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泄物体液尿液检查
多尿(polyuria)
定义:>2500毫升/24h
➢ 暂时性:水摄入过多、利尿药或其他药物 ➢ 溶质性利尿:糖尿病 ➢ 内分泌疾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尿崩症 ➢ 肾性疾病:慢性肾盂肾炎、肾间质肾炎、肾衰早
期和急性肾衰多尿期等
尿量减少
少尿 (oliguria): <400毫升/24h或17 ml/h 无尿(anuria):低于100ml/24h
➢ 组织性蛋白尿(histic proteinuria): --肾组织破坏或肾小管分泌蛋白增多所致的蛋白尿,多 为低分子量蛋白,以T-H糖蛋白为主要成分 常见于:肾脏炎症、中毒
肾小球性蛋白尿 肾小管性蛋白尿
混合性蛋白尿 溢出性蛋白尿 组织性蛋白尿
假性蛋白尿
2.尿糖(glycosuria)
【原理】正常人尿内有微量糖。当血中葡萄糖量超过 肾糖阈值(160 mg /L或8.88mmo1 / L )或肾糖阈 降低时,尿中出现大量的葡萄糖。
---重度蛋白尿是肾病综合征的诊断依据之一
病理性蛋白尿 pathological proteinuria
➢ 肾小管性蛋白尿 (tubular proteinuria): ---近端肾小管病变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
尿蛋白定性 + ~ ++ 定量少于肾小球性蛋白尿,<1.5克/24h 以小分子量蛋白为主
【正常参考值】尿糖定性试验阴性 定量为0.56~5.0mmo1/24h尿
糖尿:尿糖定性试验阳性。
【临床意义】
(1)血糖升高性糖尿:血糖、尿糖同时升高 最常见于糖尿病—疗效监测指标 可见于甲亢、库欣综合征、肝硬化、胰腺炎等
(2)血糖正常性糖尿:又称肾性糖尿,肾小管病变使葡萄 糖的重吸收减低--常见于遗传性家族性糖尿,妊娠期 糖尿、新生儿糖尿、慢性小管间质损伤(慢性肾小球肾 炎、肾病综合征、间质性肾炎)
碱性尿:膀胱炎,代谢性碱中毒,噻嗪类或潴钾 利尿剂及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者 --肾小管酸中毒可持续排出碱性尿 注意:放置过久的尿, 因尿素分解释放出氨可使尿变碱
尿液酸碱反应
药物干预: 用氯化铵酸化尿液,可促进碱性药物中毒时从尿中排泄,有利 于使用四环素类、异噁唑类半合成青霉素和呋喃妥因治疗 泌尿系统感染
尿蛋白产生的机制
➢ 肾小球性: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受损 或电荷屏障破坏 选择性/非选择性蛋白尿
➢ 肾小管性:肾近曲小管重吸收障碍 ➢ 溢出性:肾小球、肾小管功能均正常,体内某种蛋白成
分异常增多而出现蛋白尿 ➢ 分泌性:肾髓袢升支及远曲小管分泌T-H糖蛋白增加
【临床意义】
➢ 生理性蛋白尿:发热、运动、寒冷、精神紧张等 无器质性病变,一过性蛋白尿 <500mg/ 24h尿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 1.糖尿病性酮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呈强阳性 2.非糖尿病性酮尿:妊娠剧吐、重症不能进食、子痫、全
身麻醉、严重呕吐、腹泻等
4.尿胆红素与尿胆原 (Bilirubinuria and urobilinogen)
【原理】 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加,结合胆红素可溶于水,
从尿中排出,称为尿胆红素;在肠道转化为尿胆原, 小部分从尿排出,即为尿中尿胆原。尿胆原与空气 接触便为尿胆素-- “尿三胆” 【正常参考值】 尿胆红素定性试验阴性,定量≤2mg/L 尿胆原定性试验阴性或弱阳性,定量≤ 10 mg/L
【临床意义】
➢ 尿胆红素增高:肝炎、梗阻性黄疸、胆 汁淤积、某些先天性高胆红素血症
➢ 尿胆原增高: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 疸 减少:梗阻性黄疸
三种黄疸的鉴别诊断
类型 肝细胞性黄疸
尿胆红素 阳性
尿胆原 阳性
溶血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
阴性 强阳性
强阳性 阴性
三、显微镜检测
方法:尿沉渣 检查内容-计数和分析
肌红蛋白尿:肌细胞因各种原因发生坏死、破裂, 从尿中排出肌红蛋白--常见于挤压综合征、栓塞 性肢体坏死等--偶见于正常人剧烈运动后
胆红素尿 (bilirubinuria)
参考值:
正常人尿胆红素阴性(—)
尿内含有大量结合胆红素 尿液呈豆油样改变 黄色泡沫,不易消失
【临床意义】阻塞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血红蛋白尿和肌红蛋白尿 ( Hemoglobinuria and Myoglobinuria)
正常:尿潜血试验阴性 肌红蛋白定性实验(–)
病理性:当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出现在尿中,尿 液可呈浓茶色、红葡萄酒色或酱油色 尿潜血试验阳性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尿:常见于血管内溶血--溶血性贫血 (如蚕豆病、PNH等),血型不合的输血,严重烧 伤等
➢ 肾前性少尿:脱水、心衰、休克等 ➢ 肾性少尿:各种肾脏实质性病变 ➢ 肾后性:尿路梗阻、排尿困难
