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准解析】新高考物理:第2章 第2讲 力的合成与分解

【精准解析】新高考物理:第2章 第2讲 力的合成与分解

第2章第2讲力的合成与分解
课时作业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共70分。

其中1~7题为单选,8~10题为多选)
1.某物体同时受到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共点力作用,在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况中(坐标纸中每格的边长表示1 N大小的力),该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大小正确的是()
A.图甲中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大小等于4 N
B.图乙中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大小等于2 N
C.图丙中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0
D.图丁中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0
答案 D
解析图甲中,先将F1与F3合成,然后再由勾股定理求得合力大小等于5 N,A错误;图乙中,先将F1与F3正交分解,再合成,求得合力大小等于5 N,B错误;图丙中,可将F3正交分解,求得合力大小等于6 N,C错误;根据三角形定则知,图丁中合力等于0,D正确。

2.如图所示是两个共点力的合力F跟它的两个分力之间的夹角θ的关系图象,则这两个分力的大小分别是()
A.1 N和4 N
B.2 N和3 N
C.1 N和5 N
D.2 N和4 N
答案 B
解析设两个分力分别为F1、F2,F1>F2,当两个分力的夹角为180°时,合力为1 N,则F1-F2=1 N①,当两个分力的夹角为0°时,合力为5 N,则F1+F2=5 N②。

联立①②解得F1=3 N,F2=2 N,故A、C、D错误,B正确。

3.如图所示,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穿过轻滑轮,两端系在高度相等的A、B两点,滑轮下挂一物体,不计绳和滑轮之间的摩擦。

现让B缓慢向右移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B向右缓慢移动,绳子的张力减小
B.随着B向右缓慢移动,绳子的张力不变
C.随着B向右缓慢移动,滑轮受绳AB的合力变小
D.随着B向右缓慢移动,滑轮受绳AB的合力不变
答案 D
解析绳AB在滑轮处的结点为活结,因此,整段绳AB上的拉力都相等,将B缓慢右移,绳子之间夹角变大,滑轮受绳AB的合力大小不变,等于物体的重力大小,故D正确,C错误;合力一定,夹角越大,分力越大,故绳子的张力变大,A、B错误。

4.如图是悬绳对称且长度可调的自制降落伞。

用该伞挂上重为G的物体进行
两次落体实验,悬绳的长度l1<l2,匀速下降时每根悬绳的拉力大小分别为F1、F2,则()
A.F1<F2 B.F1>F2
C.F1=F2<G D.F1=F2>G
答案 B
解析设悬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每根悬绳的拉力大小为F,则有G=
nF cosα,得F=
G
n cosα
,可得当α越小时,cosα越大,F越小。

由于l1<l2,则α1>α2,
F1>F2,故B正确,A、C、D错误。

5.科技的发展正在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如图甲是一款手机支架,其表面采用了纳米微吸材料,用手触碰无粘感,接触到平整光滑的硬性物体时,会牢牢吸附在物体上,如图乙是手机静止吸附在支架上的侧视图,若手机的重力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手机受到的支持力大小为G cosθ
B.手机受到的支持力不可能大于G
C.纳米材料对手机的作用力大小为G sinθ
D.纳米材料对手机的作用力竖直向上
答案 D
解析对手机进行受力分析如图,将重力正交分解,则手机受到的支持力大小为F N=G cosθ+F吸,可能大于G,故A、B错误;除重力G以外,其余三个力均为纳米材料对手机的作用力,因手机静止,故三个力合力方向竖直向上,与重
力等大,故C错误,D正确。

6.如图所示,两根相距为L的竖直固定杆上各套有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可以在杆上无摩擦地自由滑动,两球用长为2L的轻绳相连,今在轻绳中点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F,恰能使两球沿竖直杆向上匀速运动。

则每个小球所受的拉力大小为(重力加速度为g)()
A.1
2mg B.mg
C.
3
3F D.F
答案 C
解析两根轻绳与竖直杆间距正好组成等边三角形,对结点进行受力分析,
由平衡条件得F=2F′cos30°,绳的拉力F′=3
3F,故C正确,D错误;以小球
为研究对象,有F′cos30°=mg,得F′=23
3mg,故A、B错误。

7. (2020·山东菏泽高三上学期期中)某压榨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B
为固定铰链,若在A铰链处作用一垂直于墙壁的力F,则由于力F的作用,使滑
块C压紧物体D。

