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日茶文化比较

中日茶文化比较

中日茶文化比较
关键词:中日茶
众所周知,茶文化最早发源于中国。

至唐代,茶文化通过一些途经传入日本。

日本的茶文化由此开始。

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世界上许多饮茶国家都与茶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全球性的文化交流,使茶文化传播世界,同各国人民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以至宗教意识相融合,呈现出五彩缤纷的世界各民族饮茶习俗。

(一)日本茶道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隋唐以前,两国已有文化交往。

以后,随着中国佛教文化的传播,茶文化也同时传到了日本。

饮茶很快成了日本的风尚。

日本茶道即是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们进行一种礼法教育和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

日本茶道有20多个流派,代代相传,沿袭至今。

现代日本茶道一般在面积不大、清雅别致的茶室里进行。

室内有珍贵古玩、名家书画。

茶室中间放着供烧水的陶炭(风)炉、茶锅(釜)。

炉前排列着专供茶道用的各种沏茶、品茶用具。

日本茶道的规矩比较讲究,友人到达时,主人在门口恭候。

待宾客坐定,先奉上点心,供客人品尝。

然后在炭炉上烧水,将茶放入青瓷碗中。

水沸后,由主持人按规程沏水泡茶,依次递给宾客品饮。

品茶时要吸气,并发出吱吱声音,表示对主人茶品的赞赏。

当喝尽茶汤后,可用大拇指和洁净的纸擦干茶碗,仔细欣赏茶具,且边看边赞“好茶!”以表敬意。

仪式结束,客人鞠躬告辞,让人跪坐门侧相送。

整个过程,都洋溢着“敬、和、清、寂”的精神。

当今世界各国、各民族的饮茶风俗,都因本民族的传统、地域民情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各有所异,然而“客来敬茶”却是古今中外的共同礼俗。

几百过去,日本仍旧保留了一套完整的茶文化,并得到(----日本茶道。

)而中国的茶文化,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完整的保存下来。

二、学习目的:
通过中日茶文化的对比,归纳。

更深刻地去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

学习、继承、发扬我国的茶文化。

茶树,常绿灌木,开白花。

嫩叶经过加工,就是茶叶。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

然而,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并把它发展形成我国和东方乃至全世界的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在中国制茶史上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自中唐以来,饮
茶之风大兴于西北塞外。

因此,当地牧民便驱赶着良种骏马,到内地来进行茶叶交换,后来又通过使者和商人,进一步扩大,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茶马交易”。

白居易《琵琶行》中“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劝轻别离。

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

”也可证明这一点。

茶文化的发展在于:
1、饮茶的广泛盛行。

茶叶的通俗与高雅,代均具备十分丰富的内涵。

在大众饮茶和宫廷茶饮外,还有一个僧侣圈,茶与佛教的缘分很深,到了唐代这种缘分联系的更加紧密了。

近年来陕西法门寺出土的唐僖宗时期的金银茶具,也反映出唐代佛的饮茶之间的特殊关系。

2、文人介入,诗文吟颂。

在唐代茶文化的发展中,文人的热情也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典型的是诗歌中的茶诗创作,比较著名的有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仙人掌》,白居易的《琴茶》齐已的《谢湖茶》等,这些茶诗的形式有古诗、律诗、绝句等,内容包括茶道的各个方面。

中国茶叶传入日本在公元世纪开始,但当时日本并不产茶。

因此,茶叶还及为稀贵,只有上流贵族阶层和寺院才拥有,一般平民是不敢奢求的。

似举安溪茶艺.
“安溪茶艺”源于安溪铁观音功夫茶。

通过挖掘整理、编排提炼、升华为别具一格的铁观音茶艺。

茶艺提示:让品茶人了解乌龙茶,特别是名茶铁观音的沏茶技艺,是一门融传统技艺与现代风韵为一体的品茶艺术。

具体包括:品茶环境、茶叶选择、水质鉴定、茶具选用、茶艺人才选拔、茶艺音乐等。

茶艺流程讲究礼貌待人、款款有序、协作细腻优美、富有茶的神韵,使人们在品茶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

