乏______;④卒______。

3.翻译:父母不以为子。

____________。

60.蛙与牛斗蛙于草中,视牛渐近,庞然(巨大的样子)大物也,嫉之。

遂吸气鼓腹,欲过于牛,谓伙曰:“吾腹稍大,似牛乎?”伙曰:“差远矣!”蛙怒,复吸气鼓腹,曰:“今如何?”曰:“与前无异。

”蛙暴起,又吸气鼓腹,须臾(yú),腹裂而死。

牛历(经过)其旁,践蛙尸于泥中。

此谓不自量力者也。

(据《克雷洛夫寓言》改写)【文言知识】1.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