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普宁两处先秦遗存的调查
A型 1件 ( PG:4) 。砂岩 。器 较大 , 身很长 , 上 略小 , 下稍宽 , 呈 梯形 , 截面亦为梯 形 。单面刃 , 刃面 较 宽 , 微 凹 。长 29. 7、刃宽 9. 2 厘 米 (图八 , 1 ; 图九 , 2) 。这是一件钅矍形 锛。
B型 1件 ( PG: 9) 。泥质砂 岩 。平面略作长方 体 , 截面梯形 , 单 面凹刃 。长 4. 9、刃 宽 3 厘米 (图八 , 5) 。 此外 ,在相邻的仙姑山也发现有残石戈 , 可见内部前后有两个穿 ,援部已残 。 三 、结语 石牌花鼓岩的三组器物 , 各组有其不同 的器物特征 , 显示其为不同历史时期的遗 物 。第一组遗物中 , 器物形制与纹饰都与曲 江石峡中层文化 ①有许多共同点 , 如圆圈纹 、 重圈纹 、曲折纹 、篮纹 、长方格纹和附加堆纹 , 两者都是相同的 。一般认为 , 石峡中层文化 的年代相当于夏商时期 , 花鼓岩第一组遗物 的年代 ,应与此相同 。花鼓岩第二组器物中 , 条纹施釉大口尊是浮滨文化的典型器 ②; 陶 钵与普宁下架山镇牛伯公山浮滨文化遗址出 土的同类器没有区别 ③; 其他陶器纹饰也是 浮滨文化所常见 。两侧单面起刃的石戈 , 可 见于丰顺 、潮阳的浮滨文化遗存 ④。因此 , 花 鼓岩第二组遗物当属浮滨文化范畴 , 年代约 相当于商周时期 。花鼓岩的第三组器物 , 以 夔纹 、方格凸块纹等组合纹样 (下转第 10 页)
二 、龟山遗存 龟山位于市区流沙镇东南 6 公里处 , 是一座高约 50 米的山 岗 , 属大南山脉西北边缘的一座 山峰 , 其南面相邻为仙姑山遗 址 。在山的西南麓采集到一些石 器陶器 , 其中有部分为较完整的 器物 。 陶器 完整者仅 1 件陶钵 ( PG:1) ,泥质灰陶 。口微敛 ,唇沿 外呈子口 ,深腹 ,斜壁 ,下壁弧收 , 底微凹 , 饰方格纹 。口径 13、高 8. 5 厘米 (图九 ,1) 。其他均破碎 , 可辨者有泥质陶尊 , 灰褐陶 , 折 腹 ,小平底 ,饰条纹 ,施釉 ; 罐 , 泥 质灰褐陶 ,圜凹底 ,饰方格纹 。夹 砂陶有罐 ,红陶 ,侈口 ,高领 ,饰方 格纹 ;釜 ,黑陶 ,侈口 ,圆腹 。
·1 ·
图二 花鼓岩第一组文化陶器 1、B 型 ( PH:14) 2、A 型罐 ( PH:15)
尊 标本 PH: 12 ,夹砂灰褐陶 。侈口 ,尖 红陶 。上端残 , 下端呈喇叭形 , 中空 , 足端外
唇 ,宽斜沿 ,高领 ,斜肩 ,肩以下残 。尊面 , 口 撇 。素面 。足径 11、残高 6. 8 厘米 (图五 ,2) 。
戈 1 件 ( PH:
5) 。砂岩 。仅残存援
部的一部分 。中脊有
棱 , 两侧在不同的一
面单面起刃 。残长
4、厚 0. 7 厘米 (图
五 ,6) 。
锛 1 件 ( PH:
6) 。砂岩 。残存近刃
面的一部分 。截面为
梯形 , 刃面微凹 , 刃
缘残损 。残长 2. 6、刃
面残宽 5. 2 厘米 (图
五 ,7) 。
省博物馆馆刊》第二辑 ,1991 年 。
(本项研究得到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 中心基金会的资助)
(责任编辑 张翊华)
