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1-7500kV乌-吐-哈输电线路工程复测作业指导书

01-7500kV乌-吐-哈输电线路工程复测作业指导书

1 工程概况1.1.1 工程名称、工程概况和施工范围1.1.1.1工程名称:750kV乌鲁木齐北-吐鲁番-哈密输电线路工程Ⅷ标段。

1.1.1.2工程概况本线路地形较为平坦,主要以戈壁、盐渍地为主并加部分丘陵,其中平地12.34%;丘陵地段为87.66%;全线转角1次,跨越4次。

双回线路由柯柯亚站至攀峰工业区,线路Ⅱ回向东北方向5.641km有一基转角塔2178转角0°37′,期间跨10kV善勒电力线及三级以下柏油路各2处,线路Ⅰ回1191#-1192#跨越10kV 善勒线(106-107),线路Ⅱ回2192-2193跨越10kV善-勒线(107#-108#)。

沿线地貌以山前冲洪积平原为主,局部发育有较浅的河流冲沟等,地形地貌条件简单,土质成分主要为砂夹卵石。

Ⅰ回线路从桩号1166#-1254#,Ⅱ回线路从桩号2I66#-2254#,含1166#、2166#,不含1254#、2254#。

Ⅰ回线路长度40.543km,Ⅱ回线路长度41.118km,该标段线路总长81.661 km,其中铁塔共计175基,其中Ⅰ回共87基,直线塔81基、耐张塔6基。

Ⅱ回共88基,直线塔82基、耐张塔6基。

沿线基本无道路,需要修筑简易施工道路。

1.1.1.3施工范围:750kV乌鲁木齐北-吐鲁番-哈密输电工程第Ⅷ标段线路复测,标段号为I回1166#-1254#输电线路工程、II回2166#-2254#输电线路工程。

1.1.2 主要工程量序号分段情况施工队施工段长度(公里)基数1 1166#-1198#2166#-2198#一队31.0 662 1199#-1220#2199#-2220#二队19.7 443 1221#-1253#2221#-2253#三队30.9 651.1.3 工程特点本标段线路基本为戈壁,虽然交通无阻碍,但大多数运输段仍需要进行道路修整。

同时转角塔很少,全线转角一次,便于线路复测作业。

线路空旷开阔,设计原始桩基本全部存在。

使用经纬仪完全满足复测要求,为贯彻“两型三新”新工艺的推广,本线路使用GPS测量,不仅精度更加精准,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综合线路复测特点为:设计桩全部存在、转角很少、线路空旷无视障、使用先进的GPS测量辅助定位。

2编制依据2.1《750kV乌-吐-哈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组织总设计》2.2《750kV乌-吐-哈输电线路工程Ⅷ标段杆塔明细表》 60-S701S-A0303 2.3《750kV乌-吐-哈输电线路工程Ⅷ标段平断面定位图》 60-S701S-S0103 2.4《750kV乌-吐-哈输电线路工程Ⅷ标段施工总说明书》2.5《750kV乌-吐-哈输电线路工程Ⅷ标段基础施工图》2.6《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 GBJ50233—2005 2.7《75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Q/GDW 115-2004 2.8《750kV架空送电线路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Q/GDW 121-2005 2.9《75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暂行规定》2.10《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国家电网工[2004]488号2.1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2006版3 施工准备3.1开工前,材料、机械及工器具都应备齐。

3.2施工前由业主、监理、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组织图纸会审,且设计方与施工单位进行过交接桩。

3.3作业指导书及开工报告已经批准。

3.4熟悉图纸,使有关技术人员能了解设计意图,对坐标尺寸、施工工艺流程等能心中有底。

3.5测量用的仪器及器具要有检验合格证。

3.6测量工要有测量专业合格证并精通测量工作,具有丰富的测量工作经验。

3.7准备好其他工器具及材料(如桩、锤等)。

4主要施工机械及工器具的配置4.1主要施工机械及工器具:A、运输车各施工队1辆;B、经纬仪各施工队2台;C、水平仪各施工队1台;D、50m 钢卷尺各施工队1个; E 、塔尺各施工队1把:F 、花杆各施工队3组。

5劳动力组织A 、专业测工6名;B 、普助工20名。

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工种人员及其数量。

6 施工工序流程及工程测量内容 6.1复测要求:6.1.1仪器选用:根据以往工程施工特点及精度要求,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情况选用J2经纬仪及电子经纬仪,GPS 配合使用。

6.1.2熟悉图纸及现场情况,了解送电线路走向,以及沿送电线路平面及高程控制点的情况,计算必要的数据,绘制草图,确定测量放线方案及精度。

6.1.3本工程的复测主要以设计院设计的原线路为准,参照杆塔明细表和平断面图,对线路进行复核,其内容有:档距复核、桩位复核、交叉跨越的复核,高差的复核、已丢桩的测量补桩,在复测工具上采用RTK 与J2经纬仪相结合的办法,要求线路档距误差不大于1%,转角误差不大于1′30″,线路横线路误差小于50mm 。

方向偏离直线不应超过 180°±1′,线路的起点、终点、方向点、转角点应根据情况具体埋设永久或半永久桩。

6.1.4校核直线杆塔桩的直线、转角杆塔桩的度数、水平档距、杆塔位置的高差、危险点标高、风偏距离等。

6.1.5对重要交叉跨越物(公路、山丘、电力线路)的标高,也需符合。

6.1.6如复测结果与设计资料不符超出允许范围,应汇报监理项目部。

6.1.7如发现丢失的桩位,应即补上,补定后的桩应与原桩号一致。

在补桩时,对其档距、高差、转角度数、危险点、交叉跨越点都要进行复查。

6.1.8在复测中发现杆位由于地形条件限制,位置不适宜施工时,直线塔位允许 少许移动,其移动值不大于相邻两档距的1%。

6.2复测方法 6.2.1本工程线路方向 见右图:AB CD大号侧、攀登工业区6.2.2直线塔中心桩复测6.2.2.1直线杆塔中心桩复测,以直线桩为基准,用正倒镜分中法来复测,复测时以设计勘测钉立的两个相邻的直线桩为基线,其横线路方向偏差不大于50mm,当采用经纬仪视距法复测距离时,顺线路方向相邻杆塔位中心桩间的距离与设计值的偏差不大于设计档距的1%;高差偏差不超过±0.5m。

