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腹部超声报告分析

腹部超声报告分析


式为纵波(疏密波) 3.具有反射、折射、衍射和散射等特性 4.在不同的介质中分别具有不同的声速和 不同的衰减
超声检查方式的分类
1.A型诊断法:振幅调制型 2.B型诊断法:辉度调制型 3.M型诊断法:
4.D型诊断法:多普勒检查法,又分为频谱
多普勒和彩色多普勒两种方法
超声诊断新技术
腹部超声报告分析
功能检查科 潘巧红
超声的基本概念
超声:是指频率超过人耳听觉上限2万Hz的
机械振动波。 包括三个基本的物理量,即声速(c)、波 长 (λ)、频率(f)。 三者的关系如下: c= λf
超声波的物理特性
1.必须通过弹性介质进行传播 2.在液体、气体、人体软组织中的传播方

超声检查前病人准备
1.上腹部检查:空腹8-12小时。在胃肠及
胆系造影后3天检查。胃镜后1-2天检查。 2.下腹部检查:适当充盈膀胱 3.心脏、大血管、外周血管、浅表器官检 查无需特殊准备 4.婴幼儿:可适当给予水合氯醛
超声常用描述术语
1.强回声:常见于结石,钙化,后伴声影 2.高回声:常见于含纤维成分多的部位 3.等回声:常见于实质性脏器
1.纵切呈倒置的梨形,轮廓清晰 2.肌层回声均匀,呈中低回声 3.内膜线呈均匀的高回声带
子宫肌瘤声像图
1.子宫体积可正常、增大、变形。 2.肌层回声不均,内可见单个、多个低回
声结节。 3.结节周界清,可有假包膜 4.宫腔内膜线可居中,可受压移位
卵巢囊性畸胎瘤
肝外胆管结石声像图
1.肝外胆管内可见强回声光团显示 2.强回声光团后伴声影 3.强回声光团与胆管见有分界,可见细小
条状液暗区通过。 4.强回声光团以上的近段胆管扩张 5.胆管管壁可增厚
脾脏的正常声像图
1.正常脾脏的肋间斜切面呈半月形 2.中央部向内凹陷为脾门,回声较强。脾门处可 显示脾静脉的断面图像。 3.脾包膜呈完整连续的细线状高回声。 4.正常脾实质呈均匀的低回声,稍低于正常肝实 质的回声。 5.脾脏内的小血管一般不易显示,只能显示脾静 脉的一级属支,这些属支由脾门处呈树枝状向脾 实质内延伸。
4.低回声:常见于肾皮质
5.弱回声:常见于肾锥体,正常淋巴结
6.无回声:常见于各种液体
正常肝脏声像图:
正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常肝脏断面的轮廓光滑而规则,肝
被膜呈均匀一致的细线状高回声,膈面呈 弧形的高回声光带。 测量肝右叶最大斜径时,以肝右静脉汇入 下腔静脉处的肋缘下斜切面或以胆囊窝中 点的切面作为标准切面,测量肝前后缘之 间的最大垂直距离为肝右叶最大斜径。其 正常值为7—14cm,小于7cm为肝脏萎缩, 大于14cm为肝脏增大。
膀胱结石声像图:
1.膀胱无回声区内出现单个或多个强回声 2.强回声后伴声影 3.强回声随体位移动而移动
4.患者可有排尿中段现象
膀胱肿瘤声像图表现
1. 膀胱壁局限性增厚或隆起,呈结节状、
乳头状或菜花状。 2.肿物外形不规则,表面不光整。 3. 肿物内部回声呈较均匀的中、高回声, 极少部分为低回声。 4. 早期病变时,膀胱壁连续性尚好,中晚 期连续性中断,表示病变向外侵蚀性生长。 5.肿瘤较大时,后方可伴轻度声衰减。 6.CDFI扫查:可见供血血管进入肿瘤内
成角畸形
前列腺增生肥大声像图
1.前列腺体积明显增大 2.各个经线都增大,以前后径增大更显著 3.前列腺断面呈圆形、近圆形,左右对称
4.包膜增厚,但光整连续
5.内部回声均匀减低,部分回声增强
6.常合并前列腺结石,前列腺区可见强回
声光点,光团存在,主要存在于内外腺之 间
正常子宫声像图:

