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城市规划建设(近代)

中国城市规划建设(近代)


美租界 德租界 俄租界 意租界 奥租界 比租界 公共租界
2 2 2 1 1 1 2
上海(1848—1863) 天津(1860—1902) 天津(1895—1917) 汉口(1895—1917) 汉口(1896—1925) 天津(1900—1924) 天津(1902—1945) 天津(1903—1917) 天津(1902—1931) 上海(1863—1945) 鼓浪屿(1902—1945)
上海租界示意图
天津租界示意图
汉口租界示意图
中国城市
2、基本为旧城
近 代 城 市 发 展 概 况
■ 封建统治中心城市:北京、西安、南京。
■ 地区中心城市:南通、无锡、自贡。
■ 相对衰败城市:运河沿岸的以及内地城市。 如:江苏的淮阴、上海的嘉定、湖北的襄樊
中国城市 三、城市发展的阶段
近 代 城 市 发 展 概 况 1、1840年-1895年 《南京条约》签订后,开放南京、厦门、宁波、
迅速。
■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东北,以长春为政治中 心,沈阳为工业中心,大连为主要港口城市,使 东北城市得到发展。
中国城市
近 代 城 市 发 展 概 况
5、1937年-1949年 以重庆为陪都,带动西南、西北城市发展。
中国城市
近 代 城 市 发 展 概 况
近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一、帝国主义共同控制下由租界发展而来的 大城市
上海、福州为通商口岸,英国霸占香港。
2、1895年-1914年 《马关条约》签订后,允许外国在中国建厂,
城市、租界大发展时期,近代城市初具规模。
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中国城市
3、1914年-1927年 近 代 城 市 发 展 概 况 帝国主义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近代城市 快速发展。 4、1927年-1937年 ■ 1927年,蒋介石建立国民政府,南京、上海发展
2、1866年上海租界的发展 1910年日本人绘制了上海 地图 1917年清朝已结束——有 将华界和租界整合的趋 势
上海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拆除城墙 原因:1、经济方面考虑,城墙限制城市发展 2、城墙代表封建统治,拆除城墙是民心 所向。
6、上海的居住建筑及居住区
上海旧城区居住建筑:中国传统的木结构 立帖院落式低层建筑 1、里弄建筑的演变 里弄建筑:传统低层院落式住宅 老石库门住宅:1872年“兴仁里”——三间两厢二层联立式 新石库门住宅:1916”东西斯文里”——一厢联立式 广式房子:无天井 新式里弄:平面变化多,里面英国式,多层,大进深 花园里弄 里弄公寓 2、花园洋房 3、高层公寓:兴建于30年代
数目 7
所在城市与起讫年代 上海(1845—1863) 天津(1860—1945) 汉口(1861—1927) 九江(1861—1927) 镇江(1861—1927) 广州(1861—1945) 厦门(1878—1930)
法租界 日租界
4 8
上海(1849—1945) 天津(1860—1945) 广州(1861—1945) 汉口(1896—1945) 杭州(1896—1945) 苏州(1897—1945) 汉口(1898—1945) 沙市(1898—1945) 天津(1898—1945) 福州(1899,未划定) 厦门(1899,未划定) 重庆(1901—1937)
1978年起,青 岛市人民政府编 制了《青岛市城 市总体规划》, 1984年1月5日, 经国务院批复实 施。
1989年开 始,青岛 市人民政 府对城市 总体规划 进行了部 分调整、 补充、完 善。
1994年后青岛市人民政府编制了新一轮《青岛 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年6月国务院批复实施
中国城市
近 代 城 市 发 展 概 况
后的养护。而贴上了光滑的瓷瓦,又能确保污物垃圾不会被
毛刺挂住,减少了堵塞冒溢的可能。上半部分呈半圆形,直 径比较大,又能在水量比较大的时候确保过水面积。上大下
小的蛋形结构,还可以让管道拥有尽可能大的承压能力。正
是这样巧妙的设计和很高的建筑质量,才让100多年前建设 的排水管道一直使用到现在。
解放后,青岛也有过数 次规划,青岛市人民政 府于1950年9月编制了《 青岛都市计划纲要(初 稿)》。
1956年青岛市人 民委员会编制了 《青岛市发展远 景轮廓的估计》。 分别。
1957年青岛市人 民委员会编制了 《青岛市城市初 步规划》。
1960年青岛 市人民政府 编制了《青 岛市城市总 体规划》。
中国城市
1、共同特点 近 代 城 市 发 展 概 况
■ 规划意图反映了殖民者的利益,民族矛盾尖锐。 ■ 规划相对合理,一些方面达到好的效果。
■ 规划设计思想和建筑风格都是本国经验的照搬,甚
至有些在本国都无法实现的也拿到中国实施,城市体 现的是西方古典主义和早期资本主义特征。
■ 城市面貌体现明显的殖民主义色彩。
日本占据时期:在沧口、台东、四方一带兴建工业区, 将城市区域分为居住、商业、工业及混合区。
中国城市
■ 道路系统 A、欧洲区:采用欧式标准,干支分明,宽20-25米, 近 代 城 市 发 展 概 况 采用污、雨分流。 B、中国区:宽12米,采用污、雨合流,几乎没有下 水设施。