设C与D的接触面光滑,铰链的重力及滑块C的重力不计,图
中a=0.6 m,b=0.1 m,则物体D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力F的比值为()
A.3∶1 B.4∶1
C.5∶1
D.6∶1
答案 A
解析设力F与AC方向的夹角为θ,将力F按作用效果沿AB和AC两个方向进行分解,作出力的分解图如图甲所示。

则有:2F1cosθ=2F2cosθ=F,
则得F1=F2=F。

2cosθ
再将F2按作用效果分解为F N和F N′,作出力的分解图如图乙所示。

则有:F N=F2sinθ,联立得到:F N=F tanθ

2
=6;
根据几何知识可得tanθ=a
b
代入上式可得F N∶F=3∶1,故A正确。

8.一件行李重为G,被绳OA和OB吊在空中,OA绳和OB绳的拉力分别为F1、F2,如图所示,则()
A.F1、F2的合力是G
B.F1、F2的合力是F
C.行李对绳OA的拉力方向与F1方向相反、大小相等
D.行李受到重力G、OA绳的拉力F1、OB绳的拉力F2,还有F共四个力作用
答案BC
解析图中F1、F2的合力为F,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所以两个绳子的拉力的合力不是重力,故A错误,B正确;行李对绳OA的拉力与绳OA对行李的拉力F1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C正确;F不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行李受重力和两绳的拉力,共受3个力作用,故D错误。

9.一物体静止于水平桌面上,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5 N,现将水平面内三个力同时作用于物体的同一点,三个力的大小分别为2 N、2 N、3 N。

下列关于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静摩擦力可能为2 N
B.物体所受静摩擦力可能为4 N
C.物体可能仍保持静止
D.物体一定被拉动
答案ABC
解析两个2 N的力的合力范围为0~4 N,然后与3 N的力合成,则三力的合力范围为0~7 N,由于最大静摩擦力为5 N,因此可判定A、B、C正确,D错误。

10.已知力F,且它的一个分力F1跟F成30°角,大小未知,另一个分力F2
的大小为3
3F,方向未知,则F1的大小可能是()
A.
3
3F B.
3
2F
C.23
3F D.3F
答案AC
解析 根据题意作出矢量三角形如图,因为33F >F
2,从图上可以看出,F 1有两个解,由直角三角形OAD 可知F OA =F 2-⎝ ⎛⎭
⎪⎫
F 22=32F 。

由直角三角形ABD 得
F BA =
F 22-⎝ ⎛⎭
⎪⎫F 22
=36F 。

由图的对称性可知F AC =F BA =36F ,则分力F 1=32F -36F =33F ,F 1′=32F +36F =23
3F ,故选A 、C 。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30分)
11.(14分)有些人,比如电梯修理员、牵引专家和赛艇运动员,常需要知道绳或金属线中的张力,可又不可能到那些绳、线的自由端去测量。

一个英国公司制造出一种夹在绳子上的仪表,用一个杠杆使绳子的某点有一个微小偏移量,如图所示。

仪表很容易测出垂直于绳的恢复力。

如果偏移量为12 mm ,恢复力为300 N ,计算绳中张力。

答案 1562.5 N
解析 如图所示,将力F 沿着拉伸的方向分解成F T1和F T2,显然F T1=F T2=F T ,sin θ=F 2F T

而由于θ角很小,所以sin θ约等于tan θ,而tan θ=12125,因此F T =F
2tan θ=1562.5 N 。

12.(16分)拱券结构是古代人们解决建筑跨度问题的有效方法,比如罗马的万神庙,我国的赵州桥都是拱券结构的典型代表。

拱券结构的特点是利用石块的楔
形结构,将重力和压力沿拱向两边分解,最后由拱券两端的基石来承受。

现有六块大小、形状相同,质量相等的楔块组成一个半圆形实验拱券,如图乙所示。

如果每块楔块的质量m=3 kg,则:
(1)六块楔块组成的拱券对其一边的支撑物的压力是多大?
(2)如果在中间两块楔块3、4上加一个方向向下且大小为50 N的压力F,如图乙所示,那么楔块2对楔块3和楔块5对楔块4的弹力F1、F2分别是多大?(g 取9.8 m/s2)
答案(1)88.2 N(2)均为108.8 N
解析(1)六块楔块受到的总重力为
G=6mg=176.4 N
,即88.2 N。

拱券对其一边支撑物的压力为G
2
(2)以楔块3、4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如图所示。

由几何知识可知F1和F2间的夹角为120°,由对称性可知F1=F2,由互成120°角的二力合成的特点知F1=F2=2mg+F=108.8 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