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有50小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

本题为模块考成绩)1. 山东省简称“齐或鲁”,这于A.大禹治水B.西周分封C.三家分晋D.秦始皇设郡县2.韩非子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效”,“(君主)独制四海之内”。

下列制度中,最符合这一思想的是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3.右图是我国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这一时期管理A区域的机构是:A.宣政院 B.中书省C.行中书省 D.枢密院4.“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这种演变说明了A.中国古代一直在着力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B.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产生C.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下地方建制逐渐完善D.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5.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1689-1755年)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

它的原则是恐怖。

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下列最能够反映“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A.秦朝确立三公九卿制度 B.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C.明朝设立内阁制度 D.清朝设置军机处6.“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

”下列关于元朝“行中书省”的解读正确的是A.始终出于军事需要而设立 B.实际上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C.有利于确保地方的独立性 D.官员拥有很大的军事调动权7. 近代中国,列强通过侵略手段攫取了通商、设立租界等一系列特权。

右图所示城市状况是下列哪次侵华战争及签订的条约所致的?A.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B.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北京条约》C.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8.1851年伦敦的万国博览会充分展示了英国强大的工业实力,同时也昭示了英国对市场的需求,基于这种需求,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内容中最能体现这一需求的是:A.赔款2100万银元 B.割占香港岛 C.五口通商 D.协定关税9.“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

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

”下面对该诗反映的事件表述正确的是A.取得了反抗斗争的完全胜利B.清政府积极配合,军民共同抵抗外敌C.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反抗侵略的斗争D.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10. 某同学想做一个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课题研究,下列参考资料中,与这一课题无关是:A. 《马关条约》的条款全文B. 光绪皇帝为褒奖邓世昌而亲笔撰写的祭文C. 参加徐骧义军的骨干名单D. 1895年日本近卫师团关于台湾伤亡的报告11. “我们在内战中搅了20多年……黑白不明,是非不分,败虽不足耻,胜亦不足武。

今日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一辈子有一个抗日报国的机会,今后如能为国家民族而战死沙场,才真正死得其所。

”李宗仁先生的这一段话应该是在下列哪一事件后有感而发A.北伐战争B.台儿庄战役C.平型关大捷D.淮海战役12 . 2014年2月,全国人大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下列对抗日战争和上述立法认识正确的是:①抗日战争是近代百年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②立法利于彰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③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振兴的转折点④立法更好地表明中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坚定立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3. 按下列诗文或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①“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

”②“汹涌鲸波万里平,降幡片片出东瀛。

捷音电闪传寰宇,爆竹雷喧起满城。

”③“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④“厥功首功,武昌响,长沙应;今日何日,专制死,自由生。

”A.③④①②B.③①②④C.①④③②D.①③④②14.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

”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A.发生于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 B.是抗日战争以的首次大捷C.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 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5.12月13日为我国首个国家公祭日,它是为了祭奠A.七七事变 B.南京大屠杀 C.旅顺大屠杀 D.八一三事变16.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载体。

下列材料中,最无可辩驳的实证日本侵华罪行的是A.中国人民控诉日军侵华的言论B.日本美化战争的宣传单C.日本战犯在东京审判中的笔供D.外国史学家的史学著作17. 《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在当时其本质意义是A.使人民获得了政治权利 B.确立民主共和政体C.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D.否定君主专制政体18. 下图中,序号③指代的历史事件是A.保路运动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C.清帝退位D.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19. 法国民谣《两只老虎》的旋律传入中国后有多个不同版本的填词。

其中最有名的是“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和“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这两段歌词出现的时代背景分别是A.北伐战争、土地革命B.土地革命、抗日战争C.北伐战争、国民革命D.抗日战争、解放战争20. 2014年是红军长征开始80周年。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崔永元制作了《我的长征》电视栏目,带领一批人重走长征路。

