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文翻译4教师版

文言文翻译4教师版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学科总第课时导学案课题文言文翻译4使用时间:主备人:王小利一、学习目标:1、通过课文中的例句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注意事项。

主要掌握省略句和倒装句。

2、利用掌握的方法解决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中出现的问题。

二、知识构成:1、文言是最精炼的语言,最讲究省略,省略句非常多。

主要有主语的省略、谓语的省略、宾语的省略以及介词的省略。

(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

(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小口)初极狭,才通人。

(2)、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因跪请秦王(击缶),秦王不肯击缶。

(3)、省略宾语(①省略动词后的宾语②省略介词后的宾语)可烧(曹军)而走(之)也竖子,不足与(之)谋也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4)、故久立公子(于)车骑中,又试之(以)鸡,果如成言。

2、倒装句:为了强调、突出等目的而颠倒原有语序的句式叫做倒装句。

在倒装句中,颠倒了的成分可以恢复原位而句意基本不变,句法成分不变。

文言文中倒装句主要有四类,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主谓倒装如“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定语后置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蚓无利爪牙,强筋骨”状语后置如①“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愿陛下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②“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于坳堂之上覆杯水”这里我们重点学习宾语前置: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

在文言文里,宾语通常是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后边。

在文言文中,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

(1)、动词宾语前置(仔细阅读参考资料P69)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

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

③、用“之”或者“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

(2)、介词宾语前置①、疑问代词作宾语,介词的宾语要前置。

微斯人,吾谁与归②、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是为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的前面,这种情况最常见的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余是以记之③、介词宾语是方位词,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三、学法和自检:1、标出下列语句省略的成分。

备曰:“(吾)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有)多少豪杰。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之)也。

具告(之)以事旦日,客从外来,与(之)坐谈2、翻译下列语句,若有文言句式的,请指出来。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3、翻译画线语句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学犹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已者,狎之而不甘问焉。

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

译文:认为自己是对的,认为别人是错的,(这)是世俗之人(或一般人)共同的毛病。

译文:比自己有才能的人,嫉妒他们因而不愿向他们请教;不如自己的人,轻视他们因而不屑于问他们。

4、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则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译文:一个人想跟随他们,华歆就为难他。

译文:我当初犹豫就是因为这一点啊,但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迫就抛弃他呢?四、达标检测1、请从下列省略句中选出句式不同的一项( A )A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则修文德以来之B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举以予人C为一击缶风云因而变色D渔父遂去,不复与言赵王以为贤大夫2、选出句式不同的一项( C )A故内惑于郑秀,外欺于张仪 B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C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D毋宁毙于虞人。

3、翻译下面一段话,补出省略的部分。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

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

其狗不知,迎而吠之。

杨布怒,将扑之。

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译文:杨朱的弟弟叫杨布,(一天)穿着白衣服出(了门)。

天下起了雨,(衣服湿透了,他就)脱掉(那件)白衣服,穿了(一身)黑衣服回来了。

他的狗认不出(他了),冲上前来对着他叫。

杨布很生气,要打那狗。

杨朱(看见了就)说:“你不要打它!你也会像这样子的。

假如你的狗一身白出去一身黑回来了,(你)怎么能不感到奇怪呢?”4、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

老友说:“好啊。

”5、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②,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耳。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 遂烹彘也。

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五、附录:常见文言固定结构对译诚......则......:如果......那么(就)......。

俄而(尔、顷):不久,一会儿。

而已:罢了。

何乃:何况是,岂只是;为什么竟。

何其: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

既而:随后,不久。

既......且......:又......又......。

见......于......:被。

可得:可以,可能。

可以:可以用来,足以用来;可以,能够。

乃尔:居然如此,竟然如此,这样。

且夫:再说,而且。

然而:这样却;但是;(既然)这样,那么。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

是故:所以,因此。

是以(以是):所以,因此,因而。

庶几:或许,可能;差不多;但愿,希望。

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

所谓:所说的,所认为。

所以:......的原因,之所以......,为什么......;用来......的方法,用来......的东西,是用来......的,用来......的地方,用来......的人(事),靠它来......的。

往往:处处,到处;常常。

谓之: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做。

居无(亡)何(无几何):没有多久,不久,一会儿。

毋宁,无宁:宁肯,宁愿;莫不是,不是。

无所:没有......什么人(或物),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地方......,没有什么办法,没有条件......。

无以......为:用不着。

无以:没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没有什么用来,没有办法;不能,无法。

毋(无)庸:不用,无须。

无由:不可能,无法,无从。

相率:竟相,一起。

相与:互相,相互,彼此。

;同你;一起,共同;相处,相交。

向使:假如,如果。

一何:多么;为什么......那么......。

一切:一律,一概;权宜,暂且。

以故:所以。

以......故......:因为......所以......。

以......为......认为......是......,把......当作......;让......作......,任用......为......;用......做......,把......作(为)......。

以为:认为他(它)是,认为;用它来。

以至于:一直到;结果。

因而:据此而,借此而,因此而;因而。

于是:这时候,在这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这个原因。

之谓:叫做,就是,才算;这就叫做;就是,说的就是。

至于:到了,一直到;竟至于,结果。

自非:如果不是,除非是。

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何所......?所......的是什么?奈何......?......怎么办?......为什么?如......何?奈......何?拿......怎么样呢?孰与......?与......相比,哪个......?安......乎?怎么......呢?独......耶?难道......吗?何为......?为什么......?何......哉?怎么能......呢?何......为?......干什么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