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7章椭球面上的测量计算

第7章椭球面上的测量计算

一、地球椭球的基本几何参数 • 地球椭球:在控制测量中用来代表地球的椭球,它是地球的数学
表达模型。 • 参考椭球:具有一定的几何参数,经过定位和定向,用以代表某
一地区大地水准面的地球椭球叫做参考椭球。 • 地面上一切观测元素都应归算到参考椭球面上,并在该面上进行
计算。参考椭球面是大地测量计算的基准面。

W V
1

e
2



W 1 e 2 V b V a

V 1 e2 W a W b

W 2 1 e 2 sin 2 B (1 e 2 )V 2

V 2 1 2 (1 e2 )W 2
a
④第一偏心率:⑤e a2 b2 a
第二偏心率: e a2 b2 b
• e和e‫׳‬是子午椭圆的焦点离开中心的距离与椭圆长短半径之比,它 们也能反映椭球体的扁平程度。偏心率越大,椭球愈扁。
• 五个参数中,知道其中的两个就可决定椭球的形状和大小,但其 中至少应有一个是长度元素(如a或b)。习惯上通常用a和α。
M dS dB

E B
• 进一步推导(过程略),可得:
a(1e2)
M 或M
W3c
V3
(76)0
或M

N V2
• 式中:W 1e2 sin2 B
V 1e2 cos2 B
(常用)
N a, W
ca2 b
• 子午圈曲率半径与纬度的大小有关。其变化规律如表7-2所示:
B
B 0
3、子午面直角坐标系
• 设P点的大地经度为L。在过P点的子午 面上,以子午椭圆中心为原点,建立平 面直角坐标系(注意:该平面直角坐标系的x、 y轴的方向与测量习惯不一致 )。在该坐标系 中, P点的位置用(L,x,y )表示。
• 子午面直角坐标系仅用于大地测量公式 推导。
4、大地极坐标系
• M为椭球面上任意一点 。
x=NcosB
(7-18)
N
比较(7-16)式,有:N=a / W (7-19)
于是 y = N(1-e2)sinB
(7-20)
又由图可知:y=PQsinB
(7-21)
所以: PQ=N(1-e2)
(7-22)
Qn=N-PQ=Ne2
(7-23)
• 由(7-22) 、 (7-23)可知P点法线Pn在 赤道两侧的长度。
• 在这两个坐标系中,同点的L相同。
• 过点P作子午椭圆的法线,该法线与
x 轴、 y 轴的交点分别为Q、n,与x
轴的夹角为B( P点纬度)。
• 可以证明(过程略),子午面直角
坐标(x,y)与大地纬度B 有以下
关系式:
aco Bs aco Bs
x

(7 1)6
1e2si2n B W
ya(1 e2)siB n b siB n (7 1)7
同一点上不同方向的法截线的形状及曲率半径也各不相同。 • 下面介绍椭球面上几种主要曲线的曲率半径。
一、子午圈曲率半径
• 在子午椭圆上取微分弧长dS(dS=DK), 相应地有坐标增量 (子午面直角坐标系) dx、 dy。
• 设微分弧dS的曲率中心为n,则线段Dn及 Kn即子午圈曲率半径,用M表示。
• 由平面曲线的曲率半径定义公式知:
0 B90 B 90
M
说明
M0 a(1e2)
c (1e2)3
在赤道上最小,小于 赤道半径
a(1e2)Mc 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M9 0
a c 1e2
在极点上最大, 等于 极点曲率半径c
• M随纬度B的变化情况亦可从下图中看出。
B=90o B
B=0o
二、卯酉圈曲率半径
地坐标( L ,B ,H )
• 关系式如下:
L tg1( Y ) X
(7 31)
B tg1( Z Ne2 sin B) X 2 Y2
(7 32)
H Z N(1 e2 ) sin B
(7 34)
• (7-31)可直接由(7-25)得到。
• (7-32)可根据右图得到。
• 在不规则的地球自然表面上获得的距离、角度等观测数据必须先 归算到规则的椭球面上,再按保角投影方法投影到高斯平面上才 能进行平差计算。
• 等级控制点的坐标都是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如果不对 地面观测数据进行归算、改化就直接按坐标公式计算,则当范围 较大时控制网无法拼接。如公路测量等。
• 归算和改化工作分两步进行。不难理解,椭球体实际上只是一个 过渡体。
• 为了进行控制测量计算,必须了解椭球面上曲线的曲率半径。 • 先介绍两个名词。 • 法截面——过椭球面上的一点作垂直于椭球面的法线,包含这条
法线的平面。 • 法截线——法截面与椭球面的交线。法截线又叫法截弧。 • 由一条法线可作无数个法截面,相应有无数条法截线。 • 在圆球面上,各点的法截线形状相同,曲率半径也相同。 • 在椭球面上,不仅各点的法截线形状不同、曲率半径不同,而且
W
V
• 式中,a、b 为椭球长、短半径,W、
V为前述辅助函数:
W 1e2 sin2 B
V 1 e2 cos2 B
x aco Bsaco Bs (7 1)6 1e2si2n B W
ya(1 e2)siB n b siB n (7 1)7
W
V
设Pn = N,由右图可以看出:
第七章 椭球面上的测量计算
(教材第六章“GPS卫星定位技术”将在另一门专业课中介绍)
§7-1 地球椭球的几何参数及其相互关系 §7-2 椭球面上的常用坐标系及其相互关系 §7-3 椭球面上的几种曲率半径 §7-4 椭球面上的弧长计算 §7-5 大地线 §7-6 将地面观测值归算至椭球面 §7-7 大地测量主题解算简介(*) §7-8 椭球面上三角形的解算(增加)
B
XNcoBscoLs
YNcoBssinL
(725)
n
ZN(1e2)sinB
• 当P点不在椭球面上,即H ≠0时,有
XNHcoBscoLs
YNHcoBssinL

