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送电线路复测分坑作业指导书

送电线路复测分坑作业指导书

送电线路复测分坑作业指导书
送电线路复测分坑作业指导书
1、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35KV—220KV送电线路工程的测量工作。

本作业指导书与设计图纸或部、省、局有关规定相抵触时,按设计或有关规定为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10KV—500KV架线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3—90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DL/T 5146--2001
3、一般规定
3.1施工测量所使用的经纬仪其最小读数不应大于1’。

3.2 测量用的仪器和量具必须经检验合格并贴有标签的方可使用,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误差超过标准时应加以校正。

3.3 雨天不宜进行复测分坑作业。

4、作业技术要求
4.1施工复测
4.1.1 施工测量前应对照设计图纸上的设计杆位中心桩和线路路径、交叉跨越以及危险断面进行复测,其内容和方法要求如下:
4.1.2 以设计勘测标定的两个相邻直线杆桩为基准用正倒镜中分法检查塔位中心桩,若发现中心桩偏移,应将中心桩找正;若有误差,其横线路方向偏差不大于50mm。

4.1.3 当采用经纬仪视距法复测距离时,顺线路方向两相邻杆塔中心桩间的距离与设计值的偏差不大于设计档距的1%。

4.1.4 转角桩的转角度数用方向法复测时对设计值的偏差不大于1′30″。

4.1.5 施工测量时应对下列几处地形标高进行重点复核。

4.1.
5.1 地形变化较大,导线对地距离有可能不够的地形凸起点的标高。

4.1.
5.2 杆塔位间危险被跨越物的标高。

4.1.
5.3 相邻杆塔位的相对标高。

复核值与设计值比,偏差不应超过0.5m,超过时应由设计单位查明原因予以纠正。

4.1.
5.4 对丟失的直线杆塔中心桩,可用正倒镜中分法补桩。

丟失转角桩的补测方法可按下图一所示进行,将仪器架于F2点,对准F1,(F1,F2点为线路直线方向),用正倒镜中分法定出A,B两点,再将仪器架于G1点,对准G2点,(G1、G2点为另一线路直线方向)用正倒镜中分法定出C,D两点,AB,CD两线交点E即为转角中心桩。

4.1.2.5 复测时应注意,F1F2(G1G2)之间的距离应是AB(CD)之间距离的3倍及以上。

4.1.
5.6施工复测时,应根据塔位中心桩的位置钉出加桩,作为施工及质量检查的辅助桩。

施工中保留不住的杆塔位中心桩必须对其钉立的辅助桩位置作记录,以便恢复该中心桩。

分坑测量
4.2.1 施工基面测量
4.2.1.1 施工基面是设计给定自杆塔中心桩地面处为准的垂直降低或升高的一段距离, 施工基面是基坑深度测算的标准起始面。

4.2.1.2 施工基面测量如下图二所示,首先将仪器架在杆塔中心桩,对准顺线路方向(转角杆为转角方向)引出两个顺幅桩,然后仪器转90°度引出两个横幅桩。

再根据设计给定的基面高度(一)及尺寸确定开挖范围,施工基面开挖完毕后,根据引出的辅助桩恢复中心桩。

开挖尺寸(长)为:根开+ (坑A + 坑B)宽+ 开挖操作面
4.2.2 单杆分坑测量
4.2.2.1 如图三所示,将仪器安置在杆位的中心桩O点上,前视或后视相邻杆塔中心桩1#或2#,然后订出辅助桩A、B,以供底盘找正用。

A、B两辅助桩之间距离为2-3M,以不被基坑挖出的泥土埋没为准。

4.2.2.2将仪器转动90°,订出横向辅助桩C、D,以供放底盘找正之用。

4.2.2.3将仪器对准1#或2#桩并将水平度盘读数调到0° 00′00″位置,然后沿水平方向旋转45°,按此方向自杆位中心桩量长度L = a订出1点,继续旋转镜头,在水平度盘读数分别为135°、225°、315°的视线方向上,同样量取长度L,则分别可得点2、3、4, 并在这些点上钉木桩,这四只桩为单杆主基坑的四角顶点标志,则分坑完毕。

a——底盘宽度加放坡宽度,米。

4.2.3双杆分坑测量
4.2.3.1 将经纬仪操平放在杆位中心桩1#处,前视相邻中心桩2#或3#,水平度盘置零,然后水平转角900,在线路左右两侧订辅助桩A、B以供底盘找正用。