(二)尿液外观
➢ 正常新鲜尿液:清澈透明,一般呈淡黄色至深黄 色--受食物、药物及尿量的影响可有较大变化
病理性: 1.血尿 2.血红蛋白尿及肌红蛋白尿 3.胆红素尿 4.脓尿和菌尿 5.乳糜尿
血尿(hematuria)
--在黄疸鉴别诊断中有较大价值
尿胆原尿(urobilinogenuria)
参考值:正常人尿胆原为阴性-弱阳性(+) 临床意义:
完全梗阻性黄疸-尿胆原呈阴性 溶血性黄疸-尿胆原强阳性 肝细胞性黄疸-尿胆原可轻度升高
脓尿和菌尿 (pyuria and bacteriuria)
尿中含有大量的脓细胞、炎性渗出物 或细菌
细胞 管型 结晶体
细胞
1.红细胞
【原理】 不染色--浅黄色双凹盘状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尿中红细胞发生形态学改变: 边缘不规则:碱性尿中 桑椹状 :高渗尿中 红细胞淡影:低渗尿中 多形性红细胞:肾小球源性血尿 均一性红细胞:非肾小球源性血尿
1.红细胞
【参考值】
玻片法RBC 0-3个/HP
定量检测RBC 0-5个/μl
(5)非葡萄糖性糖尿:非葡萄糖摄入过多或代谢紊 乱时
可见于:晡乳期妇女发生的乳糖尿,肝功不全者可 发生果糖尿(或)半乳糖尿;大量进食水果偶可致 果糖尿、戊糖尿:先天性半乳糖尿、戊糖尿
3.酮体(ketones)
【原理】酮体:β-羟丁酸、乙酰乙酸和丙酮,为脂肪代谢 的中间产物,当体内糖分解代谢不足,脂肪代谢加速, 肝对脂肪酸氧化不全,酮体产生增加,引起血酮过多而 出现酮血症;并从尿中排出,称为酮尿
产生肾小球性或肾小管性蛋白尿的疾病进一步发展--慢 性肾病,如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可同时累及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病理性蛋白尿 pathological proteinuria
➢ 溢出性蛋白尿 (overflow proteinuria): --血浆中出现异常增多的低分子量蛋白,超过肾小管重 吸收阈值 本周氏蛋白尿--多发性骨髓瘤 血红蛋白尿--急性血管内溶血
➢ 用药的监护:氨基甙类抗生素使用
标本收集与保存
首次尿/晨尿:清洁容器收集,新鲜,避开月经期 随机尿 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时,会阴部清洁、消毒,无菌管留取 24小时尿:必需全量混均匀后取10毫升--防腐剂(甲苯、甲醛、盐酸等 随机尿: 餐后尿:午餐后2小时
标本量:脱落细胞检查50毫升,一般检查20毫升 及时送检:2小时内完成检测
镜下血尿:外观清亮-离心尿液,用显微镜观察10个高 倍视野, RBC>3个/HP
肉眼血尿:超过1ml血液/1000毫升尿液 淡红色、洗肉水样、血凝块
【临床意义】 泌尿系统疾病:如肾小球肾炎,尿路感染、结石、肿瘤、
外伤、结核等 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过敏性紫癜等 全身性疾病:DIC
【临床意义】
❖乳糜尿:丝虫病、腹内结核、胸腹部创伤或手 术、先天性淋巴管畸形、肿瘤压迫胸导管和腹 腔淋巴管等--导致泌尿系统淋巴管破裂,淋 巴液溢入尿中
❖脂肪尿:多见于骨折、肾病综合症和脂肪挤压 损伤
(三) 尿液气味
正常尿液的气味--尿中挥发性酸性物质 若新鲜尿即具氨臭味多见于膀胱炎或尿潴留-
尿液检测内容
➢ 尿液一般检测
尿液的一般性状检测 化学检测 尿沉渣镜检
➢ 尿液的其它检测
尿液一般检测
一、尿液一般性状检测
尿量 外观 气味 比重 酸碱度
(一) 尿量(Urinary volume)
原理:球-管平衡 正常参考值:
成人尿量1000-2000毫升/24h 平均1500ml/24h
【临床意义】
❖ 比密高:>1.030 见于血容量不足导致的肾前性少尿、 糖尿病及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
❖ 比密低:<1.010 见于大量饮水、尿崩症、肾浓缩功能 受损(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炎多尿期、尿毒症多尿 期等)
--尿比重可作为鉴别糖尿病与尿崩症的参考,前者尿量 多,比重高;后者尿量多,比重低
见于:肾盂肾炎(多伴脓尿)、间质性肾炎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解热阵痛药、重金属盐和木通等中毒 肾移植后排斥反应
病理性蛋白尿 pathological proteinuria
➢ 混合性蛋白尿 (mixed proteinuria): ----肾小球、肾小管同时受累,尿中大、中、小分子蛋 白质同时出现 ----蛋白量与肾脏损害程度明显相关 多见于:
新鲜尿液呈白色混浊或云雾状 【临床意义】见于泌尿系统感染--如
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
乳糜尿和脂肪尿 (chyluria and lipiduria)
参考值: 正常尿清亮
乳糜尿:尿中混有淋巴液而呈稀牛奶状 乳糜血尿:同时混有血液
脂肪尿:尿中出现大量脂肪滴
特点:混浊均匀,加酸碱不改变,加乙醚可变清亮
【临床意义】
(3)暂时性糖尿:--非病理因素所致的一 过性糖尿
生理性糖尿:短时间内摄入大量糖,或静注大 量葡萄糖发生的一过性糖尿
应激性糖尿:强烈精神刺激、颅脑损伤、急 性脑血管病、全身麻醉、心肌梗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