假设你是崔永元,你会选择哪个地点作为栏目结束的起点A.江西瑞金B.贵州遵义C.江苏南京D.甘肃会宁21.以下词组可以用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关节点,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A.五四起风雷遵义定决策卢沟燃烽火挺进大别山B.遵义定决策五四起风雷挺进大别山卢沟燃烽火C.五四起风雷卢沟燃烽火遵义定决策挺进大别山D.挺进大别山卢沟燃烽火遵义定决策五四起风雷22. 在中共发展历程中,口号既是文化现象也是文化符号,它往往穿着文化的外衣表现政治的内涵。

如“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将革命进行到底”表达的是A.北伐战争中革命军的豪情壮志B.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的高昂斗志C.国共对峙时期出现“左”倾冒险主义倾向D.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坚定革命斗志23.中共历史上的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都A.及时作出了挽救党和革命的决定 B.为长征的胜利创造了条件C.推动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D.促成了团结抗日局面的实现24.知名报人徐铸回忆说:“回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赤诚相见,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已见。

共商建国大针,每人都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之感,与刚刚结束的那个旧时代相比,我真切地感到了民主的滋味。

”材料反映的是A.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民主精神B.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诞生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人民民主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得到正式确认25. 2014年12月4日是中国首个宪法日,中国现行宪法颁布于A.1982年 B.1997年 C.1954年 D.1999年26. 自2014年9月28日以发生在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占领中环运动”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香港的政治、经济的稳定。

香港回归祖国后在“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同时也不能违背①九二共识②一国两制③《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④《中英联合声明》A.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27. 20世纪90年代,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台湾当局授权它为“处理涉台公权力的两岸事务的唯一机构”。

为了便于与之联系、商谈,大陆随后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当时这两个组织在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方面取得的最重要成果是A.两岸确立“和平统一”的方针 B.两岸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C.促成两岸“三通”的完全实现 D.两岸认同“一国两制”的构想28.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含义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

”新中国成功运用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事件不包括A.“一边倒”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D.中日关系正常化29. 已有不少人将周恩喻为日内瓦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

这样的评价基于他在日内瓦会议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演说。

其演说的宗旨是A.号召亚非国家采取不结盟政策 B.亚非各国坚持反帝反霸的方针C.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D.解决亚非尤其是印度的和平问题30.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有作出“接受国际义务”的承诺,美国政府暂时不能决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紧接着美国又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包围孤立中国。

宣告美国孤立中国阴谋彻底破产的标志是A.中国代表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B.中国代表参加万隆亚非会议C.中国政府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中国代表出访苏联并缔结盟约31. 2008年安理会授权各国进入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并采取强制性措施打击海盗,随后中国政府派海军舰艇赴此海域实施护航。

这显示了新时期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之一是A.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B.支持非洲国家的民族解放斗争C.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D.积极参与联合国框架内的国际活动32. 黑格尔说:“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

”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古代中国和古希腊代表两种不同文明 B.古代中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C.古希腊的一部分人是指雅典全体居民 D.古希腊部分城邦实行民主制度33. 加拿大学者哈罗德·伊尼斯在《传播的偏向》中写道:“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

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

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下列能印证“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的史实是A.公民大会 B.四百人会议C.发放津贴鼓励公民积极参政 D.解负令34. “确立了个人自由不容侵犯的公民权利,设立新的司法机关——民众法庭(陪审法庭),……平民因此成为司法的主人”。

这一情景在雅典最早可能出现于A.雅典城邦建立之初 B.梭伦改革时期C.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 D.伯里克利时期35. 有同学在学习了《罗马人的法律》后,整理了一份学习笔记。

其中错误的有:①按产生先后排序是“习惯法——成文法——公民法——万民法”②《十二铜表法》的颁布体现了平民的作用③随着对外扩张,外邦人自动获得了公民权,万民法体系形成④自然法是一种法律观念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36.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曾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是以法律。

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

”下列说法最符合作者观点的是A.在罗马帝国征服扩张过程中罗马法律所起的作用最大B.罗马人一度用武力征服了整个欧洲C.罗马帝国时期实行宗教信仰自由D.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37.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曲折历程,导致其曲折反复的根本原因是A.新贵族具有保守性B.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不高C.封建势力不甘心失败D.资产阶级缺乏斗争经验38. 有人认为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之所以享有盛誉,不是因为她做了什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都不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