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starhystar hystarhystar 软件培训资料布鲁克公司北京应用技术培训中心hystar 软件介绍软件功能: 软件功能:液质联用仪器控制和维护 液质联用数据采集 液质联用方法编辑软件启动界面简洁的软件启动界面, 简洁的软件启动界面,按操作流程, 按操作流程,一步一步设置。
一步一步设置。
第一步: 第一步:Hardware Setup 硬件配置调用已配置好并保存的硬件配置 文件*.hss; 或者新建硬件配置文件; 或者新建硬件配置文件; 建议将配置文件保存在C盘以外 的路径下; 的路径下; 只有在硬件发生改动时, 只有在硬件发生改动时,才有必 要进行硬件配置, 要进行硬件配置,日常实验可忽略 这一步; 这一步;Agilent 液相硬件配置模块化设置, 模块化设置,分别选择泵、 分别选择泵、进样器、 进样器、柱温 箱、检测器等模块的型号, 检测器等模块的型号,特殊型号需安 装相应的插件, 装相应的插件,请与工程师联系。
请与工程师联系。
Waters 和Dionex 液相硬件配置整 体 设 置 , Waters UPLC 系 列 和 Dionex Ultimate系列在安装插件后 才能在Hystar中显示。
中显示。
第二部: 第二部:Method 方法文件配置调用已配置好并保存的方法配 置文件*.m; 方法文件应包含所有硬件对应 的方法; 的方法; 方法可在下一步Sample Table(样品表) 样品表)中分别设置。
中分别设置。
第三步: 第三步:Sample Table 样品表编辑调用已编辑好并保存的样品表文件*.xml; 或者新建样品表文件; 或者新建样品表文件; 建议按不同日期建立样品表文件; 建议按不同日期建立样品表文件;样品表编辑界面- General样品表以Exel表形式列出, 表形式列出,界面整洁; 界面整洁; 支持Windows 常用的复制、 常用的复制、粘贴等命令, 粘贴等命令,方便修改; 方便修改; 样品名进样体积样品盘位置 数据保存路径样品表编辑界面- Methods液相方法编辑 选择液相方法选择质谱方法对每个样品, 对每个样品,可分别调用不同的液相方法、 可分别调用不同的液相方法、质谱方法、 质谱方法、数据处理方法等等; 数据处理方法等等; 建议不同硬件的方法, 建议不同硬件的方法,如液相方法、 如液相方法、质谱方法等, 质谱方法等,分别保存在不同的路径下; 分别保存在不同的路径下; 可以将所有方法合并保存, 可以将所有方法合并保存,生成Super method,即第二步中可调用的方法; 即第二步中可调用的方法; 质谱方法的编辑在 micrOTOFcontrol 中 , 编辑好后保存为质谱方法文件, 编辑好后保存为质谱方法文件 , hystar 中 只能调用文件; 只能调用文件;液相方法编辑-General方法的描述信息方法编辑后方法编辑后,,可保存成单独的液相色谱文件谱文件,,以备调用以备调用。
液相方法编辑-LC parameters又细分为四个页面;;LC parameters又细分为四个页面流动相初始比例、、 LC Pump定义了液相方法的流速定义了液相方法的流速、、流动相初始比例运行时间和采集时间等参数液相方法编辑-AutosamplerAutosampler 定义了自动进样器的参数设置定义了自动进样器的参数设置,,包括吸取和排出的速度排出的速度,,进样针深度进样针深度,,洗瓶的位置洗瓶的位置;;液相方法编辑-Column Oven设置柱温箱温度液相方法编辑-Detector设置检测器采样频率液相方法编辑-LC Timetable 设置流动相变化梯度液相方法编辑-Signal设置hystar 中显示的检测信号中显示的检测信号,,包括紫外信号和质谱信号号和质谱信号;;可最大支持8个信号输出显示个信号输出显示;;第四步第四步::进入Acquisition 仪器控制界面编辑完样品表后编辑完样品表后,,点击Acquisition 键,即可进入第四步第四步““Acquisition”仪器控制界面系统控制和状态区全紫外扫描数据和质谱数据显示区液相参数和色谱图显示区系统控制和状态区 分模块显示分模块显示,,液相系统液相系统((泵、进样器进样器、、柱温箱柱温箱、、检测器等检测器等)),质谱系统等质谱系统等;; 对于Agilent 液相液相,,控制命令在相应模块的右键菜单中控制命令在相应模块的右键菜单中;;对于Dionex 液相和Waters ,可进入其自身的控制软件界面可进入其自身的控制软件界面;;液相控制和操作请参考液相系统说明书液相控制和操作请参考液相系统说明书;;hystar 状态区显示为绿色时状态区显示为绿色时,,表示所有系统准备就绪表示所有系统准备就绪,,可开始采集数据可开始采集数据;; 点击点击““start”开始数据采集液相系统状态信息当前样品信息数据采集开始批量或单次采集自定义采集结束后的系统设置、方便的添加或删除样品使用批量采集可更灵活使用批量采集可更灵活、采集结束后的系统设置自动关闭泵自动关闭检测器切换质谱到待机状态液质联用小常识1.通讯问题有时会在液质联用中出现,一般通过重启软件或电脑解决;2.自动进样未完成时,容易出现通讯问题,建议不要做任何动作;3.建议打开hystar 前,关闭单独运行的micrOTOFcontrol;4.液质联用,流速不要大于0.4mL/min(分流或用细内径的柱子i.d.<=2.1mm);5.流动相中尽量避免缓冲盐和表面活性剂;6.平衡柱子和冲洗柱子时,不要连质谱;7.注意液相系统的日常维护。