6.2.2.2在直线塔复测过程中,如遇到有暂时无法清除的障碍物,可采用矩形法或等腰三角形法,绕过障碍物进行复测;6.2.2.3如果一个耐张段的塔位中心桩或方向桩丢失严重,应先进行补钉桩位.补桩时采用的方法:直线桩位采用正倒镜分中法或延长法,根据设计规定的档距及高差进行补钉.6.2.3转角塔中心桩的复测转角杆塔桩的复测是复查转角塔的角度值是否符合设计角度,用测回法测一个测回,测得的角度值与原设计的角度值之差不大于1′30″则认为合格,如大于1′30″应慎重复测,并会同设计究其原因。

如转角桩丢失,应进行补钉桩位,补钉转角桩位时必须要保证前后两个耐张段内的所有的桩位在没有偏差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转角桩位的补钉工作。

6.2.3.1档距和标高的复测线路杆塔位桩间的档距和标高要用视距法进行复测。

标高复测值与设计值比较偏差应小于0.5m,超过设计值时应会同设计单位查明原因予以纠正。

6.2.3.2丢桩的补测如杆塔桩丢失,应根据线路杆塔明细表和平断面图,按原设计的档距数据进行补测钉桩,并须按《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定》进行观测,精度要求如下:1)直线量距:用经纬仪视距法测距,两次测量之差应不超过以下规定:对向观测:1/150;同向观测:1/200;2)视距长度:平地不超过400米,丘陵不超过600米,山区不超过800米,当成像模糊时,应适当缩短视距长度。

使用红外线测距仪、全站仪等设备时,测距长度可根据设备性能增加。

3)转角测量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仪器观测方法测回数测回差(分)读数(分)成果取位经纬仪测回法 1 1 0.1 分4)高差测量技术要求:每百米距离、其较差不应大于下列规定:竖直角(度)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高差较差(cm)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5)为了方便施工,当线路杆塔复测及丢桩补测完毕时应及时在杆塔的正面及侧面钉辅助桩,辅助桩距杆塔的距离一般为20米~30米,其位置应根据地形情况,钉在不易受碰动的稳妥地方为宜。

6)塔基断面复测按《Ⅷ标段复测用成果表》进行复测,主要测量塔位各腿中心位置对中心桩的垂直高差。

为确保塔基断面正确无误,应对基坑中心及沿对角线方向坑远点、近点高差以及边坡距离进行测量,若有不符要及时上报处理。

7)路径复测注意事项A 线路复测前,施工人员必须熟悉设计路径图纸、平断面图、杆塔明细表、铁塔及基础配置明细表、基础施工图等有关资料;熟悉沿线交通、地形情况;B复测用的计量器具,在使用前必须经检定合格后才能使用;C复测时通视应良好,花杆、塔尺须立直;D在重要杆塔中心桩及易丢失中心桩前后应钉好方向桩及控制桩,以防杆塔中心桩丢失;E应做好详细路径复测记录,发现与设计不符或偏差超出规范要求时应及时通知项目部,不得擅自更改;F杆塔中心桩复测应延伸至与本段相邻的两基杆塔桩位上。

G路径复测工作完成后,汇总复测记录,对于设计不符的地方应及时上报处理。

6.3分坑方法基础分坑时请首先核对施工图,分坑手册和杆塔明细表,根据明细表上所给定的塔位塔号进行分坑,分坑前要复核方向桩和该基基础A、B、C、D基坑高差,在确定无误的情况下开始正式分坑。

6.3.1直线塔分坑方法将经纬仪架于中心桩上,对准相邻塔位中心桩或线路方向桩,在距离中心桩10米以外(方便施工的位置)钉辅助桩,然后将经纬仪旋转45°,根据半对角长,在半对角点前后各钉一个辅助桩,将此辅助桩操平,用钢卷尺量出经纬仪至第一个辅助桩“M”的斜距“S”,并且用经纬仪测量出至第一个辅助桩垂直角度“θ”,计算出中心桩至第一个辅助桩水平距离“L”(L=S/cosθ),将此数值记录,然后用钢卷尺从第一个辅助桩拉到第二个辅助桩,量出“B”值即为坑中心位置,用吊线锤吊出坑中心具体位置,根据基础立柱几何尺寸勾出坑口开挖线。

开挖式基础分坑,直接在对角线方向测出基坑对角A、B的值,然后用20米或更大的卷尺直接由A、B桩上拉出2倍的基坑宽度a值钉立另2个对角桩c、D桩,其余三个腿分坑方法与此操作方法相同,每个腿依次分坑时旋转90°,只是斜柱式基础要根据基础的半对角计算出基坑的半对角后再进行分坑操作。

6.3.2耐张转角塔基础分坑方法6.3.2.1耐张转角塔基础测量分坑1)JG直线塔正方形基础的分坑如图所示:分坑时经纬仪安置在塔中心桩O点上,对中整平后,望远镜前视或后视相邻杆塔中心桩,水平度盘对0°,然后望远镜平旋45°角,在此方向定出铺助桩A、C,望远镜继续转至135°再定出铺助桩B、D。

2)以塔中心桩0点为零点,在OA方向线上量出水平距离E1、E2得1、2两个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