辅助桩A、B订立位置以不被基坑挖出的泥土埋没为准。

4.2.3.2 由杆位中心桩1#点起沿A、B方向上分别量取(x-a)和(x+a)的长度,插入得到C点和D点,然后在其两点的垂直方向量取a/2的长度得到四个点,倒转镜头方向,重复上述操作方法,可测量出杆塔另一侧坑口的位置。

具体见下图,其中a为坑口边长,X为电杆根开。

四腿铁塔正方形基础的分坑
4.2.4.1如图所示,a为基础根开,d为坑口边长,o为铁塔中心,分坑前先算出L1和L2的值分别为:L1=(a+d),L2=(a-d)4.2.4.2 将经纬仪安平在中心桩o上,并前视相邻塔位中心桩,复核后,订出顺幅桩A、B,然后将仪器转至900,利用正倒镜订出横幅桩C、D。

将水平盘置零,然后将仪器转至450订出E、F两辅助桩,再转至1350订出G、H 辅助桩。

4.2.4.3 自O点在OE方向分别量水平距离L1和L2订出1、2两点,然后取尺长为2D 拉线基础分坑;拉线杆塔拉线坑的地面高度与杆塔所处的地面标高往往是不同高的,按规范的要求,拉线的对地夹角的误差不大于1′,因此要测出其两点的高差,计算出其两点的水平距离。

5.4.1 设拉线点A距地面高度为H,拉线与电杆夹角为B,拉线埋深为h,则拉线出土点距电杆根部的水平距离L=H×tg(90°–β);拉线坑中心桩距杆坑中心距离D=(H+h) ×tg(90°–β)。

5.4.2 分坑时,将经纬仪放置在杆坑的中心,根据施工图要求定出拉线方向,然后用塔尺立于拉线方向上的一点,测出其高差和平距,将测得的数代入上式计算,如果计算出的值L与测出的平距相等,则塔尺点就是拉线的出土点(B),否则移动塔尺重测,直到计算出L 与测出平距相等为止,用同样的方法测出拉线坑中心点的C。

5.4.3 根据B、C两点的方向,距C点水平距离一半的放样尺寸定出两点,再其两点的垂直方向安放样尺寸定出四点,连线划出拉线坑的位置。

5.5 铁塔基础正方型分坑
5.5.1如图所示,a为坑口宽度,x为基础根开,根据几何关系得出:
L=xL1=(x-a)L2=(x+a)
5.5.2 将仪器安置在杆位中心O点上,镜头瞄准顺线路方向辅助桩上A,然后使水平盘读数调至0°,再将镜头水平旋转45°,在镜头方向上取大于L2约5米处钉E桩(应考虑基坑开挖的土方堆不到的地方),倒转镜头,与上述方法相同,定出F桩,再将镜头旋转水平90°,在正倒镜的方向定出G和H的桩,四只桩均为铁塔基础对角线的控制桩。

5.5.3 用皮尺的零指标线对准中心桩的O点上,水平拉紧皮尺对准E桩上的标记,在皮尺上量取L1和L2,定出基坑的1、3点。

5.5.4 在皮尺上取2a长度,使其两端分别固定在1、3的点上,拉紧皮尺则得出点2,同样使皮尺的中心折向另一侧,可得图中的点4,将四个点连线就是坑口的位置,其他三个基坑的分坑方法,依上述操作进行。

5.6铁塔基础矩形分坑:
5.6.1如图所示,将仪器安置在塔位的中心桩O点上,瞄准顺线路辅助桩上,在镜头的视线方向上用尺量出水平距离OA=1/2(x+y)的长度钉出A桩,倒镜用同样的长定出B桩,再使镜头水平旋转90°,在镜头的正倒镜上钉出C和D桩,且使OC=OD=1/2(x+y),则四只桩为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它们不但是基础分坑时的控制桩,也是基础找正时的控制桩。

5.6.2 将尺的零指标线固定在C桩上,并使尺拉紧平于A桩上,自C或D点起截取L1和L2,得出1和3的点,以2a尺长的两端固定在1、3点上,将尺段长的中心点拉紧拉平,按正方形分坑定点方法,得到2、4点,将四点连线,则分坑完毕。

其他三个基坑的分坑方法,依上述操作进行,图中所示,根据几何关系可得:
以C(D)为起点时,L1=(y-a)L2=(y+a)
以A(B)为起点时,L1=(x-a)L2=(x+a)
5.7铁塔基础放样
5.7.1正方形和矩形所定出的A、B、C、D四只桩,在钉桩时,应用水平仪对其操平,并用混凝土进行浇制,防止松动,放样的尺寸根据a值的变化(基础制模时、放地脚螺栓)进行计算,编制后,发放到施工班的负责人。

6、施工测量所用仪器,工器具清单(略)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