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期末复习题(2014年6月)一、判断题(共计20分。
每题1分,在答题纸的题号后选出正确答案。
)1.公共关系学所说的公众,特指与具体社会组织有利益关系或利害关系的人或人的群体。
AA.正确B.错误2.公共关系学所说的社会组织指社会上的各种组织机构,比如企业、学校等,公共关系学就是研究各种组织行为的学科。
B A.正确 B .错误3.公共关系在美国产生时,主要在两个领域滋长。
一是在政治领域,二是在工商业领域。
AA.正确B.错误4.公共关系是一种独特的管理职能,其本质的规定性是组织的形象管理。
因此,公共关系学是研究社会组织形象管理的学问。
A A.正确 B.错误5.社会组织形象简称组织形象,是指组织的建筑物、活动场所等显示的面貌。
B A. 正确 B. 错误6.知名度和美誉度是评价组织形象的基本量化方法。
B A. 正确 B. 错误7.对组织形象进行定性研究的一般思路就是对组织内在精神品质、外观面貌、行为风格三个方面的构成因素进行比较分析。
A A. 正确 B. 错误8.传播意为广泛散布,本质上指信息在时间或空间上的移动和变化。
A A.正确B.错误9.按照公共关系管理的理念,社会组织自觉维护公众利益越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就越高大。
AA. 正确B. 错误10.新闻宣传的核心要求是新奇性。
B A. 正确B. 错误11.新闻稿的“倒金字塔”式结构,就是打乱新闻事实发生的先后顺序,把最能吸引人注意的事情编成简短的内容放在前面,细节性的介绍放在后面。
A A. 正确 B. 错误12.知晓层次的传播目的在于扩大知晓公众的数量,提高知名度;所以在公关实践中也可以通过制造社会新闻、甚至是反面新闻来达到这一目的。
A A. 正确 B. 错误13.政府公共关系管理要始终围绕政府重要领导人的形象建设问题开展活动。
B A.正确B.错误14.吻手礼主要流行于欧美国家,一般是男子见到未婚女子时,先垂手立正致意,然后用右手或双手捧起女士的右手,俯首以微闭的嘴唇象征性地轻吻一下其手背或手指。
A A.正确B.错误15.展览会是一种综合的传播方式,基本的传播手段是利用实物和图像,其综合性也就是实际物品和图像的综合应用。
B A.正确B.错误16.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许多民族有自己独特的礼俗,比如,不能穿鞋进入清真寺,不带棍棒进入蒙古包等。
A A.正确B.错误17.调查,即调查研究,分采集信息和处理信息两个步骤。
A A.正确B.错误18.社会组织的机构设置灵活多样,团队结构的特点是打破部门界限,把决策权下放到工作团队队员手中,对员工的要求比较高,既有专业背景,又要有复合型的多方面素养。
A A.正确B.错误19.刺激、学习理论就是采用一些诱惑性的办法,以推动人们自觉学习。
B A.正确 B.错误20.在公关活动中,与人握手时应面带微笑,同时环顾四周,注意他人的态度。
A A.正确B.错误21.艾维·李提出“讲真话”、“公众必须被告知”等主张,他的公关实践理念成为了当时公共关系实践的理论原则。
AA.正确B.错误22.1923年,爱德华·伯内斯在出版了多部著作的基础上,在纽约大学首次开设公共关系学课程。
A A.正确B.错误23.公众具有多样复杂的整体性,是指公众对于组织来说,在管理上是一个整体,但是,由于公众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内心世界很复杂,所以,这个整体是复杂多样的。
B A.正确B.错误24.刺激、学习理论就是采用一些诱惑性的办法,以推动人们自觉学习。
B A.正确 B.错误25.传播干扰是指传播过程中传播行为受到了打扰,无法正常有序进行。
B A.正确B.错误26.在公共关系调查中,为了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往往需要理论假设。
所谓理论假设,就是按照一定的理论框框假设出的情况,预想和模拟解决问题的方法。
B A.正确B.错误27.等距抽样属于非概率抽样,就是把总体所有的单位排列起来,先随机抽选一个单位作为起点,然后每隔相同距离抽选一个单位作为样本的抽样方法。
B A.正确B.错误28.两级传播说认为,信息通过大众媒介传向受众的过程中,往往不能直接引发预想的想过,需要通过意见领袖的再传播,才能被特定人群所接受。
A A.正确B.错误29.公关人员就是指能说会道,善于装扮、交际,分度翩翩,能够应付各种场面的人。
B A. 正确 B. 错误30.公众心理定势中的晕轮效应,是指公众对组织的某些因素形成了鲜明印象,这些因素像光环一样可以产生良好的宣传效应。
A A. 正确 B. 错误31.任何社会组织搞赞助活动都是为了花钱买个好名声,所以宣传效应是赞助活动的首要追求目标。
BA. 正确B. 错误32.公共关系危机既有突发的既成危机,也有隐性的趋势危机。
A A. 正确 B. 错误33.普遍调查也叫全面调查,它要求对调查对象总体中的所有元素进行尽可能全面的了解。
A A.正确B.错误34.电视是一种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权威性高、形象直观性强、宣传费用又低的传播媒介。
BA.正确B.错误35.企业行为层次的传播目的在于促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实现利润;所以在公关实践中应更多采用价格战、回扣战等硬促销方式,以完成销售额。
B A.正确B.错误36.宣传是依据一定目的,通过各种方法以影响他人意识和行为的社会性活动。
A A.正确B.错误37.在社会交往中,接受他人名片很有讲究。
