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疾病-疳证1
四、讨论范围:营养不良和多种维生素、微 量元素缺乏症等 。
疳 甘 过食肥甘油腻
病因
脾胃气液干涸 病机
干 形体干枯消瘦
主证
[病因病机]
1.病因:饮食不节,喂养不当,营养失 调,疾病影响,先天禀赋不足。
2.病位:主要在脾、胃。
3.主要病机:脾胃失调,化源不足,气血 津液亏耗。
引起小儿疳证的原因,以喂养不当最为 多见。
乳食伤脾,运化失职,饮食不荣肌肤,形体 日渐消瘦,则发为疳气。
若疳气日久不愈,或其他诸因损伤脾胃,以 致脾胃虚损,运化不及,积滞内停,化源不足, 气液耗损,肌肤明显失养时,则形成疳积。
若病情进一步发展,脾胃日渐衰败,气血亏 耗,元气衰惫,津液消亡,则形成干疳。
总之,疳证的病变脏腑主要在脾胃,也 可累及心、肝、肺、肾四脏。
二、鉴别诊断 1.营养不良分度
营养不良分度表
程度
精神
腹壁皮下
体重
肌肉
脂肪
皮肤、毛发 身高
轻度 精神如常 低 于 正 常 厚度 0.8~ 肌肉以及肌 皮肤干燥
正常
(Ⅰ度) 或欠佳 15%~25% 0.4 厘米 张力尚可
中度 不振或烦 低 于 正 常 厚 度 小 于 肌肉松驰, 皮肤苍白、干 较正常
(Ⅱ度) 躁不安 25%~40% 0.4 厘米 肌张力减弱 燥,毛发无光 减低
第八节 疳证
[概 述]
一、定义
疳证是由喂养不当或罹患他病,损伤脾胃, 气液耗伤而形成的一种慢性病证。临床以形体 消瘦,面色无华,毛发干枯,精神萎靡或烦躁, 饮食异常,大便不调为.发病年龄:多见于5岁以下小儿 。
三、预后:本病经积极恰当治疗,一般预后 良好,仅少数重症或有严重兼证者预后较差。 古代医家把疳证列为儿科四大要证(痧痘惊 疳)之一。
[临床诊断]
一、诊断要点 1.有先天禀赋不足,喂养不当或病后 失调及长期消瘦等病史。
2.形体明显消瘦,体重低于正常同龄 儿平均值15%以上。
3.伴有面色不华,毛发稀疏枯黄,饮食异常, 大便干稀不调,或脘腹膨胀,精神不振,烦躁易怒, 或喜揉眉擦眼,或吮指磨牙等症。
4.实验室检查:贫血者,血红蛋白及红 细胞减少。出现肢体浮肿,属于疳肿胀(营养 性水肿)者,血清总蛋白大多在45g/L以下, 血清白蛋白常在20g/L以下。
其基本病理改变为脾胃失调,化源不足, 气血津液亏耗。
早期以脾胃失和症状为主,形体消瘦不 著,病情轻浅,谓之疳气;中期脾胃受损严 重,积滞内停,生化乏源,表现虚实夹杂证 候者,谓之疳积;后期脾胃衰败,化源枯竭, 气血津液干涸,全身极度虚羸,谓之干疳。
病因病机示意图
饮食不节,积滞伤脾 喂养不当,营养失调 大病久病,精血耗伤 禀赋不足,脾肾亏虚
若饮食失节,喂养不当,乳食无度,或 过食肥甘厚味、生冷坚硬难化之物,或过于溺 爱,偏食、挑食、妄投滋补,或乳哺不足,未 及时添加辅食等,则可影响脾胃纳化,造成气 血化源不足而发生疳证。此外,也有因胎禀不 足、罹患他病、药物损伤,致脾胃虚损而形成 疳证者。
小儿脾常不足,运化功能薄弱,易为乳食所 伤。
泽
重度 萎靡,嗜 低 于 正 常 消失
肌肉萎缩, 皮肤苍白、干 明显低
(Ⅲ度) 睡与烦躁 40%以上 交替
肌张力低下 燥、无弹性, 于正常 毛发干枯
2.与厌食、积滞鉴别
厌食、积滞、疳证鉴别表
病证 病因病机
病位 病程
主症
其他
治则
预后
厌食 积滞 疳证
喂养不当, 纳化失司
脾胃
内伤乳食, 停聚不消
脾胃
脾胃虚损, 主在脾胃 气血津液耗 常及他脏 伤
较长 较长
长
长期食欲不 精 神 尚
振,食量减 好,腹无
少,厌恶进食 所 苦 , 大
便尚可
不思乳食,食 大 便 酸
而不化,脘腹 臭 , 嗳 吐
胀满,
酸腐
形体消瘦,面 饮 食 异
黄发枯
常,精神
异常,大
便不调
运脾 开胃
消积 化滞
健运 脾胃
一般良好 或日久成 疳
积久不消 转化为疳
较差,影响 生长发育
疳证病涉五脏病机示意图
(疳积后期或干疳阶段) 重证
病涉五脏
脾病及肝 肝阴不足 目涩夜盲,白翳遮睛 眼疳 肝疳 脾病及心 心火上炎 五心烦热,口舌生疮 口疳 心疳 兼证 脾病及肺 肺失所养 感冒,咳喘,潮热鼻疮 鼻疳 肺疳 脾病及肾 骨骼失养 鸡胸龟背,五迟五软 骨疳 肾疳 脾胃虚损 脾阳不振 肌肤水肿,吐衄紫癜 疳肿胀、血证
脾胃虚损
气血津液耗伤 疳证
脏腑肌肉失养
脾胃不和—疳气 脾虚夹积—疳积 气血亏损—干疳
干疳及疳积重症阶段,常因脾胃虚损严重,气 血津液化生不足,影响他脏而产生诸多兼证。
如脾病及肝,肝阴不足,肝火上炎,则致肝疳; 脾病及心,心火循经上炎,则致心疳;脾病及肺, 肺气亏虚,卫外不固,反复外感,则成肺疳;脾病 及肾,肾精不足,骨失所养,则致肾疳;脾虚失运, 水湿内停,泛滥肌肤,则致疳肿胀;脾虚失摄,血 不归经,溢出脉外,则可见皮肤瘀点瘀斑。严重者 可因脾气衰败,元气耗竭,阴阳离决而卒然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