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中医综合针灸学(经络总论)模拟试卷2(总分:7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14,分数:28.00)1.经外奇穴是指A.经脉以外的穴位B.经穴以外的穴位C.经穴以外有定名、有定位的穴位√D.十二经脉以外有定名、有定位的穴位奇穴,指既有一定的穴名,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列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又称“经外奇穴”。
这些腧穴主治范围单纯局限,对某些病证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
奇穴与经络系统有一定联系,有一部分也列入了经穴。
故选C。
2.任督二脉腧穴都可以治疗A.热病B.头面病C.前阴病D.妇科病√任脉能回阳、固脱、有强壮作用,督脉主治中风、昏迷、热病、头面病。
同时任督二脉都能治疗神志病、脏腑病、妇科病。
3.腋前纹头至肘横纹的骨度分寸是A.9寸√B.12寸C.8寸D.16寸腋前、后纹头至肘横纹(平肘尖)9寸,用于确定上臂部的纵向距离。
4.骨度分寸为6寸的是A.两乳之间B.两肩胛内缘之间√C.两肩胛冈之间D.两肩胛下角之间肩胛骨内缘(近脊柱侧点)至后正中线3寸,用于确定腰背部经穴的横向距离,所以两侧肩胛骨内缘的距离就是6寸。
5.臀横纹至胭横纹的骨度分寸是A.19寸B.12寸C.14寸√D.16寸臀沟至胭横纹14寸。
6.全身经穴数目是A.359B.365C.349D.362 √十四经穴是具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且归属于十二经脉及任、督二脉上的腧穴。
该类腧穴具有主治本经病证的共同作用,而归纳于十四经系统中,简称“经穴”。
它们是腧穴的主要部分,现共有361个。
7.手三阴经腧穴主治病症相同的是A.腹部病B.胸部病√C.神志病D.肺病手太阴肺经主治肺、喉疾病,手厥阴心包经主治心、胃病,手少阴心经主治心病。
同时心包经、心经都能治疗神志病;手三阴经都能治胸部疾病。
8.十二经脉是结合哪些内容来命名的A.脏腑、阴阳、五行B.脏腑、手足、阴阳√C.脏腑、手足、五行D.手足、五行、阴阳十二经脉的名称中包含了脏腑、手足、阴阳三个信息。
9.足少阴经与手厥阴经交接于A.心中B.胸中√C.肺中D.腹中足少阴肾经与手厥阳心包经在胸中交接。
10.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阴心经可以共同主治A.神志病√B.热病C.目病D.耳病手厥阴心包经主治心、胃病,手少阴心经主治心病,同时心包经、心经都能治疗神志病,手三阴经都能治胸部疾病。
11.手少阳三焦经与手太阳小肠经可以共同主治A.神志病B.热病C.目病√D.脾胃病手少阳三焦经主治侧头、胁肋病,手太阳小肠经主治后头、肩胛、神志病,同时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太阳小肠经都能治疗目病、耳病。
12.髌底至髌尖的骨度分寸为A.1寸B.1.5寸C.2寸√D.3寸髌底至髌尖为直寸,其距离为2寸。
13.手阳明大肠经一般不治疗A.前头病B.口鼻病C.齿病D.胸部病√手阳明大肠经主治前头、鼻、口、齿病,手三阳经都能治疗咽喉病、热病。
其中没有胸部病。
14.胫骨内侧髁至内髁尖为A.12寸B.13寸√C.14寸D.15寸胫骨内侧髁下方至内髁尖13寸,用于确定下肢内侧足三阴经穴的纵向距离。
二、 B1型题(总题数:6,分数:24.00)A.18寸 B.12寸 C.14寸 D.16寸(分数:4.00)(1).腘横纹至外踝尖的骨度分寸是A.B.C.D. √(2).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缘是A. √B.C.D.胭横纹至外髁尖16寸,用于确定下肢外后侧足三阳经穴的纵向距离。
曲骨穴(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缘18寸,用于确定下肢内侧足三阴经穴的纵向距离。
A.前头痛 B.后头痛 C.侧头痛 D.巅顶痛(分数:4.00)(1).足阳明胃经可以治疗A. √B.C.D.(2).足少阳胆经可以治疗A.B.C. √D.足阳明胃经主治前头、口齿、咽喉病、胃肠病,足少阳胆经主治侧头、耳病、胁肋病,同时足三阳经都能治疗眼病、神志病、热病。
