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文化专题(121306)

中国文化专题(121306)

一、单选题1.下列属于道家的观点的是()。

A、仁者,人也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无为而无不为D、修身,治国,平天下答案: C2.下列哪一项不是“年初一,不吃稀”的意思()A、为了过好年B、为转变贫穷命运C、为避免下一年犯糊涂D、祈求来年新气象答案: A3.春秋以前史官的身份可能是()。

A、神职人员B、自然科学家C、政治家D、有上述三种身份答案: D4.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A、元宵B、饴糖C、腊八粥D、饺子答案: B5.中华民族的摇篮是:()A、黑龙江流域B、松花江流域C、黄河流域D、长江流域答案: C6.骈体文的全盛时代在()。

A、南北朝B、东汉C、隋唐D、宋明答案: A7.我国现存最早的神话故事集是()A、搜神记B、山海经C、世说新语D、东游记答案: B8.真正意义上的春联出现在()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答案: D9.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吃()A、蒿饼B、巧果C、汤圆D、竹筒饭答案: B10.“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那里的道路?()A、东海B、西域C、南国D、中原答案: B11.妈祖是中国海洋的保护神,对她的崇拜始于()A、隋代B、唐代C、宋代D、元代答案: C12.《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被称为“四大奇书”,代表了当时俗文学的最高成就。

A、《金瓶梅》B、《官场现形记》C、《红楼梦》D、《初刻拍案惊奇》答案: A13.下列不属于营业习俗的有()。

A、敬财神B、广告C、唱市经销D、坐商经营答案: B14.“金达莱”这词是从()借来的。

A、越南语B、蒙古语C、维吾尔语D、朝鲜语答案: D15.我国四大发明中()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A、造纸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答案: D16.下列哪个称号不是端午节的别称?()A、浴兰节B、女儿节C、地腊D、中天节答案: D17.宋代在诗、文、书、画等方面均有突出成就的文人是()A、苏轼B、辛弃疾C、欧阳修D、黄庭坚答案: A18.中国化最彻底的佛教宗派是()。

A、天台宗B、净土宗C、禅宗D、华严宗答案: C19.“三武灭佛”之后,()成为中国佛教最为流行的宗派,它充分体现了华夏文化的特征。

A、三论宗B、天台宗C、法相宗D、禅宗答案: D20.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B、妇女善于织造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答案: A21.李清照《声声慢》中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用的是()修辞方式。

A、对偶B、顶真C、回文D、复叠答案: D22.()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A、文化事象B、文化现象C、文化思潮D、文化内涵答案: B23.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A、三个月B、三年C、三个季度D、三十年答案: C24.唐代画家中被称做画圣的是()。

A、李思训B、吴道子C、闫立本D、韩干答案: B25.“天人合一”的专有名称是由宋代的()提出的。

A、张载B、朱熹C、陆九渊D、程颢答案: A26.国别文化是以()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

A、国家B、民族C、地域D、层次答案: A27.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岁?()A、60--70 岁B、70—80 岁C、80---100 岁D、100 岁以上答案: C28.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的朝代是()。

A、秦代B、两汉C、魏晋D、隋唐答案: D29.民间道教“天师道”的创始人是()A、老子B、葛洪C、张陵D、张角答案: C30.下列哪个不是端午节的意义?()A、纪念屈原B、纪念伍子胥C、纪念范蠡D、纪念秋瑾答案: C31.我国少数民族也创造了优秀的文化,与汉族早期长篇史诗不发达的情况不同,少数民族中往往流传着反映其早期历史的长诗,《格萨尔》就是( )族的著名史诗。

A、蒙古族B、藏族C、维吾尔族D、白族答案: B3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是()说的。

A、孔子B、孟子C、庄子D、老子答案: B33.目前公认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

A、仰韶文化的陶文B、甲骨文C、金文D、石鼓文答案: B34.不属于中国传统绘画所遵循的美学原则的是()A、焦点透视B、散点透视C、以大观小D、遗貌取神答案: A35.一种特殊的工艺美术制品,采用蓝色的原料,用紫铜打成胎型,填上釉料,入炉反复烧结再磨光而成。

这指的是()A、景泰蓝B、彩陶C、琉璃D、铜鼎答案: A36.中国最古老的高等学校是:()A、汉太学B、唐国子监C、宋书院D、明宗学答案: A37.古典诗词的主要功能是:()A、叙事B、论理C、抒情D、说明答案: C38.欧洲的耶稣会士初到中国是在()。

