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给中国的机遇和挑战

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给中国的机遇和挑战

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给中国的机遇和挑战(班级:2010212105,姓名:周红艳,学号:10212321,序号:52)论文摘要: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速度加速,经济全球化作用日益加强,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不稳定性增大,各国在获得机遇的同时,也碰到了许多挑战,如何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变得十分重要。

本文就区域经济一体化进行探讨,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字:区域经济一体化,机遇,挑战。

前言:在当今世界,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离开国际经济社会而使本国经济独立的生存和发展,任何国家都必须参与并利用国际分工,发展国家之间长期而稳定的经济贸易关系。

从全世界范围看,世界经济是一个有机整体。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生产力水平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必然结果。

自新中国成立开始的对外经济合作,在不同历史时期,受国际政治经济和国内不同指导思想的影响,所取重点与采用的方式区别较大。

中国的对外经济合作事业始于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支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由单纯对外提供援助,发展为“有进有出、有给有取”多种形势的互利合作,国际经济事业开始发展起来。

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后,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步伐大大加快,国际经济合作事业得到迅速发展。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和国际经济合作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党的十七大提出,中国要继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经济体之间通过谈判和磋商达成协议,实行不同程度的经济联合和共同的经济调节,如相互间采取减少或取消贸易壁垒的贸易政策、实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等,最终实现区域内的贸易自由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比多边贸易体制更快的实现局部的自由贸易,但同时对外具有歧视性和排他性。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既是一种目标,又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不同的水平和范围,不同的水平和范围只是整个一体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应包括的内容是:第一,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在经济上的联合;第二,需要国家对经济联合进行调节;第三,经济一体化会对成员国产生有利结果并产生新的经济机制;第四,经济一体化是一个综合系统,会对国家在政治上产生影响;第五,从一体化的发展形势看,通常由初级向高级过渡,即由贸易一体化到货币一体化,再到经济政策一体化或经济计划一体化等。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践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迅猛,并多次掀起高潮。

据世界银行的统计,1990-2005年,已经生效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从50个猛增到250多个。

截至2007年10月底,世界贸易组织成员通报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定达214项,其中有60%是2000年以后才实施的。

区域经济合作对世界贸易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目前,全球贸易的三分之一以上都是在各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内部进行的。

按照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成员类型分类,目前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主要有3种类型:第一种是北北型,即成员国全部来自发达国家,是世界上出现最早的区域经济合作形式。

截至2006年10月底,在世贸组织成员通报的214项区域贸易中,有22个是北北型的。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欧洲经济联盟、美加自由贸易区、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澳新自由贸易区等。

第二种是南南型的,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向该组织通报的南南型区域贸易协定有109个,占总数的一半以上。

比较著名的南南型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有:拉丁美洲的中美洲共同市场、安第斯条约集团、加勒比共同体、拉丁美洲一体化联盟、南方共同市场;非洲的中非关税与经济同盟、西非经济共同体、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大湖国家经济共同体、东南非洲共同市场、马格里布联盟;亚洲的阿拉伯共同市场、东南亚国家联盟、海湾合作委员会和经济合作组织等。

第三种是南北型的,成员国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

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世贸组织成员向其通报的214个区域贸易协定中,有83个是南北型的。

其中比较典型的有:1994年墨西哥加入的北美自由贸易区。

2004年5月1日,随着东欧10国的加入,欧盟也由北北型转变为南北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1、欧洲经济一体化1958年1月1日,欧洲经济共同体(简称EEC或“欧共体”)正式成立。

1965年欧洲六国在布鲁塞尔签署了关于建立三个共同体委员会及理事会的条约,标志着欧共体已形成一个整体。

欧共体的建立扩展了欧共体内部商品劳务市场和资本市场,加强了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的竞争力。

随着经济地位的提高,欧共体政治地位也不断提高,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的局面,使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为了推动欧洲一体化建设,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欧盟建立对世界政治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产生了聚集效应,欧盟不仅吸引了西欧纵多国家参与。

而且吸引了许多中东欧转型国家。

其次,它产生扩散效应,从一体化经济学角度看,内部不同程度和不同范围的自由贸易会取得不同程度的贸易创造、贸易转移、规模经济、投资刺激等效应。

从长远来看。

欧盟同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随着其经济实力的增强将不断扩大,随着欧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欧盟的经济实力将持续增强。

