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奥美拉唑生产工艺

奥美拉唑生产工艺

29
4. 5-甲氧基-1H-苯并咪唑-2-硫醇的制备 4)工艺条件及影响因素
➢ 硝化反应的温度不能过高,防止短时间内硝化反应释 放大量的热量而发生危险,同时防止多硝基化合物的产 生。
21
2. 4-甲氧基-2-硝基苯胺的制备 1)工艺原理
碱性条件下水解脱去氨基的乙酰基保护。
22
2. 4-甲氧基-2-硝基苯胺的制备 2)工艺流程框图
3)工艺过程
将4-甲氧基-2-硝基乙酰苯胺加到已配制好的Claisen 碱液中,回流15分钟后,加水并继续回流15分钟,冷却 至0 ~ 5 ℃,抽滤,固体用冰水洗涤三次,得砖红色的4甲氧基-2-硝基苯胺。
3)工艺过程
将氯化亚锡和盐酸混合并搅拌溶解后,在20 ℃下加 入4-甲氧基-2-硝基苯胺,搅拌3小时。然后,滴加40% 的氢氧化钠溶液至pH值为14,并控制体系温度不超过 40 ℃。用乙酸乙酯萃取反应混合物两次,所得有机相 合并后水洗,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除去干燥剂后, 减压浓缩,得黄色油状物,冷冻后可得结晶状产物。
23
2. 4-甲氧基-2-硝基苯胺的制备 4)工艺条件及影响因素
➢ Claisen碱液的配制比例为:176 gKOH溶于126 mL水 中,再加甲醇至500 mL。
➢ 反应中加水稀释的目的是使水解反应完全。
24
3. 4-甲氧基邻苯二胺的制备 1)工艺原理 ★ 还原反应的过程
25
3. 4-甲氧基邻苯二胺的制备 2)工艺流程框图
第十章 奥美拉唑生产工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奥美拉唑的工艺路线的设计 与评价 第三节 奥美拉唑的生产工艺原理及 其过程
1
第一节 概述
结构:
奥美拉唑
性状:白色或类白色结晶状粉末,无臭,遇光易变色,
熔点为156 ℃。在二氯甲烷中易溶,在水、甲醇或乙 醇中微溶,几乎不溶于乙腈和乙酸乙酯。
适应症:临床上用于治疗胃酸相关性疾病,如消化性
26
3. 4-甲氧基邻苯二胺的制备
4)工艺条件及影响因素
➢ 反应结束后,还原产物成盐酸盐溶于水中,故采用 40%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pH值至14,从而使产物的 氨基游离。在中和过程中,由于发生了强酸与强碱 的反应,溶液体系会释放热量。因此,应注意控制 中和速度,使体系温度不超过40 ℃,否则产物容易 被空气氧化;但温度也不要低于20 ℃,否则反应体 系中的无机盐容易析出,影响萃取效果。
总结:切断方式d的实用价值不大。
16
★ 最佳路线——切断方式a
17
第三节 奥美拉唑的生产工艺原理及其过程
一、 5-甲氧基-1H-苯并咪唑-2-硫醇的制备
18
1. 4-甲氧基-2-硝基乙酰苯胺的制备 1)工艺原理
➢ 硝化反应前,对氨基苯甲醚的乙酰化保护既可以防 止氨基被氧化,也可避免氨基在酸性条件下成为铵盐。 ➢ 本反应采用了浓硝酸作为硝化剂。其硝化机理为: 硝酸中存在痕量的亚硝酸所分解的亚硝基正离子(NO+) 对芳环进行亲电进攻,生成的亚硝基化合物被硝酸氧 化成硝基化合物。
➢ 产物4-甲氧基邻苯二胺性质不稳定,遇空气容易氧化, 故不宜存放,应现制现用。
27
4. 5-甲氧基-1H-苯并咪唑-2-硫醇的制备 1)工艺原理 2)工艺流程框图
28
4. 5-甲氧基-1H-苯并咪唑-2-硫醇的制备 3)工艺过程
搅拌下,将二硫化碳和4-甲氧基邻苯二胺加到95% 乙醇和氢氧化钾的混合液中,加热回流3小时。加入活 性炭,回流10分钟。趁热过滤,滤液与70 ℃热水混合, 搅拌下滴加乙酸至pH值为4 ~ 5,此时有结晶析出。将 体系冷至5 ℃ ~ 10 ℃,使结晶完全析出,抽滤,用水 将固体洗至中性,干燥后的土黄色结晶状产物。
19
1. 4-甲氧基-2-硝基乙酰苯胺的制备 2)工艺流程框图
3)工艺过程
将对氨基苯甲醚、冰乙酸和水按照一定比例在反应 罐中混合,搅拌至溶解。加入碎冰,在0 ℃ ~ 5 ℃下加 入乙酸酐,搅拌下有结晶析出。冰浴冷却下,加入浓硝 酸,在60 ℃ ~ 65 ℃下保温10分钟。冷却至25 ℃后,结 晶完全析出,抽滤,用冰水将晶体洗至中性,干燥,得 黄色结晶状4-甲氧基-2-硝基乙酰苯胺。
总结:切断方式a的实用价值不大。
9
2. 切断方式b
10
1)5-甲氧基-1H-苯并咪唑-2-硫醇的制备 ★ 途径一:
异硫氰酸酯来 源比较困难
11
1)5-甲氧基-1H-苯并咪唑-2-硫醇的制备 ★ 途径二:
该方法条件温和、工艺成熟,是国内 厂家生产奥美拉唑的主要方法。
12
1)2-氯甲基-3,5-二甲基-4-甲氧基吡啶的制备 ★ 以3,5-二甲基吡啶为原料
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和卓-艾氏综合征(胃泌素瘤)。
2
★ 埃索美拉唑
埃索美拉唑(Esomeprazole,又称依索拉 唑)为奥美拉唑S-对映异构体,其适应症与奥 美拉唑基本相同,但作用效果更强,在控制 胃酸水平、减轻疼痛症状和促进愈合方面更 有效。
3
第二节 奥美拉唑的工艺路线的设计与评价
一、分子结构的逆合成分析
重排反应 收率较低
13
1)2-氯甲基-3,5-二甲基-4-甲氧基吡啶的制备 ★ 以2,3,5-三甲基吡啶为原料
目前工业上采用的主要方法。
14
3. 切断方式c
缺点: ➢ 需使用丁基锂等危险的烷基金属试剂; ➢ 反应需在低温下进行。
总结:切断方式c的实用价值不大。
15
4. 切断方式d
制备比较 困难
20
1. 4-甲氧基-2-硝基乙酰苯胺的制备 4)工艺条件及影响因素
➢ 芳伯胺的乙酰化反应很快,要严格控制反应温度为0 ℃ ~ 5 ℃。若温度过高,反应容易产生二乙酰化物。
➢ 乙酰化产物在乙酸和水的混合液中的溶解度较低,因 此会从反应液中析出。本步采用了“一锅法”方式,可 通过加热使析出的乙酰化物溶于反应液,再自然冷却析 出细小结晶,从而有利于硝化反应的进行。
4
★ 三种拆分方式的前体结构分析
5
★ 奥美拉唑的关环逆合成路线分析
6
二、合
1)2-氯-5-甲氧基苯并咪唑的制备
CDI关环的原 子利用率低
DBU的合成需 高压催化加氢
8
2)4-甲氧基-3,5-二甲基-2-吡啶基甲硫醇的制备
缺点: ➢ 硫氢化钠属于危险化学品; ➢ 相对于切断方式b,此步反应多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