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边塞诗鉴赏课件(1)

边塞诗鉴赏课件(1)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诗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这首律诗直接落笔在边塞前线, 通过描写边塞的景色,将士们的生活,表现 了边塞苦寒的环境,后两句表现将士高昂的 激情杀敌报国的决心,也表现了作者对戍边 战士的赞扬。
撩 乱 边 愁 听 不 尽 ,
总 只 关 山 旧 别 情 。
琵 琶 起 舞 换 新 声 ,
从 军 行 》 王 昌 龄
边塞诗的主题
边塞诗主题一:战争连年不止的哀怨 和思念故乡亲人的凄苦。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中人。 陈陶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高适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
边塞诗主题二:对将帅腐败无能的嘲 讽,表现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
▪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
边塞诗主题之三:描写边塞自然风光, 借以歌颂边塞,赞美军人。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
▪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 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从军行(之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归家无望的哀痛: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范仲淹)
其次,鉴赏这类诗作还应注意,在边塞征战的大 题材下,每首诗歌还有各自的思想感情特点,我们应 给予具体的分析。例如:
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报效国家的激情:
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
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
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
边塞诗歌中的用典:
投笔怀班业,临戎想霍顾。 还应雪汉耻,持此报明君 。
——骆宾王《宿温城望军营》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高适《燕歌行》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唐代边塞诗人凝聚着浓重的汉代情结, 在诗中呼唤李广、卫青、霍去病、班超、 马援、窦宪等人。显出他们浓郁的历史 情怀和深沉的忧患意识,由今而思古, 怀古以讽今,从而体现边塞诗深邃的历 史内涵,以及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 呈现出昂扬奋发的精神风貌。
投笔——《后汉书》: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 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 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 “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载,檀道济是南朝宋大将,权 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
边塞诗主要内容特征是什么?
边塞诗的类型及主题思想?
1、从戍边战士的角度,或写战争的惨烈, 或写报国的豪情。
《从军行》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2、从闺中主妇的角度,批判战争破坏了人民 和平安宁的生活。 从思妇的角度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形 成独特的边塞闺怨诗。
金昌绪的《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3、从旁观者的角度,控诉战争的罪恶。
杜甫在《兵车行》中沉痛地写到: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君不 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 怨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4、从将士的角度,写因长期戍边
而产生的精神上的痛苦。

高 高 秋 月 照 长 城 。
边塞诗常用的意象:
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 剑、戟、斧、钺、刀、铩(shā)
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夜郎; 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
从景物看: 大漠、 烽烟、 长城、黄沙、长云、 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边塞诗鉴赏
边塞诗的产生:
隋唐以来,由于边境战争的频繁,疆土的扩大, 以及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人们对边塞生活渐渐关 心,对边塞的知识也丰富了,他们对边塞不仅不感到 那么荒凉可怕,而且还感到新奇。一部分仕途失意的 文人,更把立功边塞当作求取功名的新出路。因此, 唐代许多诗人都在边塞生活过,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
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有:直抒胸臆、比喻、对 比、夸张、用典、渲染、烘托、虚实结合等等,如:
(1)直抒胸臆: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2)对比:战士……歌舞 //// 信知生男恶,反是 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3)烘托: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 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和对将领腐败的揭露:
迥异于中原的边塞风光:
需要说明的是,许多边塞诗中反映了种种矛盾,但主旋律仍然 是——爱国主义。
边塞诗的艺术风格:
豪放旷达: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雄奇壮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豪放悲慨: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杜甫) 委婉清丽: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李白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中晚唐: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却夹杂着几许 悲壮,几许婉伤。 例句:碛(qì,沙漠)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宋代:仍洋溢着爱国热情,却多些凄凉,多些惆怅。
例句:
报国无门的愤懑: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
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边 塞 诗 的 景 物 特 点:
雄奇、奇丽、奇寒、辽阔、 壮阔、广阔
边塞诗的意境特点?
雄浑苍凉、雄壮磅礴、雄浑壮阔、 壮阔瑰丽、雄浑豪放、奔腾峻伟 悲凉
边塞诗抒发的思想感情:
1、抒发对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的热 爱之情。 2、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抒发爱国 之情 3、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4、抒发愿意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业, 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5、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对 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边塞诗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在接触这类 作品时,首先应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即把握 边塞诗的时代特征:
盛唐: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 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 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例句: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战 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很显然是指宋文帝杀害将领, 瓦解自己的军队。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
争 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
意 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
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1)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 ( 穷 兵黩武)将士 (生活艰苦) (2)情感:对家乡思乡念亲;对友人惜别感 伤;报国豪情;壮别感奋 (3)风格——雄壮豪迈。 (4)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 (5)常用词语:金鼓旌旗 烽火羽书 戈矛剑 戟 斧钺刀铩 胡 羌 羯 夷 夜郎 长云 秋月 雪山孤城 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
【答案】诗中写了“幽并客”和“游侠儿”两种人。诗 人对前者的慷慨豪迈、保卫祖国的精神持赞扬态度;而 对后者只是停留在向人夸耀骏马。而并没有捐躯赴难、 为国牺牲特批评态度。
汉代将军有怎样的精神风貌和道德境界?
李广厚遇士兵,深受士兵爱戴。“广之将兵,乏绝
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 广不尝食。 ”
霍去病发出“匈奴不死,无以家为也” 的豪迈之声。 班超投笔从戎,为国戍边,立功西域,令人肃然
起敬。 耿恭在西域的壮举,令《后汉书》作者范晔“喟然 不觉涕之无从”。 马援认为:“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其言行真不愧为万世 楷模。

岑参
▪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 地石乱走。

岑参
边塞诗主题四:对战争持积极向上的 态度,表现建功立业的报国激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
▪ “敦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问侠骨香。”

王维
时间意象:秋天、黄昏 空间意象:楼兰、阴山、天山、瀚海、凉 州、长城、玉门关、古道、荒城、大漠、 辕门、阳关 乐器:羌笛、胡笳、琵琶、号角、鼓 战具:干、戈、战车、烽火、旗 景物:黄沙、秋月、冬雪、寒雁、风雨 行为:登高、凭栏、吹奏、饮酒 植物:杨柳、松竹、梅菊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上曲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①道 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②,皆向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③好。 注:①萧关:古关塞名。②幽并客:指幽州、并州武 勇之人。③紫骝:骏马名。 诗中作者写了两种人,分别表示“褒”与“贬” 的不同态度。从诗中找出这种人,并简要分析诗人对他 们的态度。
象 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 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羌笛——唐边塞诗中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 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 官归京》 “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范仲 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 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