A.前头痛 B.后头痛 C.侧头痛 D.巅顶痛(分数:4.00)(1).足太阳膀胱经可以治疗A.B. √C.D.(2).足厥阴肝经可以治疗A.B.C.D. √足太阳膀胱经主治后头、背腰病(背俞并治脏腑病),足厥阴肝经主治肝病及巅顶痛。
A.8寸 B.9寸 C.12寸 D.16寸(分数:4.00)(1).胸剑结合中点(歧骨)至脐中为A. √B.C.D.(2).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为A.B.C. √D.歧骨(胸剑联合中点)至神阙穴(脐中)8寸,用于确定上腹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12寸,用于确定头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A.下齿 B.上齿 C.舌本 D.目(分数:4.00)(1).足阳明胄经入于A.B. √C.D.(2).手阳明大肠经入于A. √B.C.D.足阳明胃经络上齿,手阳明大肠经络下齿。
A.8寸 B.9寸 C.10寸 D.12寸(分数:4.00)(1).胸骨上窝(天突)至胸剑结合中点(歧骨)的骨度分寸为A.B. √C.D.(2).肩峰缘至后正中线的骨度分寸为A. √B.C.D.天突穴(胸骨上窝)至歧骨(胸剑联合中点)9寸,用于确定胸部任脉经穴纵向距离;肩峰缘至后正中线8寸,用于确定肩背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三、 X型题(总题数:13,分数:26.00)15.足少阴肾经主治病症是A.肾病√B.肺病√C.咽喉病√D.前阴病√足少阴肾经主治肾病、肺病、咽喉病,足三阴经都能治疗前阴病、妇科病。
16.临床常用的腧穴定位方法是A.骨度分寸法√B.解剖标志法√C.简便取穴法√D.经验取穴法√临床常用的腧穴定位方法有骨度分寸法、解剖标志法、简便取穴法、经验取穴法。
17.下列皆为3寸的是A.眉问(印堂)至前发际正中√B.肩胛骨内侧缘至后正中线√C.内踝尖至足底√D.髌底至髌尖印堂穴(眉间)至前发际正中3寸,用于确定头部经穴的纵向距离;肩胛骨内缘(近脊柱侧点)至后正中线3寸,用于确定腰背部经穴的横向距离;内踝尖至足底三寸,用于确定足内侧部腧穴的纵向距离。
18.下列皆为8寸的是A.胸剑结合中点(歧骨)至脐中√B.耳后两乳突(完骨)之间C.肩峰缘至后正中线√D.两乳头之间√歧骨(胸剑联合中点)至神阙穴(脐中)8寸,用于确定上腹部经穴的纵向距离;肩峰缘至后正中线8寸,用于确定肩背部经穴的横向距离;两乳中穴(乳头)之间8寸,用于确定胸腹部经穴的横向距离;耳后两乳突(完骨)之间9寸,用手确定头后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19.下列皆为9寸的是A.耳后两乳突(完骨)之间√B.两额角发际(头维)之间√C.骨上窝(天突)至胸剑结合中点(歧骨) √D.腋前后纹头至肘横纹(平肘尖) √完骨穴(耳后两乳突)之间9寸,用于确定头后部经穴的横向距离;头维穴(前额两发角)之间9寸,用于确定头前部经穴的横向距离;天突穴(胸骨上窝)至歧骨(胸剑联合中点)9寸,用于确定胸部任脉经穴纵向距离;腋前、后纹头至肘横纹(平肘尖)9寸,用于确定上臂部的纵向距离。
20.督脉可以治疗A.中风√B.昏迷√C.热病√D.头面病√督脉主治中风、昏迷、热病、头面病。
21.足少阳胆经可以治疗A.侧头痛√B.耳病√C.热病√D.胁肋病√足少阳胆经主治侧头、耳病、胁肋病,同时足三阳经都能治疗神志病、热病。
22.足阳明胃经可以治疗A.前头痛√B.口齿√C.咽喉病√D.胃肠病√足阳明胃经主治前头、口齿、咽喉病、胃肠病。
23.足三阳经可以共同主治A.神志病√B.热病√C.眼病√D.脾胃病足三阳经可以共同主治神志病、热病和眼病。
24.手三阳经可以共同主治A.神志病B.热病√C.眼病D.咽喉病√手三阳经可以共同主治咽喉病、热病。
25.手少阳三焦经可以主治A.神志病B.热病√C.侧头病√D.胁肋病√手少阳三焦经主治侧头、胁肋病,热病。
26.任脉和督脉都可以治疗A.神志病√B.脏腑病√C.妇科病√D.咽喉病任督二脉都能治疗神志病、脏腑病、妇科病。
27.下列各项中,属于对症选穴的是A.汗证选合谷、复溜√B.落枕选外劳宫√C.哮喘选定喘穴√D.耳疾选中渚对症选穴是根据疾病的特殊或主要症状而选取穴位,是腧穴特殊治疗作用及临床经验在针灸处方中的具体运用。
汗证选合谷、复溜是腧穴特殊治疗作用的体现。
对症选穴时经常选用奇穴,落枕选外劳宫、哮喘选定喘属对症选穴,故选ABC。
而耳疾选中渚属远部选穴,故不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