茶艺之本:(纯)茶性之纯正,茶主之纯心,化茶友之净纯。

茶艺之韵:(雅)沏茶之细致,协作之优美,茶局之典雅,展茶艺之神韵。

茶艺之德:(礼)感恩于自然,敬重于茶农,诚待于茶客,联茶友之情谊。

茶艺之道:(和)人与人之和睦,人与茶、人与自然之和谐,系心灵之挚爱。

它传达的是:纯、雅、礼、和的茶道精神理念。

它传播的是:人与自然的交融;启发人们走向更高层次的生活境界。

日本茶道是人唐文化的翻版。

其目的主要为接待宾客,联络感情,陶冶性情的特殊礼仪活动。

最初,许多种茶的农民经常定期举行茶叶评赛会,由此发展为许多人以品茶为一种娱乐。

大家在一起饮茶叙谊。

僧侣之间则利用茶气来讲经布道,幽雅品茗,参惮悟道。

日本茶宗应体现,和(平),敬(友),清(寂),寂(幽雅)。

在日本一般举行茶道的时间,分别为朝茶,饭后,消昼和夜话茶道对茶会的环境有一系列的规定,除“和”与“敬”,是指茶会上主人和客人之间应强调精神,态度和因有的辞仪外,“清”与“静”则主要表现茶室,饮茶亭院的环境和气氛要充分体现清静和典雅,……
现今,在中国的一些茶区,如福建定期举行的茶会大体上与日本茶道相似。

如中国的安溪茶艺与日本茶道略有相似。

中日茶文化的对比之余,不免有让我们思考的地方。

茶出于中国,兴于中国,为什么这灿烂的文化瑰宝,在近一百年中,却改变了它千年的内含底蕴。

试问当今有几亿人。

在品茶前沐浴更衣,喝茶不足引茶而是细细品们茶所带给你的精神的愉快。

中日茶道比较---中国没有茶道的规程仪式,但应该说,中国也是有茶道的。

中国的茶道可以广义地称做“茶文化”,其历史悠久、层次复杂、内容丰富多彩。

日本茶道则自成体系,有一套复杂而严格的程式。

总的来说,中日茶道都是取茶的清心、静气、养神、助智等健康向上的精义。

两者之间有颇深的渊源。

而说到区别,则有以下几点:
1.中国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儒、道、佛为一体,三者互为补充、绝少抵触,从而使中国的茶文化内容非常丰富,无论从哪个层次、哪个方面讲都能做出宏篇大论。

而日本茶道则主要反映中国禅宗思想,当然也融进了日本国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识。

中国人“以茶表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充分贯彻了儒家礼、义、仁、德的道德观念以及中庸和谐的精神标准。

日本茶道吸收了中国茶文化思想的部分内容,主张“和、敬、清、寂”,公开申明“茶禅一位”,它规劝人们要和平共处,互敬互爱,廉洁朴实,修身养性。

2.日本茶道程式严谨,强调古朴、清寂之美;而中国茶文化则更崇尚自然、随和之美。

日本茶道主要源于佛教禅宗,提倡空寂之中求得心物如一的清静之美,但其“四规”、“七则”似过于拘重形式,很难让人感受到畅快自然。

中国茶文化最初是由饮茶上升为精神活动的,与道教的追求静清无为的神仙世界颇有渊源,它在艺术层面上强调自然与美学精神,很容易让人感到和谐统一。

但是中国的茶道没有仪式可循,往往便道而无道,影响了茶文化精髓的作用发挥和规范传播。

故而说起茶道,往往仍首推日本。

3.中国茶文化包含社会层次较广;而日本茶文化则?尚未具备全民文化的内容。

中国茶文化自宋代便深入市民阶层,其最突出的代表是大小城镇广泛兴起的茶楼、茶馆、茶亭、茶室。

在这种场合,士农工商都把饮茶作为友人欢会、人际交往的一种手段,从而使“茶”成为生活本身的内容,而各个民间地区更有极为丰富的“茶民俗”。

日本人崇尚茶道,有许多著名的世家。

茶道在民众中也很有影响,但其社会性、民众性尚未达到广泛深入的层面,也就是说,相形之下,中国的茶道更具有民众性,日本的茶道更具有典型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