A、元朝B、明朝C、清朝初年D、清朝末年答案: B39.古代地理中划分阴阳有一套理论,其中表述山川河流的“阴”是指()A、山南水北B、山北水南C、山南水南D、山北水北答案: B二、判断题1.我国传统的市商贸易的方式就是坐商经营。

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2.自春秋战国以来,我国历朝历代一直都把儒家哲学尊崇为官方哲学。

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3.中国本土第一种人为宗教是道教,其创始人是老子。

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4.古代宫殿建筑与帝王陵墓建筑的风格是一致的,都显示出高、大、深、庄的特征。

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5.在汉字的六种组字方法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汉字构造的条例,转注、假借是文字运用的条例。

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6.在古代小说中,唐传奇是文言短篇小说,宋话本则是白话短篇小说。

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7.道教所信奉的“太上老君”就是老子。

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8.宋明理学在宋、元、明、清四朝一直是官方的意识形态。

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9.我国古代燕齐地区盛行神仙崇拜,这与其海洋环境有关。

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10.“四书”指《论语》、《孟子》、《中庸》和《大学》四部儒家经典。

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11.我国古代的算术、代数和几何都是很发达的。

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12.古代科举制度自隋唐以来至清代光绪31年废止,共实行了1300多年。

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13.中国古代皇帝的诏令是最有权威的法律形式。

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14.分封制是从夏商时代就开始实施的。

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15.世界上的文字分两大类: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

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三、名词解释1.周公六礼答案:古代婚制的仪式。

《仪礼~士婚礼》记述了贵族婚礼的六道仪式。

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2.什伍里甲制度答案:专制时代控制人生自由的最基层的组织形式。

早在春秋时期,齐国就推行什伍制,十家为什,五家为伍,什有什长,伍有伍长。

什长、伍长负责闾里治安。

后代的里甲制既由此发展而来。

在这种严密的居民组织系统之下,人们的自由流动几乎不可能发生。

3.“综合创新论”答案:是20世纪张岱年先生在中国文化论争中提出的极富价值的学说。

这种文化主张,是在研究和分析了中国近现代文化论争中各种学说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特别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注意吸收了“会通以求超胜”论,“民族大众文化”论中的合理因素。

该观点认为,“在现在中国,全盘接受西洋文化与谋旧文化之复活,同样都是死路一条。

”4.五礼答案:古代国家礼仪制度,大约定制于周代。

五礼分为:吉礼,祭祀礼;凶礼、死丧、凶荒之礼;宾礼,朝见之礼;军礼,出征、田猎等礼;嘉礼,冠婚、饮食、宾射等礼。

5.避讳答案: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禁忌,指对君王和尊长的名字不能用汉字直接写出其形,不能在口中宜呼其音。

避讳之风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直到民国以前才被废除,前后长达两千年。

6.三省六部制答案:隋唐时期为了限制相权而实行的政治制度。

三省指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为国家最高政务机构,分别负责执行、决策、审议等政务,使传统的相权一分为三。

六部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为行政事务的职能机构,隶属于尚书省。

7.“天下”观念答案:天下一家的大一统意识,是威力持久的中国理念。

它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追求天下统一。

四、简答题1.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过程的五个主要阶段是什么?答案:东汉魏晋时期的初传阶段;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阶段;隋唐时期的繁荣阶段;宋元明清时期的衰落阶段;近代以来的革新阶段。

2.北宋初年书院教育兴盛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北宋王朝建立以后,虽然初步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但朝廷的精力主要用于征服南方仍然存在的割据政权,无暇顾及文教,而草野的读书人由于国家的初步统一和安定,产生了强烈的进身要求,希望通过读书来获得功名。

于是书院教育在这样的契机下兴盛起来,形成了我国历史上书院教育的第一个高潮。

3.简述重阳节的活动内容及文化意义。

答案: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

九月九日,两九相重,而九为阳数,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有登高远眺、遍插茱萸、观赏菊花、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

重阳节不仅活动多彩,而且文化意义丰富。

因相传东汉桓景学道后在九月初九把村中百姓带进山中,让百姓人人手持茱萸叶和菊花酒,然后杀死了长久以来蹂躏百姓的瘟魔。

于是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插茱萸、因菊花酒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

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重阳节才被立为老人节,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吃重阳糕则体现父辈希望子女百事俱高的美好愿望4.简述“清初三先生”的姓名及其主要著作。

答案:清初三先生指: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的主要著作:《船山遗书》顾炎武的主要著作:《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落》黄宗羲的主要著作:《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原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