Divert ValveHPLCSyringe pumpDivert Valve 校正模式校正模式((含定量环含定量环))Sample flow through the divert valve with loop:Divert valve in waste position:Divert valve in source position:· HPLC to nebulizer.· HPLC via loop to nebulizer -calibrant from loop is injected to source. · syringe pump via loop to waste· Syringe pump to waste. -loop is filled with calibrant.Conclusion:· constant flow, independent from valve position.· loop must be filled during runtime of the LC analysis.· filling time of loop should be optimized with flow rate of syringe.· calibration is done in post processing software (not in micrOTOFcontrol).FromHPLC ColumnFromSyringe PumpToSourceToWaste LoopLoop From Syringe Pump To SourceTo Waste FromHPLC Column不含定量环))废液模式((不含定量环Divert Valve 废液模式Divert valve in source position:• green (HPLC) to yellow (nebulizer).• blue (calibrant) via loop to gray (waste).Divert valve in waste position:• green (HPLC) is connected to grey(waste) -> HPLC flow is not connected tosource (this is useful for flushing HPLC orcolumn.• blue (calibrant) is connected to yellow(nebulizer).Conclusion:• no constant flow, flow rate is dependent on valve position(HPLC flow <-> syringe flow).• calibration can be done in micrOTOFcontrol software or in post processing software.• valve can be used for switching HPLC flow directly to waste.• syringe pump can be used for infusions.多级质谱多级质谱::Auto MS/MS 适用于定性MS/MS 页面下又细分为四个分页面Auto MS/MS 页面可定义自动二级质谱相关的数据采集策略页面可定义自动二级质谱相关的数据采集策略;; Smart Exclusion 会自动排除强度不变的背景会自动排除强度不变的背景;; 动态排除是增加数据量动态排除是增加数据量;;根据实际背景离子添加相应的排除离子根据实际背景离子添加相应的排除离子;; 根据实际背景根据实际背景((基线基线))确定绝对信号强度的阈值确定绝对信号强度的阈值。
方法编辑区-MS/MS页面:MRM页面:多反应监测))页面可定义手工二级质谱的相关参数页面可定义手工二级质谱的相关参数;; MRM(多反应监测是真正的二级质谱,,由四级杆实现母离子的选择由四级杆实现母离子的选择;;MRM是真正的二级质谱只有合适的碰撞能量才能获得理想的二级质谱图;;只有合适的碰撞能量才能获得理想的二级质谱图不建议使用碰撞能量自动优化;;不建议使用碰撞能量自动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