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管理学]国际经济学 第三章 古典贸易理论
[管理学]国际经济学 第三章 古典贸易理论
3、多卖少买,奖出限入,保持贸易顺差,是获得财富 的基本原则。鼓吹经济民族主义,实施扩张战略。 4、国家干预经济。
2018/11/20
4
早期重商主义
• 货币差额论 • 早期重商主义就像 守财奴一样,双手 把住他心爱的钱袋, 用嫉妒和猜疑的目 光打量着自己的邻 居。
晚期重商主义
贸易差额论 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 货币。 托马斯· 孟说:如果我们只
2018/11/20 13
绝对优势理论逻辑推论:
【斯密是在分工原理基础之上,由国内社会分工推及国际分工。】
分工可以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原因有三:(A)分工促使劳动者 技能提高;(B)节省劳动者转换工作的时间,因而免除损失;(C) 专用机械、设备的发明成为可能。 ——“在一个政治修明的社会里,造成普及到最大下层人民的那种普遍 富裕的情况的,是各行各业的产量由于分工而大增。”(上册 P.11)。 一国内部的劳动者按照不同职业、不同产品的生产实施分工,彼此 交换产品,则可以增加每一个参与分工者的个人利益。这种对每个 人(或每个家庭)看来是划算的事,对整个国家来说也是有利的。 适用于一国内部不同职业之间,不同产品生产之间的分工原则,也 适用于国与国之间。如果各国都按照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专 业化生产,然后进行交换,则可达到国内不同职业者之间分工所达 到的同样利益。 无论是一国内部职业群体之间的分工,还是国际上国与国之间的分 工,都奉行一个原则,即绝对优势原则。所谓绝对优势原则,即放 弃自己(本国)生产成本绝对多于别人(别国)的产品生产,而专 门生产自己(本国)生产成本少于别人(别国)产品的生产。
2018/11/20 3
二、基本观点
1、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 都是为了攫取金银,一个国家富裕的程度和实力的 大小的唯一标志是金银等贵金属的多少。 2、财富来源于流通领域,而且只限于国际贸易。 安徒安· 德· 孟克列钦说:货币是军事的神经,黄金
比铁更有威力,所以大国都在寻找获得黄金的办法, 并且证明获得黄金最重要的方法是商业。
2018/11/20
11
亚当· 斯密(Adam Smith)其人及思想
(1)生平简介 Adam Smith(1723-1790) 出生地苏格兰爱丁堡附近的 Kirkcaldy镇。是镇上一个海关关员的遗腹子。28岁成为哥 拉斯格大学逻辑学教授,后来成为富有的苏格兰公爵的私人教 授,陪其在欧洲大陆旅行了两年,此后他获得一年300镑的年 金,是当时平均收入的十倍。 在经济思想史上,英国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被尊为古典经济学 派的创始人(第一个人是亚当,第一个经济学家是亚当· 斯 密——Samuelson)。他的思想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 影响,在国际贸易领域也不例外。亚当· 斯密对于国际贸易学 说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亚当· 斯密有力地抨击 了重商主义,主张自由经济,为自由贸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亚当· 斯密提出了绝对优势这一概念,来解释国际贸易 的基础,他认为贸易之所以发生,其基础在于各国生产成本上 存在绝对差异。
2018/11/20 14
著作摘要
2018/11/20
“ 如果一件东西在购买时所费的代价比在家内生产时 所费的小,就永远不会想要在家内生产,这是每一个 精明的家长都知道的格言。裁缝不想制作他自己的鞋 子,而向鞋匠购买。鞋匠不想制作他自己的衣服,而 雇裁缝制作。农民不想缝衣,也不想制鞋,而宁愿雇 佣那些不同的工匠去做。他们都感到,为了他们自身 的利益,应当把他们的全部精力集中使用到比邻人处 于某种有利地位的地方,而以劳动生产物的一部分或 同样的东西,即其一部分的价格,购买他们所需要的 任何物品。 “在每一个私人家庭行为中是精明的事情,在一个大 国的行为中就很少是荒唐的事了。如果外国能以比我 们自己制造更便宜的商品供应我们,我们最好就用我 们有利的使用自己的产业生产出来的物品的一部分向 他们购买”。 ——亚当· 斯密(1776),(下卷)P.28
6
四、对重商主义主义的评价
积极意义: 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与发 展提供了前提。 错误: 1. 大卫· 休谟(David Hume)的价格铸币流转学说对此 的批判(price-specie-flow doctrine) 2.贸易建立在一国之所得,必为另一国之所失的基础上即零 和博弈(Zero-sum Game), 国际贸易关系是不可 能长期发展的。因此,这种解释是相当原始和粗陋的。 [亚当· 斯密(Adam Smith)的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理论对 此的批判] 3.未从根本上说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基础
2018/11/20
16
二、绝对优势理论的数学说明
采用2×2×1模型,即两个国家A和B,每个国家均能生产 两种产品X和Y,都使用一种要素(劳动)。 假设条件 (1) 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 (2) 生产过程中唯一形成成本的就是劳动; (3) 生产要素在两个国家之间不流动,但在一个国家 范围内可以自由流动; (4) 两个国家的资源都得到充分的利用; (5) 当资源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时,机会成 本不变; (6) 不存在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 ,而且产品在各国 之间可以自由流动; (7) 生产和交换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进行。
2018/11/20 12
亚当· 斯密(Adam Smith)其人及思想
(2)主要思想:劳动分工理论和自由市场理论 著作: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理的 研究》)(Inquiry into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亚当· 斯密分工的例子: 没有分工:一个辛勤劳作的人用18世纪70年代可以搞到手的 工具,每天大概最多可以制造20根针。 分工:用同样的工具,把生产过程分为许多人专门从事的小操 作:一个人抽钢丝;一个人弄直;一个人切断;第四人做针形; 第五人磨尖;三个人做针头;第九个人放在一起;第十人包装。 10个人一天可制造48000根针,一年要销售150万以上的针。 亚当· 斯密分工有关自由市场的言论: 我们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师或面包师 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
