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语选读:克己复礼

论语选读:克己复礼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 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 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 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 “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 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 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 之爱于父母乎?”
颜渊(前521~前481年)
曹姓,颜氏,名回。春秋末鲁国都城人(今山东 曲阜市陋巷街)。字子渊,亦颜渊, 孔子最得意弟子。 《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 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 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以德行著称, 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 (《雍也》)。不幸早死。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 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 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 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 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 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礼之本?——鲁· 林放
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 宁俭;与其易也,宁戚。”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17.11)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 仁,如乐何!”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 者,鲜矣;不好犯上者而好作乱者, 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 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 以学文。”
庄公三年(前478年),赵简子围卫,庄公出奔。卫人 立公子斑师(襄公孙,庄公堂弟)为卫君。齐伐卫, 俘虏了斑师,改立公子起(灵公子,庄公弟)为卫君。 卫君起元年(前477年),卫石曼尃把国君赶到了齐国。 出公从齐国返回卫国复位。 出公后元元年(前476年),出公重赏了曾经随从他逃 亡的人。 出公后元二十一年(前456年),贵族褚师比等人联合 工匠暴动,出公逃亡宋国,向越国求援。出公叔父公 子黔赶走出公之子自立为国君,是为悼公。 悼公元年(前456年),越、鲁、宋三国出兵护送出公 返卫,因卫国大夫坚守,出公不敢入城,最终死于越, 但君位仍被承认。
入宫门,鞠躬如也,如不容也。立不 中门,行不履阈。过往,色勃如也,足躩 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 也。(10.4)
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
吾从周。”(3.14)
Q1:周礼是怎么形成的? Q2:孔子为何如此推崇周礼?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 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 可知也。”(2.23)
Q1:由此可知,达到“仁”的境界的方法是什么?
“克己”思想的发展和扭曲
宋儒理学家: 理学是宋代哲学的主流,是儒家哲 学的特殊形式,又可称为道学。因理学 家主要讨论的内容为义理、性命之学, 故称为理学。是融合佛、儒、道三教三 位一体的思想体系。 开创者为北宋五子,即邵雍、周敦颐、 张载、程颢、程颐,北宋代表人物为石 介、胡瑗、孙复,被称为理学三先生, 南宋学者朱熹与陆九渊是理学的发展者。
《论语》选读 第二篇
《克己复礼》
课程安排
第一课时:讨论“礼”的来源于作用,及周礼的特 点。包括(3.14)、(7.5) 第二课时:讨论当时的礼崩乐坏情况及孔子孔子提出 的复礼方案(正名与克己),包括(3.1)、 (6.25)、(16.2)、(13.3)、(12.11)、(12.1)
第三课时:讨论礼之本质,即礼与仁与孝的关
儒列儒家八派之首。
齐景公
齐景公在位的时候,雪下了三天不转晴。 景公披着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侧台阶上。晏 子进去朝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 雪下了三天,可是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 “天气真的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 “我听说古时候好的君主自己吃饱了却想到别 人的饥饿,自己暖和了却想到别人的寒冷,自 己安闲了却想到别人的劳苦,现在您不曾想到 别人啊。”景公说:“好!我受到教诲了。” 于是命人发放皮衣、粮食给饥饿寒冷的人…… 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 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前任:卫灵公(前534年—前493年在位) 中任:卫后庄公(前480年—前478年在位) 卫君斑师(前478年在位) 卫后废公(前477年在位) 继任:卫悼公(前456年—前451年在位)
名正言顺
Q1:对孔子来说,“正名”意味着 什么?
正名——复礼 所以,礼的回归,既是规范人的需 要,也是规范国家秩序的需要!!
何谓“
“礼”的起源?
礼”??
各种仪制
“礼”的发展?
对鬼神
“礼”的作用?
