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验工大肠菌群教案
三、实训材料及器具(每组)
材料:乳糖胆盐发酵培养基,乳糖发酵培养基,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革兰氏染色试剂,液体石蜡,黄酒等
器具:显微镜1台,酒精灯1只,接种环1根,载波片2-3片,大试管23支,短杜氏小管18支,刻度吸管1ml 8支,10ml 1支,25ml 1支,500锥形瓶1个,250锥形瓶1个,培养皿10套,300ml烧杯1个,玻璃棒1支。
用卢戈氏碘液媒染约lmin,水洗。
(6)脱色
用滤纸吸去玻片上的残水,将玻片倾斜,在白色背景下,用滴管连续滴加95%的乙醇通过涂面脱色20~30s,至玻片下端流出的乙醇无色时,立即水洗,将载玻片上的积水甩干。革兰氏染色结果是否正确,乙醇脱色是操作的关键环节。
(7)复染
在涂片上滴加番红液复染约2~3min,水洗,然后用吸水纸吸干。在染色的过程中,不可使染液干涸。
3.分离培养(第二天下午)
将产气管接种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36±1℃培养18-24小时。然后观察菌落形态,并做革兰氏染色和证实实验。
大肠菌群可疑菌落的特点是:
①.深紫黑色,具有金属光泽的茵落;
②.紫黑色,不带或略带金属光泽的菌落;
③.淡紫黑色,中心色较深的菌落。
4.证实实验:(第四天下午)
在上述平板上,挑取可疑大肠菌落1-2个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时,挑取该菌落片的—部分,接种乳糖复发酵管,置(36±1)℃恒温箱内,培养(24±2)h,观察产气情况。凡乳糖发酵管产酸产气,证实有大肠菌群存在,即可报告为大肠菌群阳性。
(三)仪器包扎:(每组用量)(第一天上午)
培养皿6套,刻度吸管1ml 6支,25ml 1支,灭菌备用。
(四)测定
1.样品稀释处理:(第一天下午)
用25ml灭菌吸管吸取25ml黄酒,加入225ml灭菌生理盐水制成1:10稀释液。再用1ml灭菌吸管取制备好的1:10稀释液1ml,加入9ml灭菌盐水制成1:100稀释液,依次作10倍递增稀释液,每递增稀释一次,换用一支1ml灭菌吸管。
2.乳糖发酵试验:(第一天下午)
根据食品卫生标准要求或对检样污染情况的估计,选择三个稀释度(10-1、10-2、10-3),接种乳糖胆盐发酵管,每个稀释度接种三管。每管接种量1ml(乳糖胆盐发酵管10ml+1ml稀释液)置36±1℃培养24±2小时,如果所有发酵管都不产气,记录大肠菌群阴性,如有产气按下列程序进行。
2.哪些环节会影响革兰色染色结果的正确性?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
主要有两点:A、革兰染色G+菌培养12~18h为宜,菌龄太老,因菌体死亡或自溶常使阳性菌呈阴性反应。B、革兰染色要严格控制各试剂的作用时间,尤其是酒精脱色,时间过短,G-可染成紫色造成假阳性;反之,G+也可染成红色造成假阴性。
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酒精脱色的时间要控制好
25ml黄酒
各管1ml
35-37℃
培养24±2h
[板书]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报告)(第五天下午)
根据证实为大肠菌群阳性的管数,查MPN检索表,报告每100ml(g)大肠菌群的MPN值。
实验报告记录模板
检品名称:批号:规格:
检验日期:报告日期:
凡乳糖发酵管产气、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的无芽孢杆菌可报告大肠菌群阳性。
(2)干燥
涂片最好在室温下自然干燥。也可以将涂面朝上在酒精灯上方利用热气烘干,也可用吹风机吹干。
(3)固定
让菌膜面朝上,将载玻片在酒精灯火焰外焰来回通过三次,即为固定。
(4)初染
滴加草酸铵结晶紫(以刚好将菌膜覆盖为宜)于涂面上,染色50s,倾去染色液,细水冲洗至洗出液为无色,将载玻片上的积水甩干。
(5)媒染
一、检验程序
二、检验镜检结果记录及报告
1、乳糖发酵试验
阳性管数
10-1×3
10-2×3
10-3×3
2、革兰氏染色
项目
菌落1
菌落2
菌落3
形状
颜色
结果判断
3、MPN结果报告
检验项目
单位
标准值
实测值
判定
大肠菌群MPN
MPN/100ml
注
意
事
项
1.整个检验过程要注意无菌操作。
2.注意及时记录实验结果和现象。
a)用25ml吸量管吸取25ml黄酒(考试用水样)放到装有225ml的生理盐水的锥瓶中混匀,制成10-1的稀释级;
b)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0-1稀释液1ml,沿管臂慢慢注入含有9ml的生理盐水的试管里,振摇混匀即得10-2的稀释级,注意每递增稀释一次,必须另换1支1mL灭菌吸管;
