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_油层对比

第三章_油层对比


(3)二级沉积旋回 由不同岩相段组成的旋回性沉积,它包含若干三 级沉积旋回,相当于油层组。油层分布状况与油层特 征基本相近,是一套可以组合成一个开发层系的油层 组合。其顶底应有相当厚度的泥岩将它与相邻油层组 完全分隔。 (4)一级沉积旋回
由若干个二级沉积旋回组成。它相当于含油层系。 每套含油层系一般都有古生物或微体古生物标准层来
在油田范围内,沉积旋回一般从小到大按四级划分。
(1)四级沉积旋回(或称韵律) 它是包含一个单油层在内的不同粒度序列岩石
的一个组合。它的厚度、结构及层理随沉积相带的 变化而有所不同。
(2)三级沉积旋回 同一岩相段内几种不同类型的单层或者四级旋 回组成的旋回性沉积。它与砂层组大体相当。上下 泥岩隔层分布稳定。
3、二级沉积旋回 -- 油层组
--指由不同沉积的岩相段组成的旋回性沉积。
● ●
包含若干砂岩组所组成的几个油层组。 是一套可以组成开发单元的油层组合。

上、下有适当厚度(10m左右)的泥岩
与相邻油层完全隔开; 一般都有标准层或辅助标准层用来控制旋回界线。

(二)沉积旋回级次与划分
4、一级沉积旋回
指由一套包含若干油层组在内的旋回性沉积组成。 相当于:
横向分布相对稳定,特征突出,易于识别的岩性组合相
当于标志层作用
如四川盆地川中地区侏罗系的大安寨组地层,其中的薄层灰岩与暗色泥岩不等 厚互层,其特征十分突出,成为一个良好的岩性组合标志层。
岩性对比工作中, 首先,确定各个剖面 中的标志层; 其次,依标志层将各
含砾砂岩 砂泥互层 黑色页岩 标准层
剖面连接起来;
▴ ▴
生油层和储油层的组合 或储油层与盖层的组合
含油层系

每套含油层系一般都有
古生物 或 微体古生物标准层来控制旋回界线。
区域地层单元、油层单元、旋回级次关系对比:
沉积旋回级次对照表
区域地层对比 沉积旋回级次 地层单元 一 二 三 四 系 组 段 砂层组 一 二 三 四 含油层系 若干油层组 砂层组 若干单油层 油 层 对 比 沉积旋回级次 油层单元
层分隔,具有一定分布范围。
● 油层对比的最小单元,为沉积韵律中的较粗部分; ● 具有一定的厚度和分布范围,岩性和物性基本一致; ● 单油层之间有隔层分隔,分隔面积>连通面积。
2、砂层组– 又称复油层
由若干相邻的单油层组合而成; ● 同一砂层组 内的油层岩性特征基本一致; ● 砂层组上、下均有较为稳定的隔层分隔。
油层单元对照表
区域地层对比 沉积旋回级次 一 二 三 四 地层单元 系 组 段 砂层组 一 二 三 四 含油层系 若干油层组 砂层组 若干单油层 油 层 对 比 沉积旋回级次 油层单元
沉积旋回的级次:油田范围内,沉积旋回从小到大按
四级划分:四级、三级、二级、一级。
⑴ 四级沉积旋回(或称韵律):
※ ※ ※
第三章
地层对比
地层对比是指建立研究区域及层段内的等时地层关系 单井地层剖面划分 →地层对比 →地层特性及 岩层空间构造形态
世界范围的对比
地 层 对 比
大区域的对比
古生物群 岩石绝对年龄 古地磁
地层学的研究范畴 油气勘探阶段 和开发初期
区域对比--油区内全井段对比
油层对比--油区内含油井段的对比
第一节
⑴ 原理:同一地区的沉积物来源、搬运条件及沉积环境 近似,其矿物组成及某些矿物含量基本不变或 有规律变化(或在平面上呈现规律性变化)。 ⑵ 矿物对比法的主要依据(标志)
矿物成分变化--用不同矿物组合作为对比标志; ● 矿物含量变化--用各种矿物含量百分数作对比标志; ● 特殊标准矿物--用特殊颜色、形状矿物作对比标志。

三、地球物理资料对比
1、测井
使用测井资料进行对比时,应注意如下3个方面:
▲ ▲
必须搞清岩性-电性关系,作出各类岩性的定性解释; 选择岩性特征明显的测井曲线进行对比-碎屑岩剖面--自然电位、微电极、电阻率曲线等; 碳酸盐岩剖面--自然伽马、中子伽马曲线等。

对比单位(单元)不同,参考电测曲线精细程度不同-大单位对比→主要考虑曲线大幅度变化、组合关系 小单位对比→主要考虑单层曲线形状、厚度及电性变化等
● ● ●
旋回界限:多以水进开始部分的粗粒沉积或间断面为界
沉积旋回类型:正旋回、反旋回、复合旋回(中间粗上下细) 旋回对比所选用曲线: 碎屑岩地区:一般利用SP曲线和R曲线; 碳酸盐岩地区:一般利用自然伽马GR曲线。
等时面 正韵律 等时面 反韵律
等时面 正韵律 等时面 反韵律
根据沉积韵律对比地层
二、岩石地层学方法 4、重矿物法
隔层
夹层
夹层则往往是 砂岩中的泥质条 带、钙质条带, 或泥、钙质粉砂 岩薄层条带。
二、油层对比单元的划分
根据油层特性的一致性与垂向上的连通性,一般可 将油层单元从大到小划分为四级: 含油层系 油层组 砂层组 单油层
油层特性一致性越高,垂向连通性愈好 1、单油层-- 通常称小层或单层
单油层岩性、储油物性基本一致,具有一定厚度,上下为隔
⑷ 对于
岩性和厚度变化剧烈 有不整合发育地区 经受强烈构造运动的地区 井资料少的地区
应采用 岩相对比法
页岩 砂岩
石灰岩 砂岩
岩 相 对 比
3、沉积旋回