一般拿到他人递上的名片时,应仔细看看,如果记住了对方身份,名片也可随意丢弃掉。
B A.正确B.错误38.开放式问卷的特点是答案比较规范,公众回答方便,结果便于定量分析。
A A.正确 B.错误39.员工是组织最重要的内部公众,良好的员工关系可培养组织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A A.正确B.错误40.配额抽样法就是基于调查者对调查总体的大致了解,根据情况分配样本数额的抽样方法。
A A.正确B.错误二、单选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选出正确答案。
每题1分,共20分。
)1.“公共关系”这个词是由英文【 B 】翻译过来的,简称“PR”。
A. Public RelationB. Public RelationsC. Public RelativeD. Public Relational2.【 A 】是公关人基本的信念。
A. 维护组织利益B. 维护公众利益C. 维护自身利益D. 维护第三方利益3.美国著名学者【 A 】在其著作《公共关系史(17-20世纪)》一书中认为,公共关系的早期萌发与开发美洲大陆的殖民宣传有关。
A. 艾维·李B. 斯格特·卡特里普C. 爱德华·伯内斯D. 乔治·帕克4.企业从性别的角度划分公众,进而细分市场,这种划分公众的方法属于【 C 】思路。
A. 按公众性质分类B. 按公众功能分类C. 人口学分类D. 按公众态度分类5.下列几种宣传媒介,费用最低的一种是【C 】。
A. 电视广告B. 报纸广告C. 广播广告D. 传单6.在CIS系统中,组织名称属于【 D 】。
A. MIB. BIC. VID. CI7.态度层次的传播主要是为了构建组织的【 B 】。
A. 美誉度B. 知名度C. 认可度D. 理解度8.知名度是【 D 】在公众总量中的比率。
A. 满意公众B. 不满意公众C. 兴趣公众D. 知晓公众9.按照两级传播理论,大众媒介传播的信息要想对一些群体发生影响作用,关键还要靠【 C 】对信息的再传播。
A. 小道消息B. 组织渠道C. 意见领袖D. 谣言10.为了倡导社会公德或推动社会公共利益实现而拍摄的具有宣传教育意义的广告,属于【 C 】。
A. 形象广告B. 理念广告C. 公益广告D. 商品广告11.社会组织根据具体的公关目标,有意图地邀请一些公众来参观组织的设施、工作场所或一些活动,这种公关活动被叫做【 D 】。
A. 记者招待会B. 展览会C. 招商会D. 开放参观活动12.公共关系危机的类型很多,属于公害危机的是【 C 】。
A. 地震引发的危机B. 企业生产事故引发空气污染C. 产品质量引发食物中毒D. 不利宣传引发的危机13.对组织形象进行定性研究的方法包括:[ B ]。
A.公众态度调查法。
B.形象构成因素评估法。
C.知名度测评法。
D.美誉度测评法。
14.为了解决迫切的社会问题,促成社会公众的一致认识,向社会或有关方面公开提出号召性建议,以推动某项活动开展的专用书信是【 A 】。
A. 倡议书 B. 号召信 C. 公益广告 D. 申请书15.在交际场合,人们往往会利用“花语”暗示心情或立场,表示和平的植物是【C 】。
A. 橄榄枝B. 竹子C. 水仙花D. 松树枝16.“下半旗”是一种国际通行的哀悼方式,往往是一种国家礼节,用来对那些在重大自然灾害或重大不幸事件中遇难的人们表示哀思,或对重要人士表示悼念。
“下半旗”要求先把旗升至杆顶,再下降至离杆顶约占全杆【 A 】。
A. 1/3处B. 1/4处C. 1/2处D. 1/5处17.公共关系传播沟通的本质是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 B 】。
A. 单项交流B. 双向交流C. 单项管理D. 双向管理18.组织以自身的名义,在社会上率先发起某种活动,提倡某种有进步意义的新思想或倡导某种文明行动,这种宣传形式是【 D 】。
A.组织广告B.祝贺广告C.公益广告D.响应广告19.企业形象的关键要素是【 D 】。
A. 员工形象 B. 管理形象 C. 机构形象 D. 产品形象20.公众往往由于社会潮流的左右或生活需要的满足,在消费观念和行动上会采取基本一致的行动,比如在消费行为中会形成一种攀比现象。
这种消费心理现象叫做【 D 】。
A. 同步心理B. 竞争心理C. 刻板心理D. 时髦心理21.首要公众、次要公众、边缘公众是按照公众的【 A 】分类的结果。
A. 重要性B. 距离远近C. 态度情况D. 行为方式22.认知不协调理论是通过分析人的【 A 】来判断人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关系状态。
A. 认知结构B. 心理定势C. 价值观念D. 心理倾向23.【 A 】的“需求层次”理论揭示了人的多层次需要,为公共关系管理处理员工关系、研究消费者群体提供了理论依据。
A. 马斯洛 B. 梅约 C. 泰勒 D. 杜拉克24.【 B 】,公共关系作为一种新型职业迅速从美国传播到世界各地。
A.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B.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C. 1890年D. 1930年25.美誉度是【 B 】在组织的知晓公众中所占的比率。
A. 了解公众B. 称赞公众C. 兴趣公众D. 行为公众26.公共关系调查一般分成【 C 】四个步骤。
A. 选题、准备、实施、总结B. 准备、选题、实施、评估C. 准备、实施、整理、总结D. 选题、准备、实施、评估27.通过第二手资料来收集信息、了解情况的调查方法属于【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