正常脾脏的测量值:
厚径:测量脾门至脾脏膈面的间距。正常
值为4.0厘米 长径:显示脾脏的最大切面,测量上极至 下极的间距。正常值为10---12厘米。 宽径:垂直于长轴断面,测量最大横径。 正常值为5---7厘米。 脾静脉的宽度约6—8mm。
正常脾脏血流信号
胰腺正常声像图
正常人胰腺横断面可为三种类型: 1.腊肠型:胰腺头、颈与体尾部厚度相似。 2.哑铃型:颈部细,头和体尾部增厚。

正常肾脏声像图:
1.正常成人肾脏呈扁椭圆形,椭圆形或蚕
豆形 2.有三层被膜结构,由外至内分别是纤维 膜、脂肪囊和固有筋膜,固有筋膜光滑清 晰,呈带状强回声 3.外周肾实质分肾皮质和肾髓质两部分。 肾皮质呈低回声,髓质()呈弱回声。 4.中央集合系呈不规则高回声
肾结石声像图
4.胆囊长不超过9cm,宽不超过3cm。
5.肝内外胆管与相应的门脉平行走向
内径一般小于门脉的1/3. 6.胆总管内径约0.6cm-0.8cm。
胆囊结石声像图:
1.胆囊内可见单个或者多个强回声光团存
在 2.强回声光团后伴声影 3.强回声光团随患者体位移动而移动 4.部分软结石后可无明显声影,但可移动 5.填满型胆结石胆囊内无明显胆汁回声显 示





1.类圆形:壁厚,内有密集光团,反光强。 2.散在短光条型:囊内含粗重短光条,反光强。 3.面团征:脂类颗粒粘集在一起成一大光团或不规则光块, 粘在内壁上。 4.发团征:脂团内含发团,表现为囊肿,内有弯月形反光 强回声,后方衰减伴声影。有时光团状物浮在液面上。 5.脂液分层型:囊内有液平面,上方为脂类物,下层为液 体,脂液分层。 6.难辨型:囊内物与肠管回声相似,混在肠管内,容易漏 诊。 7.复杂型:囊内结构很复杂,可见有光点、脂液分层、强 光块、发团征、面团征等,可为良性,但如果出现实性区, 则回声复杂,多见于恶性畸胎瘤。
1.三维超声及四维超声 2.声学造影 3.介入性超声
超声检查的主要用途
1.检查实质性脏器的形态大小和物理特性 2.检查囊性器官及病变的形态、大小、位置及功 能状态 3.检查心脏大血管及外周血管 4.鉴定脏器内占位性病变的物理特性 5.监测积液的存在与否,量的多少 6.超声随访,对各种病变进行动态观察 7.超声介入:包括阴道穿刺、活检、导管置入及 药物治疗等
3.蝌蚪型:胰腺头部大,体尾部逐渐变
细,类似于蝌蚪的形状,也可以为反蝌蚪 形,也就是尾部大,至头部逐渐变细变小。
胰腺的正常声像图
正常人胰头厚度小于2.5cm,体尾部厚度小
于2cm。 正常胰腺内部回声均匀、细小而密集,较 周围组织稍弱或相似,一般随年龄增大而 回声增强。 正常人胰管超声测量近头部可达3mm,体部 一般2mm。
不整齐、局部可以突起。 胰腺内部回声多数增强,为粗斑点状,分 布不均匀。 胰管可呈囊状扩张,增粗或粗细不均。 有时,可形成胰腺的假性囊肿。
胰腺癌
胰腺形态改变:胰腺局部膨出肿大,浸润型者整 个胰腺不规则肿大。好发于胰头。 胰腺癌肿块多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肿块 多为弱回声,可散在较强回声光点。少数为中等 或强回声,分布不均。癌肿内坏死、出血、液化 则出现暗区和强回声斑点相混杂的图像。 间接表现:压迫总胆管下端时,可引起总胆管扩张, 胆囊肿大与胰管扩张。压迫门静脉,可引起门静 脉、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扩张。下腔静脉也可 受压变窄。



