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卡尔_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浅析卡尔_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
波普尔认为: 现代自然科学革命表明, 科学的 精神是批判, 也就是不断推翻旧理论, 不断作出新 发现, 而科学发现是理性的活动, 无需经验的参与。 这就是说, 科学就是理性不断作出的假说, 而这假 说不断遭到批判, 即被证伪。因此, 他提出科学和非 科 学 的“划 界 标 准 ”不 是 逻 辑 实 证 主 义 的“可 证 实 性”判据, 而应当是他所谓的“可证伪性”判据。进而 提出“可证实性”判据不仅不合理, 而且不可能, 因 为他的工具即归纳法是无效的。
逻辑分析不涉及事实问题, 而只涉及证明或正确性 推断出这个结论是伪结论。
问题。
总之, 当预测被肯定时, 这并不意味着预测的
波普尔认为不是经验的重复产生心理的信念, 理论受到了证实; 与此相反, 当预测受到否定时, 我
而是心理的信念产生经验的重复。他对休谟用习俗 们可以肯定预测理论中有错误存在。
或习惯给归纳作心理学的解释十分不满。他指出,
业拥有专利技术, 专利实施率达到 55%以上。2001~2005 年专利授
发园区, 极大地提高民营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发展高新技术
权量连续五年位居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第五名, 列全省第一。但
产业。要加强对宁波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立法研究, 争取早日出台
是 , 宁 波 市 发 明 专 利 占 的 份 额 太 少 , 2005 年 全 市 专 利 授 权 3985 《宁波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条例》。□
四、辨证地看待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典型的重复活动是机械的、生理的 , 不会在心理上
波普尔是以经验证伪主义的思想为旗帜登上
造成对于规律性的信仰。比如, 谁也不会在简单的 哲学舞台的, 证伪思想是其科学哲学的基石, 是他
记数活动中发现关于数字的规律。只有从某一角 庞大哲学体系的核心。对于这一证伪思想, 我们要
2、波普尔看到了归纳法的局限性是正确的, 但
往往先提出假说, 然后再寻找经验事实的支持。这 由此而根本否定归纳法是错误的
种支持也只是概然的, 只能随经验事实的增多而提
归纳和演绎都是逻辑思维的必要方法, 是认识
高真理的概率。但是波普尔对此也表示反对。他认 真理过程中的两个必要环节, 片面强调其中哪一个
狭隘观念。要探索更加灵活的人才工作思路, 建立人才结构调整与
在实现新的战略转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 江泽民同
经济结构调整相协调的动态机制。要大力鼓励发明创造, 提高发明
志 特 别 强 调 了 自 主 创 新 :“科 学 的 本 质 就 是 创 新 。 创 新 是 一 个 民 族
专利的授权量, 加大对获得国内外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的补助
才、靠教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高新技术产业化是第一经济增长
具 有 战 略 性 、基 础 性 、关 键 性 作 用 的 重 大 课 题 , 抓 紧 攻 关 , 自 主 创
点, 人才是 经 济 社 会 第 一 资 源 , 而 这 一 切 的 基 础 是 教 育 。“一 号 工
新 ”。
程”的生动实践, 已充分证明了它是实现新的战略转移的胜利之
二、波普尔对归纳主义的反驳 波普尔认为归纳推理从逻辑上是不合理的, 这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归纳作出的结论总是可错的, 全称命题 不能从单称命题的堆积中推出 从逻辑的观点来看, 我们从单称陈述中推论出 全称陈述, 显然是不能得到证明的, 因为用这种方 法得出的任何结论, 结果可能总是假的。一般性的 规律是全称陈述具有普遍的有效性, 它不允许一个 例外。而得出全称陈述的个别观察总是有限的, 有 限的不能证明无限的, 个别的不能推导出一般的, 因此归纳法在逻辑上只能告诉众人们过去而不能 预知未来。尽管我们过去看到很多只乌鸦是黑色 的, 但我们还是不能从逻辑上肯定未来的所有乌鸦 都是黑色的。 2、作为归纳推理基础的归纳原理无法得到证 明, 要想使之得到证明, 必定导致循环论或先验论 全称陈述的真理性结论是“根据经验得知”的, 然而经验的观察或实验结果的记述只能是单称陈 述, 不能是全称陈述。因此, 人们说从经验得出全称 陈述的正确性, 意思是说我们能用某种方法把这个 全称陈述的真理性还原为一些单称陈述的真理性, 而这些单称陈述根据经验得知是真的, 也即全称陈 述是以归纳推理为基础的。归纳推理在逻辑上能否 得到证明, 我们首先要设法找到一种证明归纳推理 的方式, 因此首先就必须确立归纳原理。 归纳原理是我们能借以把归纳推理纳入逻辑 上可接受的形式中去的一个陈述。它必须是一个综 合陈述: 它的否定并不自相矛盾, 而在逻辑上是可 能的。这里需要指出的是, 归纳原理本身必定是一 个全称陈述。要想使之得到证明, 我们就应该运用 归纳推理, 而为了证明这些归纳推理, 我们就应该 找到一个更高级的归纳原理。循环反复, 必定导致 循环论。 康 德 极 力 以 归 纳 原 理 是“ 先 验 的 正 确 ”来 摆 脱
!!!!!!!"