之 ,内壁多有小乳点 。纹饰中有相当部分为组 合纹 ,包括有双线弦纹 、方格纹 、编织纹 、重方 格凸块纹 、篦点与弦纹组合 、方格与云雷组 合 、夔纹 、夔纹与方格凸块纹组合等 (图六) 。 夔纹中有圆角与折角两种 。器形有釜 、罐 、瓿 、
钵 、器盖 、器座等 。 釜 夹砂灰褐陶 。侈口 ,圆唇 ,卷沿 ,沿面
从遗物的分布 、堆积情况及其年代看 ,花 鼓岩应是一处人口不多 , 但延续时间较长的 古代人类居址 , 出土较多的陶器座残片也有 助于说明这一点 。尤其是第一组器物与第二 组器物 ,倘若找到其地层叠压关系 ,这对解决 粤东地区早期青铜文化与新石器文化的关系 极有帮助 。
流沙龟山遗存的器物 ,其石戈 、凹刃锛是 浮滨文化的典型器 ,釉陶尊也前述者相同 ,陶 钵与花鼓岩第二组陶器中的陶钵相同 。依 此 , 龟山遗存属浮滨文化的范畴亦毫无疑 义 。从石戈的多种形制来分析 , 这种情况可 见于大埔的浮滨文化墓葬遗存 ⑥ , 即包含有 直援戈与弧援戈等几种形态 , 说明其中会有
6、石戈 ( PH:5)
7、石锛 ( PH:6)
4、陶纺轮 ( PH:1)
下残 。素面 。口径 12、残高 2. 5 厘米 (图七 , 3) 。
瓿 泥质灰陶 。火候很高 , 质坚硬 。直 口 ,方唇 ,唇外侧稍凸 ,矮颈 ,宽肩近平 , 肩饰 双线弦纹 (图六 ,8) 。有的饰弦纹与篦点组合 纹 。有一件仅存肩及器耳 ,折肩 ,肩下有桥形 耳。
·10 ·
早晚之别 。C 型戈中 ,标本 PG: 3 内后缘有单 面刃 ,此器若从后半部分看 ,与东莞村头遗址 所出的石戚十分相近 ⑦。龟山这件石质武器 , 似乎兼有戈与戚的两种功能 。再从地形与地 层情况观察 ,龟山与仙姑山所出的遗物 ,属于 墓葬遗存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
注释 : ①朱非素等 :《谈谈马坝石峡遗址的几何印纹陶》,《文
直 , 两面近边缘处各有一周圆 圈纹 ,残 。
第二组器物 陶器亦以泥 质陶为多 , 有部分夹砂陶 。纹 饰有条纹 、方格纹 、粗格纹 、梯 格纹 、篮纹 、编织纹等 (图四) 。 可辨器形有尊 、罐 、钵 、器座 、纺 轮等 。
大口尊 仅见残片 。泥质 褐陶 ,残存颈与肩的一部分 ,颈 下一周凸棱 , 斜肩 , 饰条纹 , 施 酱黑釉 ,釉多脱落 。
图一 普宁石牌 、流沙先秦遗存地点位置图
第一组器物 陶器均破粹 , 以泥质陶为 多 ,夹砂陶少 。泥质陶以褐陶为主 ,有少量灰 淘 。陶器纹饰有曲折纹 、方格纹 、长方格纹 、 叶脉纹 、编织纹 、附加堆纹 、篮纹 、圆圈纹 、重 圈纹 、绳纹等 , 其中有重圈与篮纹组合纹 (图 三) 。
较典型的器物是罐 ,口沿分 2 型 。A 型标 本 PH: 15 , 泥质褐陶 , 侈口 , 圆唇 , 沿面较宽 , 略坦 , 斜肩 , 肩以下残 , 肩饰篮纹 。沿面可见 多道轮制痕迹 。口径 24、残高 5 厘米 (图二 , 2) 。B 型 标本 PH:14 ,泥质褐陶 。侈口 ,尖圆 唇 ,沿外鼓出 ,沿面内凹 ,稍盘 ,斜肩较宽 , 肩 下残 。肩饰篮纹 ,口沿内刻“ ↓↓”符号 。口径 13、残高 6. 5 厘米 (图二 ,1 ;图三 ,10) 。另有一 种罐的口沿内有一个“/ ”符号 (图三 ,11) 。出 土 1 件纺轮 ( PH: 2) ,泥质褐陶 ,棋子形 ,外壁