对人
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 制度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
《礼记》:圣人为礼以教人,使人 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左传》: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 夫礼,所以整民也。 《荀子· 礼论》: 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 《论语》: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 “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 人也而有斯疾也!”(6.10)
何所谓“正名”???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
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 父不父,子不子,虽有栗,吾得而食 诸?” Q1:这段话中有哪些比较特殊的句式?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历史回顾——卫国
灵公三十九年(前496年),太子蒯聩与灵公 夫人南子有恶,欲杀南子。结果被南子发现, 告知灵公。太子蒯聩逃往宋国,后又投奔晋 国赵氏。 灵公四十二年(前493年)春,灵公欲立少子 郢为太子,公子郢推辞不受。同年夏,灵公 薨,灵公夫人让公子郢承灵公之意即位,公 子郢却让太子蒯聩之子辄即位。于是辄即位, 是为出公。 同年六月乙酉,赵简子送太子蒯聩回卫国, 想让太子蒯聩即位。卫人听说后,发兵击蒯 聩。蒯聩不得入,入宿而保,卫人亦罢兵。
系,包含(17.11)、(3.3)、(1.2)、(2.8)、
(17.21)
礼”的来源于 作用,及周礼的特点。(3.14)、
第一课时:讨论“ (7.5)
六经:《诗》、《书》、《礼》、《乐》、 《易》、《春秋》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孔子世家》: 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师说》: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 老聃。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典出《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派 儿子伯禽去管理鲁地,临行时他告诫 说::“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 之叔父,我于天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 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 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后用为在位者礼贤下士之典实。
认识3个人
子张
即颛孙师(前503-?),字子张,孔门弟 子之一。春秋末陈国阳城(今河南登封)人。 出身微贱,且犯过罪行,经孔子教育成为 “显士”。虽学干禄,未尝从政,以教授 终。孔子死后,独立招收弟子,宣扬儒家 学说,是“子张之儒”的创始人。子张之
①世:古时称30年为一世。也有的把“世” 解释为朝代。 ②因:因袭:沿用、继承。 ③损益:减少和增加,即优化、变动之义。
子曰:“甚矣 吾衰也!久 矣吾不复梦 见周公!”
周公旦,姓姬,名旦,亦称叔 旦,周代第一位周公。西周时期的 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 被尊为“元圣”,儒学先驱。周文 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因 采邑在周,称为周公。武王死后, 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当国。
出公八年(前485年),孔子来到卫国,次年 返回鲁国。 出公十二年(前481年),孔悝(卫国大夫, 卫庄公蒯聩的外甥。)的母亲伯姬与人谋立蒯 聩(伯姬之弟)为卫君,胁迫孔悝弑出公,出 公闻讯而逃到齐国。出公之父蒯聩立,是为后 庄公。庄公蒯聩即位后,抱怨大夫以前不迎立 自己,欲尽诛大臣,群臣欲作乱,乃止。
“文武周公”是孔子最为推崇的人物,而 文王奠基、武王定鼎、周公主政。 正是由于文王武王作为君主,而周公为周朝制 定了礼乐等级典章制度,使得儒家学派奉周公、 孔子为宗,之后历代文庙也以周公为主祀,孔 子等先贤为陪祀。 但是在唐开元时期,掌控欲极度强烈的唐 玄宗李隆基作为皇帝不能容忍周公在武王逝世、 成王年幼时期主政以及西周末期周厉王出奔后 的“周召共和”,于是下令取消周公文庙供奉 的资格,改以孔子为主。
史书记载他“好治宫室,聚狗马, 奢侈,厚赋重刑”(《史记•齐世 家》),《论语· 季氏篇》记「齐景公 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 喜欢打猎,箭法却不高明,晏子劝谏 他,齐景公能纳谏,在位58年,国内 治安相对稳定,是齐国执政最长的一 位国君。
《梁甫吟》诸Biblioteka 亮春秋时齐 步出齐东门,遥望荡阴里。 景公将两个桃 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子赐给公孙接、 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田开疆、古冶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子论功而食, 三人弃桃自杀。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事见《宴子春 谏下》,比 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秋· 喻借刀杀人。
Q1:齐景公对孔子的话很赞赏,那 么他真的明白孔子的想法吗? 孔子真正的意思是什么?
Q2: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孔子开 出的第一药方是——正名,但是, 礼崩乐坏名不副实的根源是什么?
颜渊问仁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 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 矣。”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Q1:从这句话分析出当时的社会状况怎 么样?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 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 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 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 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 道,则庶人不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