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坑支护与降排水

基坑支护与降排水

九龙国际建材城C、D区工程基坑支护及降排水施工方案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编制单位:贵州建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年月日目录一、编制依据 (4)二、工程概况 (5)三、工程环境条件 (5)四、水文及地质情况 (5)4.1 水文情况 (5)4.2地质条件 (6)4.3 场地水对施工的影响 (7)五、基坑降排水施工 (7)5.1 基坑降排水组织管理 (7)5.2基坑明排水施工 (7)5.3 环保措施 (8)5.4 临边防护 (9)六、基坑监测 (9)6.1 监测点的位置及数量 (9)6.2 监测与测试的控制指标 (9)6.3监测要求 (10)七、施工注意事项及要求 (10)八、抽水监测与管理 (11)九、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11)9.1安全施工措施 (11)9.2文明施工措施 (12)十、安全生产措施 (13)一、编制依据1、依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6《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502-2009《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1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2、原则(1)严格执行国家、贵州省、遵义市对工程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规定和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科学管理、内容全面、思路清晰,以确保施工安全为前提,可操作性强。

(2)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思想,做好保护环境、积极防疫、文明施工、消防、保卫、健康等工作,做到保证体系完整,保障措施有力。

施工全过程对环境破坏最小、占用场地最少,严格控制地表沉降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

保护地下水资源,并有周密的环境保护措施。

(3)全面理解掌握施工图纸、工程地质资料、监测报告、检测报告等内容,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应用技术手段,保证各项施工方案科学合理,降低工程成本。

(4)充分研究掌握施工现场施工环境妥善处理施工组织和周边接口问题,使施工对周边的影响最小化。

二、工程概况本次实施项目位于遵义医学院新蒲校区内,场地交通方便、地形平坦,无建筑物障碍。

总建筑面积为77208.52㎡,其中占地面积:32134㎡。

建筑层数为地上3层,地下2层,建筑总高度为21.1m。

结构为框架结构。

基础形式为桩基及独立基础。

三、工程环境条件拟建“九龙国际建材城C、D区工程”位于遵义南部新区,拟建场地交通便利,场地地下无管线,工程环境相对较好。

本工程有地下室,但地下室底板标高比±0.000标高低10.8米,边孔与边坡脚的最近距离为1m,且边坡高度均在10米左右,孔桩施工时会影响到边坡的稳定性。

特编制本方案。

四、水文及地质情况4.1 水文情况地表水蚂蚁河自北向南从场地西侧约30m处流过,水量较小,勘察期间水位849.0m左右,拟建场地及周边无其他大的地表水体通过。

地下水根据场地情况分析,拟建场区地下水由松散孔隙与基岩裂隙水共同组志,前者赋存于素填土层之中,具有水量不均匀,受季节性影响大的特点,该类型水无统一水位。

后都赋二存于基岩层中,以岩溶洞为赋存,场地地下水主要为基岩层中的岩溶裂隙水,属潜水类型。

钻探期间,经对所有钻孔进行的水位观测知,局部钻孔孔内垮塌严重,无法观测到水位,经观测知场地水位埋深在10.00m左右,根据前期勘察所做的抽水试验,抽水孔静止水位9.30m,孔口标高854.57m,静止水位标高845.27m,场区地下水主要由河水及大气降水补给。

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场区地下水由北东向南西迳流。

4.2 地质条件据地表调查及钻探揭露,拟建场区岩土构成由上至下由素填土、红粘土及基岩层组成,现分述如下:素填土灰褐色,稍湿,松散,以粘土为主,局部夹碎石,堆载时间短,为近期平场形成,回填不超过半年,未完成固结,分布于场地绝大部分区域,零星缺失,厚度0.0∽10.0m,均厚3.81m。

红粘土( Qel+dl )土黄色,质纯、细腻,含铁锰氧化物,复浸水特征为Ⅱ类,钻探范围内根据其含水比可分为可塑红粘土、软塑红粘土。

软塑红粘土很湿,偶见裂隙,致密结构,场地内零星分布,仅在C-16、C-35、C-39、C-66、C-74、C-108号孔可见,厚0∽1.3m,平均厚度0.05m.可塑红粘土:湿,含较多裂隙,块状结构,场地内局部分布,最厚处为7.4m,见于C-92号孔,层面最低标高为844.03m,见于C-23,平均厚度1.54m。

基岩层(T1m)炭岩,灰色,中厚层状,微晶结构,节理裂隙及溶蚀现象发育,局部见方解石脉、铁质浸染断面及溶蚀蜂窝状小孔,岩芯呈块状、短柱状,少量呈长柱状。

钻深范围内根据其风化程度,可分为强风化灰岩、中风化灰岩。

强风化灰岩灰色,岩体破碎,岩芯碎块粉砂状,场地内局部分布,厚0∽13.2m,平均厚度2.27m,岩芯采取率30%左右,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Ⅴ类。

中风化灰岩灰色,岩芯多呈短柱状、块状、少量长柱状,全场地分布,岩芯采取率70%左右,钻探范围内揭露平均厚度为7.42m,经现场鉴定,岩体的完整程度分类为较破碎,属较硬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为Ⅳ类。

4.3场地水对施工的影响根据地勘报告显示,地下水对地下室及基础施工有一定的影响,主要影响来源于大气降水,在实际开挖过程中,地表水及临区道路埋设管道内大量积水流入基坑内,基坑内积水深达70cm,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为了确保本工程施工安全及进度,应做好降水排水措施。