肝脏形态失常,包膜呈锯齿状 实质回声不均匀性增强、增粗 肝内静脉变细、扭曲,走向不清 出现门脉高压征:侧枝循环开放、脐静脉 再通,脾脏肿大 胆囊水肿,呈双边 腹水形成
正常胆囊声像图
1.正常胆囊呈梨形、长茄形、椭圆形. 2.囊壁清晰光滑、厚度不超过0.3cm 3.囊内为无回声区,液体透声好。
正常肝脏
肝癌的声像图表现:


直接征象:肝实质内出现异常回声肿物,可 单发、多发或者弥漫分布,回声可以为无、 低、等、高、混杂回声,周边可以有声晕。 间接征象:肝脏肿大,形态失常,可见驼 峰征,周边组织结构受压变形,移位,扭 曲,甚至中断。出现门静脉、肝静脉、下 腔静脉内癌栓,胸腹水。
肝硬化声像图特点
宫内早孕声像图:
1.宫腔内可见一孕囊回声显示 2.孕囊大小各异 3.囊内可见原始胚芽显示
4.原始胚芽内可见原始心血管搏动
中晚期妊娠
中晚期妊娠需要观察的胎儿结构包括:胎
头、脊柱、肋骨、四肢、性别、胎盘的分级 及胎盘位置、羊水、脐血管、胎位、胎心胎 动及胎儿的心血管系统。
1.肾窦的不规则高回声区内出现强回声 2.强回声可单发,多发 3.强回声可呈团块状、叶状,不规则斑片
状 4.直径大于0.3cm的后方可见声影 5.部分强回声光斑周边可见片状液暗区
肾积水声像图:
1.轻度积水:肾窦高回声呈液性分离,宽
大于1.5cm,多个液腔相互连通。 2.中度积水:肾脏体积增大,肾窦区呈手 套样或者烟斗样液性分离。 3.中度积水:肾脏体积明显增大,实质变 薄,甚至完全消失,整个肾区为无回声区 所代替
急性胰腺炎
胰腺普遍性肿大,胰腺轮廓呈弧形膨出,
边界线模糊。 胰腺内为弱回声或无回声区,其后方回声 增强。 胰腺周围可有积液。 有时,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因为肠麻痹 导致的大量肠胀气可使胰腺显示不清。
胆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
胰腺局部或普遍性肿大,少数亦可缩小。 胰腺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其轮廓不规则、
胎儿畸形
1、无脑儿
①在12-14周测量双顶径时见不到胎头光环 ②见不到颅内正常结构,在胎儿头端可见 “瘤 结状”块状物,面部呈典型“蛙面征” ③常合并羊水过多、胸部脊柱裂
蛙面征
胎儿畸形
2、脑积水
① 脑室扩张:胎儿颅内大部分显示液暗区, 其间可见纤薄光带显示 ②胎儿双顶径较同孕周胎儿为大 ③胎儿头围明显大于腹围 ④合并其它畸形和羊水过多
胎儿畸形
3、脊柱裂: ①隆起包块型:脊柱裂患处隆起包块,骨骼排列紊 乱,有囊、实性及衰减 ②外带中断型:脊柱外带中断缺失 ③脊柱变宽型:两光带在患处骨质变粗变宽,排列 不齐 ④脊柱末端分叉型 ⑤单光带排列紊乱:多见于开放型脊柱裂。脊柱裂 患处横切,呈“ V” 字型、“ U” 字型。平坦宽阔则 病变重,多发开放型者较窄如V字型则病较轻,此 外还可呈成角畸形或驼峰样畸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