######################################################
纵横论坛
#########
!!!!!!!!!!!!!!!!!!!!!!!!!!!!!!!!!!!!!!!!!"
浅析卡尔·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
长江大学政法学院 刘丽 韩亮
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城市, 必须抓好以下几点:
术 发 展 的 跨 越 。 加 强 科 技 孵 化 器 与 技 术 评 估 、交 易 、咨 询 等 机 构 建
一是狠抓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的科技创新。“十五”期间, 宁
设 ; 办 好 各 级 生 产 力 促 进 中 心 、工 程 技 术 中 心 和 实 验 室 ; 在 研 究 院
一、归纳主义的起源及发展 归纳主义起源于英国, 从培根到罗素, 后来又 被逻辑实证主义所继承, 长期以来统治着西方科学 哲学界。弗兰西斯·培根, 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 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在批判 经院哲学的过程中, 依据自然科学, 提出了唯物主 义经验论的基本原则: 一切知识起源于经验, 因为 他认为经验具有确实性和丰富性。他反对经院哲学 的演绎法: 它既不能给人们提供真理, 也不能帮助 人们发现新的科学知识, 因此他主张抛弃演绎法, 建立唯一能提供真理的归纳法。自从培根以后, 归 纳法在科学研究中被广泛运用, 受到很多科学家的 青睐。 后来, 逻辑实证主义继承了这一传统并把它发 扬光大, 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逻辑 实证主义运动。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家们提出了意义 的标准: 经验证实的原则, 并把它作为区分科学与 形而上学的界限。他们认为科学是由有意义的命题 组成, 而命题是否有意义其标准就是能否被经验证 实。在他们看来形而上学的命题是无意义的, 因此 有意义成了区分科学与形而上学的不可逾越的界 线。这样他们就顺理成章地把经验证实变成了衡量 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的标准。 后来, 休谟提出著名的“归纳问题”之后, 经验 主义开始走向怀疑主义。现代经验论者则借助概率 工具从“归纳问题”的挫败中复兴。
二 是 要 实 施 人 才 、知 识 产 权 与 自 主 品 牌 、可 持 续 发 展 等 三 大 战
路。
略。要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 克服见物不见人和重使用
三、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 走自主创新、科技强市之
轻培养的倾向。要树立全面的人才观, 克服人才单位、部门所有的
路,全面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三、波普尔对归纳逻辑论者的批判
称性, 证伪有演绎的必然性, 但证实却没有。
1、对休谟的批判
波普尔认为归纳法既不能获得必然真理, 也不
休谟从经验的角度批判归纳原理, 却从心理的 能获得或然真理。因为过去无论多少次重复, 并不
角度肯定了归纳法。认为人们对规律的相信是多次 能保证今后就一定重复, 也许今后就不再重复。过
度, 处于某一目的去观察, 我们才会从不同的事物 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去加以评价, 吸取精华, 剔除糟
中找到相同或相似之处, 才会把他们看作是重复的 粕。
事物。也就是说, 先要有一种见解、企图、期望、假定
1、唤起了我们对科学的创造精神的重视, 从而
或兴趣, 然后在观察中才会出现重复感。前者是心 也启发了我们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能达到某种程度的“可靠性”或“或然性”, 按照这种 是导致无限的倒退就是导致先验论”。
学说, 归纳推理是“或然推理”。假如我们赋予基于
波 普 尔 不 满 意 休 谟 、康 德 等 人 对 归 纳 问 题 的 解
归纳推理的陈述以一定程度的或然性, 那么证明它 决, 更不认可逻辑实证主义对经验证实原则的修
为:“假如我们赋予基于归纳推理陈述以一定程度 方面都是错误的。归纳者企图离开演绎而孤立地使
的或然性, 那么证明它不得不求助于一条新的经过 归纳成为科学发现的唯一的方法这(下转第 36 页)
34 科技成果纵横 2006/6
纵横论坛
"""""""""
""""""""""""""""""""""""""""""""""""""""""""""""""""""
波市专利授权总量是前 15 年的 2.4 倍, 其中 95%的授权专 利 源 于
所转制改革的同时, 搞好现有的研究院所建设, 并继续努力创办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