c)选择三个稀释度(10-1、10-2、10-3),接种乳糖胆盐发酵管(考试时是水),每个稀释度接种三管。每管接种量1ml(乳糖胆盐发酵管10ml+1ml稀释液);
2.革兰染色镜检:
从老师已经培养好的EMB平板培养物中挑取2-3个菌落进行镜检(做2-3张片)
革兰氏染色法:涂片→干燥→固定→结晶紫初染(50s)→水洗→卢戈碘液媒染(1min)→水洗→95%乙醇脱色(20-30s)→水洗→番红复染(2-3min)→水洗→干燥→镜检(油镜观察)。在油镜头下观察到的结果要让考官看并打分。
接种量
管号
发酵反应结果
有无典型菌落
革兰染色结果
复发酵反应结果
阳性管数统计
1
1
2
3
2
1
2
3
3
1
2
3
根据证实实验结果,查MPN表,结果报告<每100ml(g)>大肠菌群最可能数
注:+表示阳性;-表示阴性
[板书]六、检验工考证简解(第一天上午或第四天上午)
1.准备、检测
注:实验前要注意填写好考官给的评分表,接着开始做实验前要先消毒手和桌面,用消毒棉球。(注意考试做到10-2稀释级)
3.结果报告:(用表格来填写)
根据老师提供的已培养好的乳糖胆盐发酵管的情况进行记录,报告。
凡乳糖发酵管产气、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的无芽孢杆菌可报告大肠菌群阳性。
4.评分标准
考核要素
评分要素
配分
评分标准
取样量
9管3个浓度的选取稀释与样品中和
8分
浓度稀释与中和正确(7-8分)
稀释基本正确(4-6分)
不正确(3分以下)
6分
结果正确、报告清楚(5-6分)
结果不正确(4分以下)
5.注意事项:大家可以看检验标准,要熟悉整个检验程序,记住操作步骤,注意无菌操作的要求,熟悉吸量管的使用,注意每递增稀释一次,必须另换1支1mL灭菌吸管。
6.考核结束后
每个同学要把用过的器具洗干净(平板培养物不能洗),同时在大锥瓶装约225ml自来水放回原位;桌面收拾干净。
2人一组
实验实训中心签字
实训目的
1.了解黄酒中大肠菌群的测定原理。
2.学习并掌握黄酒中大肠菌群的检测方法。
3.巩固微生物接种与分离技术,细菌染色技术。
教学内容与要求
1.培养基的配制及实验材料准备。
2.供试液的制备。
3.发酵管的接种。
4.分离培养。
5.染色试验等
重点难点
1.供试液的稀配。
2.大肠菌群计数方法。
[板书]七、单项技能操作训练(第一天上午或第四天上午)
学生根据的实际情况自由练习显微镜的使用、革兰染色、样品稀释。
考试实验结果记录表
学校(单位):姓名:准考证号:
食品(黄酒)中大肠菌群测定
检品名称:批号:规格:
检验日期:报告日期:
根据证实为大肠菌群阳性的管数,查MPN检索表,报告每100ml(g)大肠菌群的MPN值。
[板书]四、实训步骤及操作讲解
(一)稀释液配制:(每组用量)(第一天上午)
称取氯化钠2.7克蒸馏水300ml
配制生理盐水300ml,分装到500ml锥形瓶一个,内装量225ml,大试管3支(9ml),加塞包扎,灭菌,备用。
(二)培养基的配制(每2组用量)(第一天上午)
1.制备乳糖胆盐培养基(200ml):取乳糖胆盐培养基6克,加入蒸馏水200ml搅拌加热煮沸至完全溶解,分装18支大试管,10ml/支,每支并加入一支倒置的杜氏小管,加塞包扎,灭菌备用。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教学教案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
食品检验员职业资格考证
实训项目
黄酒中大肠菌群测定
检验工考证简解、单项技能训练
课时
16
教学对象
11食品检测
授课日期
2013.05
教材
GB/T 4789.3-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
教师姓名
陈琼
教学方法
演示法、练习法
实验形式
仪器
天平、称量纸、药匙、精密pH试纸、量筒、试管、锥瓶、玻璃棒、烧杯、10ml、1ml吸量管、试管架、棉花、线绳、报纸、灭菌锅等、擦镜纸、吸水纸等。
试
剂
乳糖胆盐培养基、乳糖发酵培养基、伊红美兰培养基、1mol/LNaOH溶液、1mol/LHCl溶液、蒸馏水、革兰氏染色试剂、香柏油、二甲苯。
菌种:大肠杆菌斜面培养物
涂片染色流程:挑取可疑菌落涂片→干燥→固定→初染(草酸铵结晶紫、50s)→水洗→媒染(卢戈氏碘液、lmin)→水洗→脱色(95%的乙醇、20~30s)→水洗→复染(番红液2min)→水洗→晾干→镜检。
(1)涂片
取洁净无油的载玻片,将接种环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灭菌,冷却后,用接种环挑取2~3环直接涂于载玻片上,并涂抹成直径1.5cm左右的菌膜
课后记
3.革兰染色要严格控制各试剂的作用时间,尤其是酒精脱色,时间过短,G-可染成紫色造成假阳性;反之,G+也可染成红色造成假阴性。染色过程勿使染料干凅。水洗时,水流不要直接冲洗涂面,水流不宜过急、过大,以免涂片薄膜脱落,一般以冲洗下来的水基本无色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