至此欧盟成员国已扩大到27个,贸易总量在2010年达到14,420,602百万美元。

2、北美自由贸易区欧共体的建立促使了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美加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双边自由贸易区,其主要内容包括:关税、政府采购、投资、服务、农产品贸易、能源和争议解决等方面的合作。

1992年,美、加、墨三国签订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标志着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不仅能促进区域内各国经济发展,而且能携手起来应付来自外部如欧洲和亚洲市场经济集团的挑战,协议签订后,无疑会对该地区的经济和贸易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会抑制以贸易壁垒、非关税壁垒为主要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在该区域内将形成一个拥有3.6忆消费者、每年国民生产总值超过6亿美元的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集团。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贸易集团,是典型的南北双方为共同发展与繁荣而组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该组织使区域经济组织发展突破了传统的仅在经济水平相近的国家间形成的做法,出现了有经济发展水平悬殊的国家共同建立和形成区域经济组织的新模式。

3、亚太经济合作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前身是成立于1989年11月的亚太经济合作会议,目前成员经济体已由最初的12个扩大到21个。

从规模上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

亚太经合组织由于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故在推进经济一体化运行机制方面有其独特之处。

第一,该组织的基本特征是非制度化,坚持通过非正式途径推进各成员国间的经济合作。

各经济体不是通过签订多边协定,而是通过自愿协商、达成共识来促进经济合作的发展。

第二,亚太经济合作的方式具有多样性,贸易、投资自由化与经济技术合作并重。

从客观事实出发,将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与经济技术合作作为亚太经济合作的三大支柱,力求使个成员经济体通过合作互惠互利、共同受益。

第三,亚太经济合作具有开放性,提倡“开放的地区主义”原则。

亚太经合组织反对建立排他性的“贸易集团模式”,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

尽管亚太经合组织成立的时间不长,但是发展十分迅速。

截止2009年,成员经济体之间的相互贸易已经占该地区全部对外贸易的40%以上,其贸易额已占到世界贸易总额的45%,国内生产总值已占到世界总产值的50%。

4、机遇—新世纪中国经济全面发展2001年9月17日,在经过15年的磋商与谈判之后,世界贸易组织第18次中国组会议通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所有法律文件,自2001年12月11日起,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第143个正式成员。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和国际经济合作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入世后,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第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中国的GDP在2001—2011年,从10.96万亿元增长到47.16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9%;人均GDP从2001年的8622元提高到了2009年的25575元。

十一年来,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英国、法国和日本,从2001年的世界第六大经济体越升至2012年的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

第二,对外贸易迅速扩大。

2001年中国进出口总额42183.6亿元,入世后第一年增长9194.6亿元,2006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40971.4亿元,外贸规模5年扩大两倍多,截至2010年进出口总额已达201687.3亿元。

全球排名,2001年第六名,至今稳居第一。

在出口产品结构中,产业结构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目前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2006年,世界贸易组织首次就中国的贸易政策发表评估报告,指出中国为其他国家树立了好榜样。

第三,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外资进入增加,并购扩大。

截止2011年底,中国连续18年列为发展中国家及亚洲国家国际直接投资流入国首位,也是全球最大的流入国之一。

入世后,利用外资呈现出的趋势,一是总体规模保持稳定增长,开始从数量向质量转变,中国逐步降低了外资准入门槛,仅2005年全国就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4万家,实际利用外资超过700亿美元。

二是制造业持续增长,金融服务也取得突破。

第四,海外投资扩大,质量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升。

世界贸易组织的开放原则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带来巨大机遇,与国际大企业角逐力度不断提高。

十五期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66%,对外承包工程年均增长25%,对外劳务合作年均增长11%。

从投资产业看,中国企业已从过去的一般出口贸易。

使投资趋于合理化。

挑战在过去的25年,中国是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获得了巨大的新生,但是,在未来的25年,中国也将面对巨大挑战。

中国体现了全球经济要面对的所有挑战。

和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会带来相应的分配和调整难题,我们如何协调这些难题和开放经济之间的矛盾?我们如何克服这样的贸易给国家的福利制度、劳动力市场、税收制度和其他社会制度带来的影响?我们如何在维持一个依法治理的、开放型的世界经济的同时,帮助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改革?对外贸易存在地区差异在过去几十年,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提高了很多,但还是只有美国的1/17或1/18,比土耳其和哥伦比亚低,比萨尔瓦多和埃及高不了多少。

中国的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沿海等开放城市,中国沿海地区和上海、广州等主要城市积聚了很多财富,西部的大部分地区却还是深陷在贫困的泥沼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