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病理诊断的常用技术
肿瘤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其病理诊断技术对于肿瘤的及早发现及治疗极为重要。
肿瘤的病理诊断技术有多种。
常见的病理诊断技术有:细胞学诊断、电子显微镜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等。
一、细胞学诊断
细胞学诊断是诊断肿瘤的Ⅰ级标准。
如图,正常细胞发展为癌细胞需经5个阶段,各阶段细胞均出现相应的特征。
当出现形态学异型性时,即开始向恶性过渡。
故通过涂片镜检观察细胞结构的异型性即可诊断肿瘤。
恶性肿瘤细胞细胞核大(核直径通常大于20μm),大小不一,核异性、深染,核仁变大,可见异常核分裂像。
通常细胞学诊断采用HE染色法观察。
对于特殊或不易分辨的结构可采用特殊染色,从而辨别肿瘤细胞并分型。
例如:支气管活检中有时挤压较重,一些深染的细胞挤压成一团,难以判断其为小细胞癌细胞还是炎症细胞。
此种病例染网状纤维有利于鉴别:炎症细胞不成巢,小细胞癌可有巢状或索状结构。
二、电子显微镜技术
电子显微镜分辨率高,可观察细胞内微小结构的变化,从而对肿瘤进行诊断:黑色素小体,尤其是Ⅰ、Ⅱ期小体的存在对于黑色素瘤的诊断具有意义;根据神经内分泌的颗粒形态可以诊断并分类神经内分泌瘤;平滑肌肉瘤的致密斑肌丝和血管内皮肉瘤的Weibelpalade 小体等均可诊断及鉴别软组织肉瘤。
三、分子生物学技术
通过分子杂交、基因探针及标记、多聚酶链式反应(PCR)、DNA序列分析、分子克隆等技术对肿瘤的癌基因、抑癌基因、生长因子及受体以及与肿瘤相关的某些染色体位点的改变进行检测,即可对肿瘤做出病理诊断。
其中,PCR特异性强,效率高,操作简便,是检测、分析癌基因及抑癌基因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四、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是利用抗原抗体结合反应原理,在组织制片以针对某些物质的抗体进行结合反应,再以适当的方式显示其结合信号以证明其存在的技术。
其可用于监测血清中肿瘤标记物。
肿瘤标记物主要有CEA、AFP及HCG等。
CEA主要用作诊断结肠、直肠癌的参考,亦可用于诊断术后复发。
联合检查AFP和HCG,常用于判断原发性肝癌、绒癌和睾丸肿瘤。
另外,糖类抗原-125(CA-125)诊断卵巢癌的阳性率可达80%以上;糖类抗原-19-9(CA-19-9)诊断胰腺癌的阳性率可达79~90%,故部分糖类抗原的检测亦可作为肿瘤诊断的手段。
此外,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提示肝脏原发性或转移性癌症或有骨转移可能性;酸性磷酸酶升高有助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
肿瘤病理诊断的常用技术对于肿瘤的快速、准确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对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患者的预后及五年成活率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