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眼科医疗质量和安全监测指标汇总及分析

眼科医疗质量和安全监测指标汇总及分析

2018年医疗质量和安全监测指标汇总及分析为给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安全的医疗服务,提升医院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推动医院内涵质量的改进与提咼,强化科室质量意识,根据山西省《二级眼科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临床科室日常工作的质量与安全指标,动态监管和科学评价,要求科室认真组织并严格落实。

一、临床住院科室质量与安全量化指标:
1、住院重点病例的总例数逐年上升;
2、住院重点病例的死亡病例同比下降或合理;
3、两周或一个月内再住院同比下降或合理;
4、患者安全类指标:
(1)手术安全核查率100%;
(2)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漏报率0;
(3)各类患者知情同意书签署率100%。

5、合理用药监测指标:
(1)全院药占比W0%,各科药占比不超过医院定标;
(2)1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
防使用率<30%
(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60%
住院患者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二周与一月内再
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
综上所述,2018年第一季度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呈上升趋势,考虑为病种季节性发病有关,死亡例数和一月内再次住院例数均呈逐渐下降趋势,符合临床住院科室质量与安全量化指标。

二、手术科室质量与安全量化指标:
1、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逐年上升;
2、住院重点手术的死亡例数同比下降或合理;
3、术后非计划重返手术例数同比下降或合理;
4、手术后并发症例数同比下降或合理;
5、手术后感染例数同比下降或合理;
6、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S以下。

(一)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的重
返手术室再手术例数
综上所述,2018年第一季度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呈上升趋
势,无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的重返手术室再手术例数为0,符合临床住院科室质量与安全量化指标要求。

(二)手术并发症与病人安全指标
手术并发症与病人安全监测指标
三、麻醉监测指标
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质量管理指标
我院按规定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工作,分析各临床
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适宜性;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对不合理使用情况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质量管理指标统计表
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制度规定: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应当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内,I类手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不超过30%,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不得超过60%,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20%,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40%,
全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不超40DDD值。

第一季度门急诊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呈大幅下降趋势,远低于监测指标,说明门诊在合理用药方面采取的措施得到了有效的实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2月和3月超出
管理指标,主因这两个月的老年性白内障和外眼手术增多,导致使用一线抗菌药物(青霉素和左氧氟沙星)比例升高。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达标。

综上所述,望眼科住院部认真分析本科抗菌药物使用和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超标原因,科室质控小组要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力度,拿出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并认真落实。

五、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整改措施
目前医疗质量与安全有所提高,医疗质量与服务都有了较大的改观。

但个别科室在内涵质量上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与缺陷,为进一步提升医院规范化与科学化管理水平,推动医院
内涵质量的改进与提高,应做到:
1、进一步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诊疗指南、操作规程,规范义务
人员医疗行为;
2、要充分发挥院科两级质控体系作用,尤其是科室质控小组要充分履行其职责,并积极调动全科医务人员的工作热
情,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3、规范临床医技科室日常工作的质量与安全指标,动态监管和科学评价;
4、要求科室按报表内容每月进行自查自纠,按时上报医务科。

(注意:数据上报时必须认真核对)
监测与评价是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增强实施效果的重要途径,通过监测与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临床医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