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学派
第三节 货币供应理论
三 、货币供应增长率的确定
弗里德曼认为,正确确定货币供应增长率需要解
决好三个问题: 如何界定货币供应指标的范围 如何确定货币供应的增长率 货币供应增长率在年内或季节内是否允许有所 波动 弗里德曼的货币供应增长率理论和“单一规则” 提出后得到了理论界的重视,并逐步被英、美等 国政特点
一、货币学派的形成与影响
是以对抗“凯恩斯革命”的面目出现的
第一节 货币学派的理论特点
二、货币学派的理论特点 1、坚持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过多干预。 货币学派认为,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 机制的作用是最重要的。他们坚持自由市场和 竞争是资源和收入合理分配的最有效方法,是 导致个人和社会最大福利的最佳途径,如果政 府干预经济,就将破坏市场机制的作用,阻碍 经济发展,甚至造成或加剧经济的动乱。因此, 他们旗帜鲜明地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特 别是反对战后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主张, 认为除了货币之外,政府什么也不必管。
第二节 货币需求理论
二、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及货币需求函数式 (一)影响因素 1、收入或财富的变化:永恒收入(Y);非人力 财富占总财富的比率(W)。 2、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货币的名义报酬率 (rm);预期固定收益报酬率(rb);预期非 固定收益报酬率(re);物价变动率 (1/pdp/dt)。 3、持有货币给人们带来的效用及影响此效用的 因素U。
第一节 货币学派的理论特点
2、特别重视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强调货币政策的 重要性。
他们从现代货币数量说出发,把货币推到极端重要的 地位,认为当代一切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信用形式, 一切经济政策和调节手段都要借助货币量的变动(扩 张或收缩)来发挥作用。因此,一切经济变量的变动 都与货币有关。货币推动力是说明产量、就业和物价 变化的最主要因素,而货币推动力最可靠的测量指标 就是货币供应量。由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取决于货币 当局的行为,因此,货币当局就能通过控制货币供应 量来调节整个经济。
一 、货币供应的决定模型 (一)弗里德曼-施瓦兹的货币供应决定模型
M H R C D
表示货币存量 表示高能货币 表示商业银行的全部存款准备金 表示非银行部门公众持有的通货 表示商业银行的存款
第三节 货币供应理论
若将等式右边的分子分母都除以 C,再分别乘 则
两边再乘以H,则 分析得出货币供应量决定因素有三个:一是高能 货币的变化;二是存款-准备金比率;三是存款-通 货比率。
第一节 货币学派的理论特点
主张把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减低到为自由市场 经济能自如地活动提供一个稳定的支架,这就 需要政府有效地将货币供应的增长控制在既适 度又稳定的水平上,方法是实行“单一规则”, 即固定货币供应增长率的货币政策。除此以外, 不应该也用不着对经济多加干预。
第二节
货币需求理论
一、货币数量说与货币需求理论 1、货币学派对近代货币数量说的比较分析:弗 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说首先是一个货币需求 理论。他认为,早期和近代的货币数量说虽然 有一定道理,但由于没有把这一学说与货币需 求理论联系起来,因此分析是肤浅的,对货币 与物价的关系的解释也是肤浅的。 2、货币数量说的重新表述。 3、货币需求理论的师承关系。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货币学派金融理论的学习,学员要了解 货币学派的形成和理论特点;掌握货币学派货 币需求理论的主要观点;掌握货币学派有关货 币分析的一般理论模式与传导机制理论;辨析 货币学派与凯恩斯学派在货币传导机制分析上 的异同点;正确认识货币学派的通货膨胀理论; 辨析货币学派在货币政策理论上与凯恩斯主义 阵营的异同点。
第三节 货币供应理论
第四,对选定的货币总量,例如M2或货币基数 采取一定若干年不变的长期增长目标。 第五,对作为控制目标的货币总量的各组成部分 实行统一的法定准备率。 第六,根据货币总量的长期增长目标,对联邦储 备银行在一定时期(3个月或6个月)中所应持 有的债券额作出估计,并转为周平均数(如分 为13周或26周),使联邦储备银行每周购进的 债券额扣除抵补到期的债券,加上原有未到期 的债券,恰好等于这个周平均数额。
第二节 货币需求理论
2、货币需求函数稳定性的意义——稳定的货币 需求函数成为货币学派理论及政策的立论基础 和分析依据: 弗里德曼指出“货币论者不但认为货币需求函 数有稳定性,还认为它在决定对整个经济社会 分析中具有重要性的变数(如货币收入或价格 水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第三节 货币供应理论
第三节 货币供应理论
1982年弗里德曼进一步完善了有关货币供应增长 率的确定理论,并相应地提出以下的对策建议: 第一,改变法定储备计算办法,用即期储备计算 取代滞后储备计算。 第二,使贴现率成为一种惩罚性的制动率,并将 它与市场利率相联系而自选变化。削弱贴现率 在货币供应调节中的作用。 第三,取消任何对货币供给量季节性调整的尝试, 因为它是造成货币错觉的最主要原因。
第二节 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需求函数式
第二节 货币需求理论 三、对货币需求函数的分析 1、抽象简化:
2、回归分析:
第二节 货币需求理论 3、实证分析及经验公式:
4、对实证分析的说明
第二节 货币需求理论
四、货币需求函数的特点及意义
1、货币需求函数式一个稳定的函数。理由是: (1)影响货币供给和需求的因素相互独立。弗里德 曼认为,影响货币供应的若干主要因素,并不影响货 币需求。货币需求主要受制于函数式中的那些变量。 (2)在函数式的变量中,有些自身就具备相对的稳 定性(如U、W),有些只在很少情况下才影响货币需 求(如1/p dp/dt),因而它们不会破坏货币需求函数的 稳定性。货币需求函数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收入与利 率。 (3)货币需求函数的倒数——货币流通速度基本上 是一个稳定的函数。
第三节 货币供应理论
(二)卡甘的货币供应决定模型
表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与高能货币成正比,与通货比率 和准备金—存款比率成反比
第三节 货币供应理论 二 、货币供应量的外生性和可控性
弗里德曼和施瓦兹认为,货币供应量 是由货币当局控制的外生变量。 弗里德曼—施瓦兹和卡甘证明和强调 货币供应的“外生性”和“可控性”, 为强调货币政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 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