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翁之意不在鱼,在乎言情言志也!
——《渔歌子》、《江雪》对比教学
十堰市广东路小学刘勇
教学目标
通过对比教学,引导学生在两首孤立的诗——《渔歌子》、《江雪》中找寻相似之处,在相似之中探索其不同之处,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宽度与深度,帮助学生掌握对比鉴赏经典作品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对比鉴赏经典作品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从了解作者生平的角度来感悟经典作品寓情于景中所折射出的作者的心境。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读诗,感知诗意
1、鼓励学生选择一词一诗中的一首来朗读。
2、鼓励学生选择一词一诗中的一首来谈谈对其理解。
3、告知本节课学习内容——了解这一词一诗的异同。
【设计意图】:《渔歌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课文,学生已经学习过。
《江雪》是《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小学生优秀古诗文必背推荐篇目之一,学生已经熟读成诵。
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这一词一诗在“流畅朗读”与“字面理解”上都不成问题。
因此,笔者直奔主题,干脆利落了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抛出——探究这一词一诗的异同。
二、对比景物,走近诗境
1、引导学生从对比景物开始探究这一词一诗的异同。
2、出示《渔歌子》中写景的句子,让学生描述词所描绘的画面。
引导感知画面所呈现的悠闲自在且充满生机的美感。
3、让学生在优美抒情的音乐中带着理解及感受品读写景的句子。
4、教师多次引读写景句子,将学生带入到词所描述的画面之中。
5、出示《江雪》中写景的诗句,让学生描述诗所描绘的画面。
引导学生感知画面给人带来孤寂与寒冷并存的感受。
6、在低沉悲凉的音乐中用朗读来表达自己从诗中体会到的感受。
7、教师多次引读写景句子,将学生带入到诗所描述的画面之中。
8、通过对比,让学生说说这一词一诗中写景的不同。
顺势点出借景抒情的表达效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品读诗词中写景的句子,感受《渔歌子》中写景的句子给人带来的勃勃生机的感觉及《江雪》写景的句子给人带来的空灵孤寂的感觉。
并让学生将体会到的不同感受分别送进两处写景的句子中反复品味,带学生走近诗词所描绘的环境中,为接下来走近诗人的内心感受及进一步体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效果做铺垫。
三、对比渔翁,感悟诗情
1、让学生说说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中,两个渔翁是怎样钓鱼的?
2、让学生感受这是两个怎样的渔翁?并说说从哪里感受到《渔歌子》中渔翁的悠闲自得及《江雪》中渔翁的孤独寂寞?
2、将自己的感受送进诗词中,反复品读,将两位渔翁的不同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4、引导孩子质疑渔翁为什么“不须归”,为什么“独钓寒江雪”?
【设计意图】:渔翁的心情从他们所处的钓鱼环境中折射出来,进一步带领学生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效果。
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渔翁的心情,深切感受《渔歌子》中渔翁悠闲自得与《江雪》中渔翁孤独寂寞的不同情感。
引导孩子质疑渔翁为何“不须归”,为何“独钓寒江雪”?牵引学生由感受渔翁的心情到理解诗人创作心境过渡。
四、对比诗人,深化意境
1、介绍“知人论世”的古诗词学习方法。
2、学生介绍课前搜集的有关张志和的资料。
3、教师结合学生介绍的资料引导学生体会张志和的仕途之路对其后来生活态度所产生的影响。
4、提问学生,张志和借渔翁钓鱼在表达他自己所“钓鱼”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5、指导朗读:用不同的节奏读出张志和悠闲、快活等情感的微妙不同。
6、学生介绍课前搜集的有关柳宗元的资料。
7、教师结合学生介绍的资料引导学生体会柳宗元在政治仕途上受到的迫害及他的抗争精神。
8、提问学生,柳宗元借渔翁钓鱼在表达他自己所“钓鱼”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9、指导朗读:用不同的情感分别读出柳宗元孤独寂寞、不屈气节的情感。
10、一词一诗放在一起对比朗读。
教师总结朗读方法:同一首词用不同的节奏可以读出作者不同的心情,同一首诗带着不同的理解去读就会读出不一样的味道。
【设计意图】:知人论世,只有带领学生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才能让学生明白,这一词一诗不仅仅是在单纯的借景抒情,表达渔翁钓鱼之意,而是借渔翁钓鱼来表达自己生活态度、政治思想等方面的情感与志向。
正所谓“钓翁之意不在鱼,在乎言情言志也!”只有当学生感受到这些之后才能有感情、有味道地读好诗词,此乃诵读的更高意境。
五、课堂总结,掌握方法
1、教师总结将古诗词放在一起鉴赏的方法。
2、教师提出希望,今后学生能够在课外学习鉴赏古诗词的时候用上本节课所介绍的这种方法。
【设计意图】:教师总结本节课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并让学生在今后课外学习鉴赏古诗词的时候能够有所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