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安全管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国外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新编版)国外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新编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
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
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
"安全第一"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1国外煤矿安全生产技术与安全管理水平1.1煤矿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健全从世界发达国家实现安全生产事故低发的成功经<验看,专业化的技术支撑机构在控制重大灾害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美国、英国、日本、法国、俄罗斯、德国等均设有国家级的技术支撑机构。
例如,美国的矿山安全与健康监察局(MSHA)下设有匹兹堡安全与健康技术中心、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院和认证中心等科技支撑机构。
其中:匹兹堡安全与健康技术中心下设粉尘、矿山电气系统、矿山事故处理、矿山废料和土工工程、自然和有毒物质、顶板控制、通风等7个部(所),负责在MSHA实施监察时向其提供技术支持,对重大事故的调查分析,并对事故的抢救工作提供技术和装备的支持,为矿山企业提供安全方面的工程技术性帮助。
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院主要负责矿山安全与健康领域的应用技术的开发和研究,为采矿中出现的问题寻找解决办法,提供新技术、新成果。
这些发达国家的煤矿生产技术支撑机构性质上均为社会公益型,依靠国家政府拨款,开展独立的事故分析鉴定、现场验证以及事故预防基础研究。
在技术手段上,一般均具备一流的大型试验验证设备设施,并拥有用于宏观管理的数据库系统和事故模拟仿真的软、硬件条件,煤矿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十分健全。
1.2煤矿安全检查执法严格(1)在美国,有关矿业安全的法律法规制度科学严密,可操作性很强。
1977年通过的《联邦矿国外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业安全与健康法》,其确定四大原则:一是安全检查经常化。
每个矿井每年必须接受4次安全检查。
二是实行事故责任追究制。
特别是伤亡事故,蓄意违法的责任者将被罚款和判处有期徒刑。
三是安全检查“突袭制”任何提前泄露安全检查信息的人,可能被罚款和判处有期徒刑。
四是检查人员和矿业设备厂商供应者均负连带责任。
监察人员出具误导性的错误报告,矿业设备供应不安全设备,都可能被罚款和处以有期徒刑。
其次,安全监察人员权大责重。
在执法领域,美国煤矿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强调独立性,在机制上防止检查人员与矿主、地方政府形成利益同盟。
各地联邦安全检查员每两年必须轮换对调,任何煤矿发生了一次死亡3人以上事故,当地的安全监察人员不得参与该事故调查,而由联邦办公室从外地调派安全监察员进行事故调查。
根据法律,安全监察人员如果发现事故隐患,有权责令煤矿立即停止生产,如果泄露检查信息或误导调查,则可能被判刑。
(2)德国煤矿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制定上也是十分严谨的。
特别是他们的执法部门,执法严格,一丝不苟。
《煤炭安全法》是联邦宪法的一部分,各州还有自己的法律法规,形成了完整的法律体系。
德国的煤矿安全监察中,有三支安全监察队伍定期或不定期对矿井进行巡查。
国家安全生产部门人员每周都突击检查井下安全,矿工投保的工伤事故保险联合会的安全专家不定期到井下巡查,矿山安全管理人员全天不间断地检测井下安全,每支队伍执法都非常严格。
(3)英国早在1843年就成立了矿山安全监察局,作为政府监察机构管理私营矿山,重点对煤矿67生产进行监察,确保最高安全水平,进行事故调查;提出各种条件下的安全作业方法;对矿山安全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和修改提出建议,并与有关国家和国际安全机构开展合作等。
矿山安全监察局成立以来,矿山事故次数和死亡人数逐年减少,成为世界上井下开采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4)在加拿大,很多煤矿都设有由管理人员代表和矿工组成的职业安全与健康委员会,负责有关安全的工作。
该委员会每月进行一次严格的安全检查,及时召集会议,提出检查发现的问题,并对事故、事件和危险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提出改进建议。
1.3实行强制性培训(1)德国政府规定,所有矿工都必须经过至少3年的矿业学校以及矿山实际工作的培训。
在正式成为矿山职工之前,必须通过矿山组织的集中的安全生产培训。
在工作中,他们还要定期进行培训。
长期没有安全事故的矿工还会获得相应的工资增长奖励。
(2)美国《联邦法典》中的“矿产资源卷”对采矿业人员的培训作出了详细规定,包括经营者在内的所有矿山人员都必须在上岗之前接受培训,而且在上岗以后每年也要接受再培训。
同时要求,各矿山企业必须按照美国法律制定矿山培训计划,安排培训课程并保存培训资格证明文件。
矿山人员的培训是由MSHA中的教育、政策和发展司负责。
其下设国家矿山安全与健康学院和东西部的两个现场培训中心,对矿主、矿工和安全监察人员进行培训,每年的培训经费为1000万美元。
在美国,MSHA集中或在有关网上发布矿难调查报告和安全分析资料,供有关人员培训学习。
(3)加拿大将安全培训计划列为煤矿的主要工作计划,每个矿都设有专门的技术培训机构,负责制定和实施有关采矿的岩石力学、地质和地质力学方面以及通风、井下支护、锚杆支护、详细的撤柱计划及不稳定岩层顶板切割等课堂和现场的培训计划,针对性很强。
加拿大昆萨姆煤矿还明确规定:每名作业人员(包括管理人员)都应做好当天安全工作的充分准备,确保煤矿安全。
