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复习
2)函梁君臣之首 (函:名词作动词,用木匣装) 3)一夫夜呼 (夜: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里)
4)忧劳可以兴国 (兴,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 … … 兴(亡) 逸豫可以亡身
3、翻译下列语句: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译: 兴盛和衰亡的规律,虽然说在于天命, 难道不是因为人为吗? 2)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于人欤? 译: 或者再从他的成败的迹象推究,都是由 于人为吗? 3)满招损,谦得益。
7)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举:举凡,所有
的;争:抗衡) 8)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忽微:微小的事情) 9)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其:一定)
10)请其矢
(其:指示代词,那)
1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其:人称代词,他; 组:绳索)
2、说出下列红色字在句中的用法及意义:
1)负而前驱
(前: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前面)
4、翻译下列句子:
1、岂得之难而守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
难道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推究 他成功与失败的迹象,都是由于人为吧?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岂独伶人也哉?
人生的祸患常常在极细微的事情上累积而成,智 勇的人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所困扰,难道只是(溺 爱)伶人才如此吗?
介词短语后置: 被 动 句: 判 断 句: 省 略 句:
B C E D E A G B F
巩固练习
1、 选出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 的一项( A 负而前驱
D
B
) 一臣之首
四、朗读文章,参照注释理解文意,质疑,讨论,师生共 同解疑。做下列习题加以巩固。
1、解释下列句中的色字: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原因,推究原由) 2)负而前驱 (负:背负;驱:鞭马前进) (凯旋:胜利归来) 3)及凯旋而纳之
4)泣下沾襟 (泣:眼泪) 5)抑本其成败之迹 (抑:抑或,或者) 6)而皆自于人欤 (自:来自)
8、从第一段与下几段的对应关系看,二、三、四 段在全文的论证结构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第二、三段证明论点,第四段得出结论。
9、第二段内容是针对第一段的哪一论据展开的?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10、第三段内容是针对第一段的哪一论据展开的? 与其所以失之者。 11、第四段紧扣 盛衰 两个字,照应了第一段“可以知之矣” 之 中的“ ”子
(围困)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 智勇多困于所溺 (困扰) 困 (困厄)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困难) (告诉)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告 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祭告)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禀告)
(微小的事) 祸患常积于忽微 (悄悄地) 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 微 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为隐藏身份而改装) 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 (副词,应当,一定)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语气词) 其 (代词,他)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测语气)
38岁
41岁
函梁君臣之首(亡梁)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3年)
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推论: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论证手法分析
原
对盛 比衰
推究、探讨
受遗命,矢志复仇 宠伶人,身死国灭
晋王三矢
忧劳兴国 逸豫亡身
天命 ?
人事 !
成败皆人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 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谦得益
盛
衰
• “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 能与之争。” •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盛----“忧劳可以兴国” 衰----“逸豫可以亡身”
• 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 • 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7、问:第四段以感叹结尾有何作用? 答:告诫人们不要走历史的覆辙,记住“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历史教训。
骄傲自满能招致灾祸,谦虚谨慎能得到益处。
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译: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而安逸享乐可以 使自身灭亡。 5)夫积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 伶人也哉? 译:祸患常常是从微小的事情积累而成,而有智 谋、有勇力的人往往被他所溺爱的事物所困扰迷 惑,哪里只是几个伶人所导致的呢?
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 哉? • 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 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
盛衰在于人事
全 文 结 构
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立国 (15年) 灭国
{
{
908年
912年 923年 926年
23岁 27岁
接受三矢,继父遗志 系燕王父子以组(灭燕)
小结
• 1、写作特色
• 1、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
2、本文叙事简约之特点
格 满招损,谦受益。 言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警 句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 请其矢,盛以锦囊 (装) 盛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旺盛) (强盛) 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判断词类活用
函梁君臣之首 名词活用为动词,装在盒子里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名词作状语 乱者四应 数词作状语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使动用法
祸患常积于忽微
形容词用作名词
判断句子的句式特点 A、此 三 者,吾 遗 恨 也 B、盛(之)以 锦 囊 C、系 燕 王 父 子 以 组 D、身 死 国 灭, 为 天 下 笑 E、智 勇 多 困 于 所 溺 F、遣 从 事 以 一 少 牢 告 (于) 庙 G、燕 王,吾 所 立
满招损
作 者 写 作 意 图
格 言 警 句
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 序,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幸而乱政的 史实,借事论理,讽谏当时北宋王朝 的执政者力戒骄奢、居安思危、防微 杜渐、励精图治;通过总结历史教训, 也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探究:
对庄宗得失天下,欧阳修在本文提出“盛衰之理, 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的观点,对此,同学 们肯定有自己的认识和个性化的评价,那么请结 合历史知识和社会现实,来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
国家盛衰兴亡,尚且与人事有关,忧劳可 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那么集体、个人 的命运更该与人事紧密相连。忧劳可以使 集体不断壮大,使个人事业蒸蒸日上;逸 豫则同样可以亡身。请同学们在现实生活 中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