第三章 古典贸易理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斯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说 相互需求方程式
2018/11/20
1
第一节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
一、产生背景 二、基本观点 三、政策主张 四、对重商主义主义的评价
2018/11/20
2
一、产生的历史背景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 是在中世纪晚期,近代资本主义萌芽时期, 欧洲商业迅速发展时期(1500—1800) 产生的一种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 思想与经济政策混合(14~18世纪,全 盛于16至17世纪)。 欧洲封建社会开始瓦解,资本主义开始萌 芽的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重商主义产生于英国和法国
看到农夫在播种时节在田 里抛撒下许多谷物,我们 会把他看成疯子而不是农 夫。但是,如果我们在收 获季节考虑到他的劳动成 果时,我们就会看到他的 行为的价值以及这种行动 带来的增益。
5
2018/11/20
三、政策主张
1、货币政策 2、奖出限入政策 3、保护关税政策 4、扶持本国幼弱工业的政策
2018/11/20
2018/11/20
10
亚当· 斯密简介
ADAM SMITH Scottish social philosopher and political economist. The son of a customs official, he studied at the Univ. of Glasgow and Oxford. A series of public lectures in Edinburgh (from 1748) led to a lifelong friendship with D. Hume and to Smith's appointment to the Glasgow faculty in 1751. After publishing 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 (1759),
Hale Waihona Puke 2018/11/207
第二节 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
一、古典贸易理论的含义 二、绝对利益说的基本内容 三、绝对利益说的数学说明 四、绝对利益说的图形说明 五、绝对利益说的评价
2018/11/20
8
一、古典贸易理论的含义
古典贸易理论是古典经济学理论的一部分, 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 上,从生产成本方面提出的贸易理论。 基本观点是:当劳动是惟一的生产要素时, 生产技术差异具体体现为劳动生产率的差 异,劳动生产率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决定因 素。 著名的古典贸易理论:亚当· 斯密的绝对优 势论与大卫·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
15
(一)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概念
在某一种商品生产上,一个经济体在劳动 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 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体,则一国 在这种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商品的生产,继而 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 绝对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 的好处。
he became the tutor of the future Duke of Buccleuch (1763-66); with him he traveled to France, where he consorted with other eminent thinkers. In 1776, after nine years of work, Smith published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the first comprehensive system of political economy. In it he argued in favor of an economic system based on individual self-interest that would be led, as if by an "invisible hand," to achieve the greatest good for all, and posited the division of labor as the chief factor in economic growth. A reaction to the system of mercantilism then current, it stands as the beginning of classical economics. The Wealth of Nations in time won him an enormous reputation, and would become virtually the most influential work on economics ever published. Though often regarded as the bible of capitalism, it is harshly critical of the shortcomings of unrestrained free enterprise and monopoly. In 1777 Smith was appointed commissioner of customs for Scotland, and in 1787 rector of the Univ. of Glasg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