五、基坑降排水施工及处理本工程地下室基坑开挖工作已基本完成,因目前处于雨季时期,地下室基坑在开挖完成后出现积水现象,导致我单位无法对孔桩进行施工,同时因综合楼处于回填区域,为了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导致校区道路侧路基遭到雨水浸泡、沉降而受到损坏,故对地下室基坑底采用C15砼100mm厚进行封底,本工程采用集水明排的排水措施。

5.1基坑降排水组织管理基坑排水工作是确保基坑顺利开挖的必要保证,降排水效果直接影响到土方开挖和外运的难度以及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因此从土方开挖开始即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中心的排水管理组织,配备好排水施工人员,做好排水工作。

土方开挖期间,施工用电从基坑边电箱接出,并后备75KW发电机一台,如遇电网停电,及时通知降水施工人员,启用备用电源,确保正常降排水,保证施工安全。

5.2基坑明排水施工本基坑影响土方开挖地下水主要为浅部粘性土层的孔隙潜水,基坑涌水量不大,但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一般需要采用排水沟、集水井明排水措施辅助控制地下水。

明排水施工要点如下:(1)坡顶设置泛水坡:宽度1米,坡度3~5°,以防止地表水流向基坑。

(2)基坑开挖见底后,应在基底做出排水沟及集水井;排水沟、集水井应设置在基础轮廓线与围护桩内边线之间,并沿着护坡布置。

(3)排水沟边缘层离开坡脚不小于0.3米,深0.3米、宽0.3米,向集水井坡降3‰,沟内碎石回填或沟壁采用砖墙护壁。

(4)集水井布置在基坑主要边角,较长的中间地段按照30~50米设一个,平面尺寸2000*2000mm、深1000mm,四周用24砖墙护壁,井底铺设20-30cm碎石和卵石,以防泥砂堵塞水泵。

(5)排水沟进入集水井部位应设滤网。

排水沟与集水井保持一定高差,集水井底比排水沟应低0.5~1.0米,排水沟底比挖土面应低0.3~0.5米。

(6)土方开挖期间,随着基坑的开挖,排水沟、集水井分级设置与下落;临时排水沟和集水井可以不采取护壁措施,但必须有组织排水。

(7)基坑排水时,不得出现回流或倒灌现象,若水量较大则要求一井一泵5.3环保措施(1)含泥砂的污水,应在污水出口处设置沉淀池或用泥浆车及时运出场外。

池内泥砂应及时清理,并做妥善处理,严禁随地排放。

(2)施工期间应加强环境噪声的控制,特别是夜间降水施工。

(3)泥浆车携带物应及时进行清洗,洗车污水应经沉淀后排出。

5.4临边防护基坑四周必须设置牢固的防护栏杆,至基低设置临时通道,夜间基坑周边有充足的照明设施。

栏杆的固定方法可用钢管打入地面50~70CM,杆间基坑边的距离不应小于150CM。

栏杆高度1.2M,并刷红白相间警示色。

基坑开挖完毕之后,搭设专用的施工人员上下基坑和材料及料具运输通道,通道两边设置护身栏杆和挡脚板。

六、基坑监测本基坑监测项目包括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变形、地下水位、土体分层位移等。

6.1 监测点的位置及数量(1) 在基坑顶部各转角处应设置沉降、倾斜及水平位移观测点;(2) 护坡的应力及应变观测点应设置在受力较大位置,数量及位置宜结合现场条件确定。

(3) 地下水位的观测宜在基坑四周设四个观测井。

(4) 基坑底部回弹及隆起观测视现场情况确定。

6.2 监测与测试的控制指标(1) 周围建筑物及管线水平位移总量不大于30mm;(2) 地下水位应低于设计指标。

6.3 监测要求(1) 在围护结构施工前精确测定初始值。

(2) 施工中应加强对测试点及测试设备的保护,防止损坏;(3) 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测试基准点的可靠性及测试设备的完好,以确保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4) 应及时向设计人员提供监测数据及最终测试评价成果,以便进行分析及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监测周期从基坑土方开挖至基坑回填土。

在围护施工时,正常情况下,临近监测对象每2天观测1次,当日变化量或累计变化量超警戒值时,监测频率适当加密,每天观测1次。

特殊情况如监测数据有异常或突变,变化速率偏大等,适当加密监测频率,直至跟踪监测。

在地下结构施工阶段,各监测项目观测频率为2~3次/周。

七、施工注意事项及要求7.1 做好基坑内的排水工作,雨季施工必须准备足够的抽排水设备。

7.2 支护板桩施工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好桩位、垂直度及保证咬口及转角处的闭合。

7.3 钢筋焊接,必须是持有特种作业上岗证的人员操作,确保安全与质量。

7.4 土方开挖期间,应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及可靠的保证措施防止挖土机械碰撞支护结构,基坑四周严禁堆土或堆载,地面施工荷载不超过15Kpa。

7.5 加强基坑监测,监测数据应及时通知有关人员。

八、抽水监测与管理(1)降排水之前观测一次自然水位,在抽水开始的5~l0天内,要求每早晚各观测一次水位、流量;以后改为每天观测一次,并作好记录。

进入雨季或出现新的补给源时,应增加观测次数。

(2)对观测记录应及时整理,绘制Q~t(抽水量与时间)与S~t(水位下降值与时间)关系曲线图,分析水位下降的趋势与流量变化,预测水位下降达到设计要求的时间;根据实际抽水情况,研究降水设计的可靠程度或提出调整措施:查明抽水过程中的不正常状况及其产生的原因,及时组织排除。

(3)对抽水设备应建立定期检修保养制度,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

降水期间不得停泵。

(4)抽出的水排至城市雨污水系统,不应产生回渗。

遇有大雨或暴雨,应及时排除地面和基坑积水,以减少下渗,保证降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