■ 居住区 A、欧洲区:独立式花园洋房,立面是欧式,密度
理。
中国城市
3 、对外交通 近 代 城 市 发 展 概 况
我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占港口贸易总额的一半以 上,航道阻塞,港口码头相对集中但分布混乱,港口
与铁路交通不相连。
4 、城市内部道路
东西方向道路发达,南北方向几乎没有直通道路。 道路不成系统,交叉口较多,比较混乱。
5、上海的城市规划工作
1、上海县城与租界并存,双城 格局显现 上海:2万平方千米 租界使上海形成双制状态 1855年上海租界规划,外滩面 貌已经初现 : 地块开辟为方格网 越靠近黄埔江,地块越小,地 价越高,开间小进深大 中外对比: 中国传统制度下:身份、地位 no.1 西方制度下: 金钱 no.1
上海、 天津、 广州、 武汉
中国城市
1、由租界发展而来大城市的共同特点
近 代 城 市 发 展 概 况 ■ 这些城市是原有经济中心,地理交通条件优越,往 往是江河的入海口。 ■ 这些城市带有明显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特点。 ■ 建筑风貌多样,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建筑混杂在一 起。 ■ 这些城市在规划上体现新的规划思想。
租期99年,确定租界范围,修建军事设施和港 口建成青岛第一条铁路‘胶济铁路’,贯通山东交
通大动脉。确定商业中心的城市性质。
中国城市
第二时期、城市建设成熟
近 代 城 市 发 展 概 况 3.日本首次侵占(1914年-1922年) 吸引大量日本人移居,旨在将青岛变成日本永 久殖民地。
4.北洋政府执政(1922年-1929年) 确定城市范围,将青岛定位中国第一个直辖市。
中国城市
6、城市规划过程 近 代 城 市 发 展 概 况 1945年后,国民党政府重新着手上海市的城市 规划工作,分为三稿。 对传播近代城市规划最新思想—关于城市功能、 规模、交通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此外,由租界发展而来大城市还有天津、武汉等城 市。
中国城市
近 代 城 市 发 展 概 况
二、帝国主义独占的新建城市 青岛、 大连、 哈尔滨
低,绿化好
B、中国区:多与手工业、商业混杂,密度大,环境 差,几乎没有公共设施。
中国城市
青岛德式下水道:一百年前的领先
德占时期的排水管道从横断面来看,它高约80厘米,上大下 小呈蛋状而不是现在通用的圆形,上半部分简单地以水泥抹 面,下面大约二分之一高度的部分贴了白色的瓷瓦。下半部 分呈“V”型的部分,确保了在污水流量比较小的情况下依 然能够保持比较高的流速,使泥沙污物不会沉淀,减少了日
中国城市
近 代 城 市 发 展 概 况
近代部分
中国城市
近代城市发展概况
近 代 城 市 发 展 概 况
1840年—1949年(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
中国城市
一、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的状况
近 代 城 市 发 展 概 况
1、中国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洋务运动、变法维新。
2、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使中国变成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排水管道Biblioteka 中国城市近 代 城 市 发 展 概 况
此外,帝国主义独占的新建城市还有香港(英
国)、大连(俄、日)、哈尔滨(俄)等城市。
中国城市
3、帝国主义独占城市分析
近 代 城 市 发 展 概 况 ■ 城市规划与建设体现了明确意图。 ■ 城市建设中的隔离和差异。 ■ 引进外国的建筑形式。 ■ 表现出现代资本主义城市的特征。
中国城市
2、名城举例
近 代 城 市 发 展 概 况 ■ 上海 原为小渔村且捕鱼工具为‘扈’,故简称为 ‘沪’;由于春申君曾经在此盘踞,故又称为‘申’。 1832年英国人曾经在此勘测, 《南京条约》签订 后,上海成为租界,从此发展起来。 到20世纪30年代,上海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仅次 于纽约、伦敦、柏林、芝加哥的‘第五大城市’。
3、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城市发展的不平衡。
中国城市 二、城市发展的不同类型
近 代 城 市 发 展 概 况
1、新建和变化较大的城市
■ 租界大城市:上海、天津、广州、武汉。 ■ 帝国主义独占城市:青岛、大连、哈尔滨。 ■ 新工矿业城市:唐山、抚顺。 ■ 交通枢纽发展而来的城市:石家庄、蚌埠、郑州。
国别 英租界
中国城市
1 、城市人口
1840年---50万 近 代 城 市 发 展 概 况 1915年---200万 1880年---100万 1942年---400万
1948年---600万
2 、工业发展与工业区分布
上海迅速发展的原因:工业的迅速增加与高度集中 ■ 工厂住宅混杂在一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