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寄生虫笔记整理
临床类型
(1)无症状带虫者
(2)肠阿米巴病:分为急性阿米巴痢疾和慢性迁延性阿米巴肠炎,粪便 为果酱样粘液脓血便
(3)肠外阿米病:阿米巴肝、肺、脑脓肿( 肝脓肿最常见)
诊断
病原学检查
(1)粪便检查:
生理盐水涂片法一一查滋养体
液染色法一一查包囊
(2)活组织检查
结肠镜检、脓腔穿刺检查滋养体。
(3)人工培养
免疫学检查
适用范围肠外阿米巴病的诊断;
常用方法ELISA IFA IHA等方法检测抗体
分子生物学检查
DNA探针与PCR技术
流行与防治
流行分布
多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与人群经济状况、卫生条件及饮食习惯等 有关。
流行因素
(1)传染源外排包囊数量大;
(2)包囊抵抗力强;
(3)传播方式多样:水源污染、食物污染、蝇蟑螂等媒介节肢动物携带。
细胞核:2个,空泡状。
鞭毛:4对,前、后、腹及尾鞭毛各1对
轴柱:2条,沿中线由前向后连接尾鞭
中体:1对羊角状,在轴柱中部
2、包囊
包囊呈球形或近球形,囊壁较厚,与虫体间有明显的 间隙。其它结构与滋养体相似。囊内可见核、鞭毛、 丝状物、轴柱。
未成熟包囊:双核
成熟包囊:四核
连。
新鲜标本 虫体无色
透明,似水滴样,具折光 性,活动力强,体态多变。
诊断
病原学检查
(1)粪便检杳
生理盐水涂片或染色:腹泻的稀便杳滋养体 碘液染色:成形的粪杳包囊
(2)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杳,或者是肠检胶囊法检杳。
(3)小肠活体组织检查
1、 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
2、 涂片染色法
3、 培养法
免疫学检查
常用方法一一ELISA、IFA、IHA等方法检测抗体
分子生物学
检杳
DNA探针与PCR技术
1、 滋养体期
2、 裂殖体期
3、 配子体期(见附注)
1、 引起人兽共患病;
2、 是一种机会致病 性病原虫;
3、 猫是弓形虫的终 宿主兼中间宿主;
4、 弓形虫可以通过 垂直传播。
生活史
蚊胃中的PV雄 配子
配子体几分钟内核分裂为4-8块,胞质亦向外伸出
4-8条细丝,核分别进入细丝内,称 出丝现象
Pf雄配子体出 丝
治疗药物
火滴灵、丙硫咪唑
治疗病人和带虫者首选,口服甲硝唑,夫妻同时治 疗,局部用药滴维净。
孢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种属
疟原虫
刚地弓形虫
形态
疟原虫的形态鉴别主要是依据其寄生在
虫体的形态特征
红细胞■
.被寄生的红细胞的变化 。
瑞氏或姬氏染色:核-紫红色,胞质-兰色,疟原虫 消化血红蛋白产物:疟色素—棕黄色
疟原虫在RBC内各期形态各不相冋。
凶险型疟疾
临床上分脑型疟、超高热型、厥冷型、胃肠疟。以脑
型疟最常见也最危险。多由恶性疟原虫所致。
诊断
病原学诊断
(1) 厚、薄血膜染色镜检法
检查对象:
间日疟原虫红内期各阶段 恶性疟原虫红内期的环状体及配子体。
(2) 溶血离心沉淀
(3) 血沉棕黄层定量分析法
免疫学诊断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放射免疫试验 免疫浸条试验
获得性免疫
疟原虫的抗原有种和株的特异性, 同株不同发育阶段