一 、花鼓岩遗存 花鼓岩位于普宁市西北 ,距市区约 23 公 里 ,距石牌镇 2 公里 (图一) 。花鼓岩是一座高 约 60 米的山岗 ,山上出露有许多大大小小的 花岗岩石块 ,其西 、北面均较陡峻 ,东 、南面稍 平缓 。文化遗物主要分布在山的东南坡 , 因 历年开荒种植 ,山坡被开垦成梯级旱地 ,遗物 多暴露地表或剖面 , 地层多有扰乱 。采集到 的遗物标本有陶器与石器 , 对照我省以往出 土文物 ,大致可分为三组 。
径23 ,残高 8 厘米 (图五 ,3) 。
B 型 标本 PH:8 ,夹砂灰褐陶 。口稍敞 ,壁斜
罐 多为泥质灰陶 。侈口 , 圆唇 , 稍外 近直 ,中空 ,下端残 ,素面 。口径 10、残高 5 厘
翻 ,矮颈 ,斜肩较宽 ,素面 。
米 (图五 ,1) 。
钵 标本 PH:13 ,泥质灰陶 。敛口 ,圆唇 ,
南方文物
Relic s F ro m So ut h
1999 年第 2 期
广东普宁两处先秦遗存的调查
吴雪彬 邱立诚 曾 骐
本世纪 80 年代 ,普宁博物馆在文物普查 中 , 先后发现了石牌区 (镇) 花鼓岩 、流沙区 (镇) 龟山两处古文化遗存 。其后经省 、汕头 地区 (市) 、中山大学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多次 复查 , 获得一批遗物 。现将调查所获简报如 下。
有轮制痕迹 。胎较厚 。饰绳纹 。 罐 标本 PH:29 ,泥质灰陶 。火候较高 。
敛口 ,方唇 ,唇沿外凸 ,颈肩分界不明显 ,肩以
·3 ·
1、B 型陶器座 ( PH:8) 5、陶钵 ( PH:13)
图五 花鼓岩第二组文化陶器 、石器
2、A 型陶器座 ( PH:11) 3、陶尊 ( PH:12)
钵 标本 PH: 21 ,泥质灰陶 ,质较硬 。直 口微敛 ,圆唇 ,深腹 ,平底 ,下腹近底处微束 。 素面 ,有褐色陶衣 。底部划一个“/ ”符号 。口 径 11、高 3. 5 厘米 (图七 ,2) 。另有一件残器 , 器底划一个“ ”符号 (图六 ,5) 。
器座 标本 PH:9 ,夹砂红陶 ,胎很厚 。直 口稍敞 , 中空 , 壁较直 , 下端残 。素面 。口径
第三组器物
图四 花纹岩第二组陶片纹饰(拓片) 1、方格纹 2、粗格纹 3、梯格纹 4、编织纹
泥质陶占绝大多数 , 夹砂陶很少 。泥质陶 以灰陶为主 , 褐陶次
·2 ·
图三 花鼓岩第一组陶片纹饰 、刻划符号(拓片) 1、绳纹 2、曲折纹 3、长方格纹 4、圆圈纹 5、重圈纹
6、变体编织纹 7、8、变体叶脉纹 9、10、11、刻划符号Fra bibliotek·4 ·
图六 花鼓岩第三组陶片纹饰(拓片) 1、篦点与夔纹组合 2、方格与云雷纹组合 3、方格凸块与夔纹组合 4、变体夔纹 5、刻划符号 6、编织纹 7、重方格凸块纹 8、双线弦纹
12、残高 6、胎厚 2. 4 厘米 (图七 , 1) 。
纺轮 1 件 ( PH:4) 。夹砂灰 褐陶 。算珠形 ,直径 2. 9、高 2. 1 厘 米 (图七 ,4) 。
物集利》第三集 ,1981 年 。 ②邱立诚《: 略谈粤东“浮滨类型”文化的发现及其有关
问题》《, 广东省博物馆馆刊》第一辑 ,1988 年 。 ③据 1995 年牛伯公山遗址发掘资料 。 ④据丰顺县 、潮阳市文物普查资料 。 ⑤同 ①。 ⑥广东省博物馆等 : 《广东大埔县古墓葬清理简报》, 《文物》1991 年第 11 期 。 ⑦邱立诚等 :《东莞村头遗址发掘的初步收获》,《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