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及检验教案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及检验教案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作用及检验
教案
学科:科学
地点:上海&&&&&初级中学生物实验室
时间:2012年12月4-5日
班级:初一年级(3-8班)
课时安排:1课时
执教:
一教学说明
本节授课两个基本内容:①食物中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

②葡萄糖、蛋白质和脂肪的检验方法。

在教学中采用师生互动交流的形式,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出知识要点,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掌握营养的基本知识,并通过实验学会三种营养物质的检验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食物中的6种主要营养成份,一些常用食物中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

(2)初步学会食物中葡萄糖、蛋白质以及脂肪的检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以科学视角关心调查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学会从生活中汲取知识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2)让学生通过亲身的实验、分析、讨论、总结,从中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3.情感目标
营养物质对生命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食物中六大基本营养种类。

2.教学难点
葡萄糖、蛋白质和脂肪的检验方法。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试验器材:试管、试管夹、酒精灯、滴管、滤纸、班氏试剂、10%的氢氧化钠溶液、3%的硫酸铜溶液、葡萄糖、鸡蛋清、小麦、大米、玉米、大豆、芝麻、面条。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的亮点:1 课堂导入方法。

采用图片展示的导入课堂的方法早已有之,但将两幅较极端的营养画面进行对比,进而产生震撼的心理效果和强烈的视觉刺激则不为多见。

以此为开端,可燃气学生学习营养知识欲望。

2 获得食物营养种类的方法。

传统的方法大多是直接将食物的六大营养列成表或逐一列于黑板,这样的好处是一目了然,节省时间。

但是从书到脑,脱离实践,仅为学而学,因而学后不知所用,目的难就。

本节课采用了通过学生
自己调查来获得食物或食品中营养种类的方法,从而将营养与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为提高,并学会了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调查。

3 学会层层归纳认识问题的思维方法。

认识问题是一个思维过程,从特殊到一般是常用的一种归纳方法。

本课通过让学生可前去调查大量的食物种类中所含的各种营养成分,层层归纳,得出了一般性结论,即食物具有六大类营养成分。

这种方法可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在常规教学中,我们大多采用演绎的方法,现有概念,再有实例支持。

这种方法不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 实验中采用任务驱使学习兴趣、自主寻求解决方法、合作实施操作过程的教学模式。

其流程为:给出一号和二号未知溶液——自己从教科书中获得检测方法——检测待检试液——和对检测结果的正确性。

这种模式可使学生增加对之探究的神秘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兴趣的驱使下,学生会不遗余力地去完成任务,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究问题的结果。

而常规的方法是先讲解检测原理,再讲解试验过程,最后用已知的试液验核已知检验方法将实验过程操作一遍。

显然,这是一种被动的、先入为主式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5 实验报告撰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