和期的特异性
带虫免疫、免疫逃逸、伴随免疫
致病性
潜伏期
是指由疟原虫侵入人体到出现疟疾发作的间隔时间。 潜伏期时间
P.v12天(长潜伏期虫株11月)P.f 6-27
天(平均11天)
疟疾发作
发作原因:是由红内期的裂体增殖所致。
典型发作表现:
冷(寒颤热(发热汗(出汗退热)t间歇
分子生物学技术
核酸探针检测和PCR
流行与防 治
传染源
外周血液中有成熟配子体的现症病人和带虫者
传播途径
经雌蚊叮人皮肤传播(主要传播途径) 按蚊是疟
大量虫体覆盖影响小肠的吸收功能
宿主的免疫力降低;
破坏阴道的自净作用(乳 酸杆菌)
临床类型
无症状带虫者
贾第虫病 胃肠道症状、胆道系统症状、全身症状
滴虫性阴道炎:阴道分泌 物增多,黄色泡沫状,伴 臭味,外阴瘙痒;
滴虫性尿道炎:尿频、尿 急、尿痛;
滴虫性前列腺炎:前列腺 肿大,触痛,尿痛、夜尿。 与不孕症、子宫颈癌有关
生活史
基本过程
包囊f滋养体f包囊
滋养体f滋养体
致病阶段
滋养体
滋养体
感染阶段
四核包囊
滋养体
感染方式
经口感染
直接接触(性生活)间接接触(浴池、游泳池、 坐便器)
繁殖方式
二分裂
二分裂
寄生部位
小肠,尤其是十二指肠或上段小肠,也可寄生胆囊
阴道、尿道、前列腺
致病性
致病机制
吸盘的吸附以及分泌物与排泄物的化学性刺激; 大量虫体形成的屏障作用:
发作周期
间日疟为隔日(48小时)发作1次;恶性疟隔36~48小时发作1次;
再燃与复发
见附注2
贫血
疟原虫直接破坏RBC
脾功能亢进,正常RBC被吞噬破坏。 骨髓造血功能被抑制,RBC生成障碍。 免疫病理引起RBC勺溶解、吞噬、破坏。
脾肿大
疟疾的一个重要体征
疟性肾病
临床表现:全身水肿、腹水、蛋白尿、高血压、肾衰、 死亡。多见于长期未愈的二日疟患者。
医学原虫类
叶足虫种属
溶组织内阿米巴
形态
溶组织内阿米巴是一个包含两种在形态学难于区分而致病力不冋的种群 复合体。
1.滋养体
(1)大滋养体(组织型)(致病阶段)
(2)小滋养体(肠腔型)
2.包囊(四核包囊为感染阶段)
(1)未成熟包囊:二核包囊和四核包囊 (含营养物质拟染色体与糖原团。)
(2)成熟包囊:四核包囊(一般见不到营养物质)
首选药物
甲硝唑
鞭毛虫种属
蓝氏贾第鞭毛虫
阴道毛滴虫
形态
有滋养体和包囊两个阶段。
1.滋养体
外形:纵切的半个梨形,前端钝圆,后端尖细。背面 隆起,腹面扁平,两侧对称。
仅有滋养体期,梨形或椭 圆形,有4根前鞭毛,后 鞭毛1根波动膜占虫体1/2,后鞭毛与波动膜相
运动特点直线翻滚式运动
结构
吸盘:2个,腹面前部内陷形成。
细丝脱离母体,在蚊胃腔中游动,即雄配子
蚊胃壁上的卵囊
动合子穿过蚊胃壁, 在胃弹性纤维膜下,虫体变圆并 分泌囊壁形成球形的卵囊
卵囊中的子孢子
囊内的核和胞质反复分裂进行孢子增殖, 生成成千上
万的子孢子
子孢子
只有到蚊唾腺内的子孢子才具有传染性
免疫
固有免疫
Duffy血型阴性基因的黑人 不感染p.v.
镰状RBC贫血和G6PD缺乏患者 不感染p.f.
致病机制
1、 虫株毒力:数量、虫株种类
2、 宿主的功能状态
3、 及细菌的协冋作用有关:肠内细菌的存在(如大肠杆菌)有助于溶组 织内阿米巴入侵组织
病理特点
1、 肠内阿米巴病:典型的病例损害是 口小底大的“烧瓶样”溃烂 。(肠
内好发部位:回盲部、结肠弯曲部,乙状结肠 )
2、 肠外阿米巴病:肝、肺、脑脓肿、腹膜炎、皮肤和生殖系统炎症( 阿 米巴脓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