1.4强调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1)美国非常重视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和运用,矿业采掘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很高。
例如,推广安全性比较高的长壁开采法和推广新型通风设备、68坑道加固材料和电气设备等。
同时,MSHA下属的技术认证中心每月都在网上公布通过认证的新产品目录,加以推广。
(2)南非是世界著名的矿业大国,采矿业是南非经济的支柱产业,采矿技术和设备都非常先进。
南非自1993年组建矿山安全研究咨询委员会(SIMRAC)以来,已投资12500万兰德用于矿山安全与保健研究,其中煤矿安全技术研究资金约占20%,主要用于开发减少发生瓦斯和煤尘爆炸、预防死亡事故的新技术研究和运用。
例如,矿山通风和冷却新技术、最佳灭火技术、自备式自救器、地下作业柴油机废气排放控制技术,以及减少煤矿瓦斯爆炸的危险,改进连续采煤机采区巷道通风,减少老塘和废弃地下场所瓦斯的产生、累积和散播的新技术等。
(3)2004年,德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只有0.04,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德国一直很重视煤矿安全技术的研发。
在井下矿工可通过“数字眼镜”查看出现故障的机器,电脑会给出非常详细的、有动画演示的维修步骤,矿工不需要亲自去检查机器,完全由电脑来自动识别物体,并检查和处理数据。
矿山采用“全自动车自动选煤”先进技术,部分代替了矿工执行危险工作,如在危险环境下分拣煤等工序。
通过“井下WLAN无线局域网系统”,大大缩短因故障而停工的时间,提高了矿工排除故障的效率,降低了危险概率。
2国外煤矿安全生产的经验给我们的启示国外主要产煤国的煤矿生产技术和安全管理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特别在安全生产监管和执法力度、安全培训、生产技术条件等方面的得力措施值得我国学习。
2.1明确责任制,严格执法首先,明确政府首长责任制和煤矿企业法人责任制。
各级政府要把安全生产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强化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国务院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要建立并落实预防煤矿事故的责任制,监督检查煤矿预防事故的情况,及时解决煤矿安全工作中的问题。
同时,明确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监督检查和查处职责,建立各部门联合执法的机制,安全监管监察、国土资源、发改委、煤炭行业管理、工商管理与公检中国煤炭第32卷第7期2006年7月法、纪检监察等部门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其次,加强煤矿安全法制建设,严格执法。
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和《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把《小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煤矿安全规程》等一系列规章和标准的贯彻到位,把煤矿安全工作逐步纳入比较健全的法治轨道。
2.2强化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首先,建立培训机构,推进煤矿安全培训标准化建设。
按照产煤区域,建立相应安全培训中心,大型、特大型煤炭企业都应建立安全培训基地,中小煤矿可以委托培训中心培训。
可借鉴美国的做法,开展矿区教育服务,充分利用培训资源,普及小煤矿的安全知识培训。
其次,加强监察力度,取缔无证上岗。
要严格按照我国《矿山安全法》和《煤炭法》的规定,矿山企业必须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未经安全培训的,不得上岗作业;矿长经依法培训合格,取得矿长资格证书;特种作业人员经依法培训合格,取得操作资格证书。
安全监察部门应依法监察,并对无证上岗的企业和相关人员进行处罚。
另外,要注重安全培训效果的评价。
煤矿安全培训工作应充分体现现代安全生产培训理念,利用先进的培训手段,将安全培训的内容,贯彻到全体从业人员心中,这才是安全生产培训的真正目的。
因此,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就成为评价安全培训效果的客观要求。
要针对不同类型的煤矿生产单位,建立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培训认证资格、培训经费、安全技术及装备的投入,以及事故伤亡情况等方面的考核指标;要加大安全监管力度,采取定期与不定期进行检查评价,全面提高矿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实现减少和消除事故的最终目标。
2.3增加投入,提高煤矿科技水平通过政府和企业等多种渠道增加煤矿生产的安全投入,抓好煤矿安全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不断引进和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安全设施,强制性淘汰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与装备,有重点、有步骤地对煤炭行业进行安全技术改造,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另外,国家要加大科研投入,建立和完善煤矿安全生产科研机构,重点围绕煤矿瓦斯区域预测、地质构造超前探测、瓦斯爆炸预警、煤与瓦斯突出和冲击地压的预测预报,以及矿井突水、火灾、粉国外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尘等主要灾害防治与重大事故抢险救援所需要的共性、关键性技术和装备,开展应用性研究,提高防灾、抗灾和救灾能力。
2.4采取倾斜政策,解决煤矿专业技术人才匮乏问题专业技术人才是保障煤矿安全,保证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方面,国家要充分利用原煤炭行业院校的教育资源,给予其优惠政策和经济上的扶持,继续保持地矿类专业的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