Z(N(1e2)H)sinB
(730)
3、空间直角坐标与大地坐标的关系
(2)由空间直角坐标(X ,Y ,Z)求大
2、空间直角坐标与子午面直角坐标的 关系
• 从右边2图容易得出:
XxcosL
YxsinL

(724)
Zy
L
3、空间直角坐标与大地坐标的关系
(1)由大地坐标( L ,B ,H )求空间
直角坐标(X ,Y ,Z)
L
• 当P点在椭球面上,即H =0时, 将
(7-18)、(7-20)二式代入(7-24)式即得:
• MN 为过M 点的子午线。
• S 为连结M 点和P点的大地线(最短曲线, 将在§7-5介绍)长度。
• A 为大地线在M 点的方位角。
• 以M 为极点,MN 为极轴,S 为极径,A 为极角,便构成大地极坐标系。
• 在大地极坐标系中,P点的位置用(S,A ) 表示。
二、几种坐标系之间的关系
1、子午面直角坐标与大地坐标的关系
• 在第一章中已经简介过参考椭球体的有关概念和参数。本章将比 较系统、详细地介绍椭球体的参数、坐标系以及在椭球面上的测 量计算问题。
• 椭球面上的测量计算公式很多。因时间有限,不一定一一推导。 课堂上讲过的主要公式,未推导部分请同学们课后尽量自学。
地球自然表面 高斯平面 参考椭球面
§7-1 地球椭球的几何参数及其相互关系
•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是一个地心坐标系,原点与地球质心重合。
•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的地球椭球参数如下:
参数
CGS2000椭球
a
6378137m
α 1/298.257222101
二、椭球参数间的关系(运用初等数学知识很容易推导,过程略)
e2

a2 b2 a2
1 e2 b2 a2
e2 e2 1 e2
一、椭球面常用坐标系
1、大地坐标系
• 过P点的子午面NPS与起始子午面NGS 之间的夹角叫做P点的大地经度L,经 度有东经、西经之分; P点的法线Pn 与赤道面的夹角叫P点的大地纬度B , 纬度有北纬、南纬之分。
• 若P点不在椭球面上,还需增加第三 参数——大地高H。大地高与正高及 正常高的关系为: H H正Ng(大地水准面差) 距
• 我国1954年北京坐标系应用的是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参数,1980年 西安坐标系应用的是1975年国际椭球参数,而GPS应用的是 WGS-84椭球参数。
• 涉及我国的这三组参数值见表7-1。
克拉索夫斯基椭球
1975年国际椭球
WGS-84椭球
a
6378245 (m)
6378140(m)
6378137 (m)
• 椭球体有关元素——
O为椭球中心;
NS为旋转轴;
EAE‫׳‬为赤道(⊥NS;(
a为长半轴;
b为短半轴;
;( NKAS为子午圈(经圈或子午椭圆
。( 与赤道平行 为平行圈(纬圈,‫׳‬QKQ
• 决定椭球形状和大小的五个参数——
①长半轴(长度元素 :(a
②短半轴(长度元素 :(b
ab
③扁率(反映椭球体的扁平程度 :(
是子午椭圆上P点处的法‫׳‬卯酉圈EPE • 截弧,而平行圈PHK可看作子午椭圆 。”斜截弧“上P点处的
• 麦尼尔定理:如果过曲面上一点引两条 截弧,一为法截弧,一为斜截弧,且在 该点处两截弧具有公切线,则斜截弧在 该点的曲率半径等于法截弧的曲率半径 乘以两截弧平面夹角的余弦。
• 由右图可知,两截弧平面夹角为B。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