沉积旋回--指在纵向剖面上一套岩层按一定生成顺序
★★
有规律地交替重复。
其规律重复,可从岩石的颜色、岩性、结构(如粒度)、
构造等诸多方面表现出来。

3、油层组

▲ ▲
由若干油层特性相近的砂层组组合而成; 以较厚非渗透性泥岩作盖层、底层,且分布于同一相段内 岩相段的分界面--为油层组的顶、底界线。
4、含油层系 由若干油层组组合而成。同一含油层系内: ▲ 油层的沉积成因、岩石类型相近; ▲ 油水特征基本一致; ▲ 顶、底界面与地层时代分界线具有一致性。
控制旋回界线。
沉积旋回级次对照表
区域地层对比 沉积旋回级次 地层单元 一 二 三 四 系 组 段 砂层组 一 二 三 四 含油层系 若干油层组 砂层组 若干单油层 油 层 对 比 沉积旋回级次 油层单元
旋回对比法注意事项:

旋回对比可用于盆地范围内地层对比; 绝大多数沉积旋回:为地壳周期性升降运动引起, 影响范围广;
然后,根据相似或相 同岩性段逐层对比。
灰岩
砂泥互层
岩性对比示意图
砂岩与页岩
石灰岩与页岩
砾岩与页岩
依据岩石(性)组合对比主要地层单元
二、岩石地层学方法

利用岩性对比法的 注意事项
⑴ 只适用于具有相同地质条件的较小范围; ⑵ 应尽量参照岩心、岩屑、试油等第一手资料;
⑶ 覆盖区,岩性对比大多数使用地球物理测井资料;
一、生物地层学方法
1、标准化石法
--利用标准化石划分对比地层的方法。
标准化石--指地理上分布广泛,地史上生存时间短、演 化快、标志清楚(特征明显)、数量多、保存较好的化石。★★
特点(优点):方法简便、可靠,不受岩性变化限制, 可以进行大区域地层对比(特别是地面地质大区域对比)
缺点:因个体大,在岩心、岩屑中很难得到完整化石, 钻井剖面地层对比时受到限制。
二.油层对比的一般方法(沉积旋回--岩性厚度对比法)
1.对比步骤
①选择 标志层 岩性特征突出、岩性稳 定、电性特征明显、分布范 围较广且厚度变化不大的岩 层。利用标地层一般可以确 定油层组的界线。 特 殊 矿 物 层 化 石 层 、
碳 酸 盐 岩 以 及
泥 岩 、 油 页 岩
② 建立
典型井剖面
油挑 料 性 层 选 层选 和 , 发 做 综几 测 较 育 标 合口 井 全 好 准 油藏综合柱状剖面图就是该 柱井 资 的 , 剖 油藏的标准剖面。它是进行 状组 料 岩 具 面 油层划分对比的标尺和依据, 剖 合 。 心 全 的 面汇 也 录 区 井 是全油田进行新井分层和全 图编 可 井 代 要 区统层的标准。 成以资表油
伸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以渗透性储层横
向连续情况和隔层分布情况的横向追踪。
油层对比 的特点 :
一是细,剖面上要求划分对比到单油层; 二是注重连通性,油层平面与剖面的连通情
况和隔层的分布情况都是对比研究的重点。
2.隔、夹层概念
是指稳定分布于两个渗透性 岩层中间的不渗透岩层。隔层的 特点是封隔性好、平面分布较稳 定、具一定厚度(泥岩一般需3m 以上) 是指夹在连续油层(或渗透 层)内部的非有效油层(或非 储层)。夹层的特点是平面分 布不稳定,厚度较小。有的夹 层不具渗透性,有的也具一定 的渗透性甚至还具油迹以下的 含油显示,但基本无可动油。 隔层一般由泥 岩、页岩或泥质 含量很高胶结比 较致密的泥质粉 砂岩等非储层岩 性充当
或 岩性变化较大,但有规律可循的地区。

注意:不能用于不同盆地间的地层对比;
同一盆地,岩性变化太大,也不能单独使用。
二、岩石地层学方法
1、 标志层
标志层--在地层剖面中特征突出(容易识别)、分布较稳定
且厚度变化不大,为某一特定时间在一定范围内形成的特
殊沉积。
★★
如:碎屑岩中夹致密薄层灰岩、泥岩、油页岩或化石层 稳定的黑色页岩,砂泥岩组合中的灰岩、白云岩
一、生物地层学方法
2、化石组合法--微体古生物对比法
化石组合法--利用地层中所含全部化石或 某一类化石的自然组合对比地层的方法。 原理:不同时代不同环境,具有不同的生物种群

微体古生物特点:体积小、分布广泛、种属繁多、 演化快、生物群分区现象明显;在岩心、岩屑中 易保存--适用于钻井地质地层对比。

原理:在同一盆地内,地壳升降运动过程大体一致,
且不可逆→同期形成的地层具有相同类型的沉积旋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