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语沂水春风

论语沂水春风

中国知识分子所要的并不是一种物质生活的奢 侈,但他们一定要心灵悠游上的奢侈。
于丹《论语》心得
何怕他人“哂”“不让”
——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有感
一句“率尔而对”让子路背上了“鲁莽草率”的名声。孔子提 出了“中庸之道”,并且以“温良恭俭让”作为儒家行事的准 则。由于后世封建统治者的提倡、宣扬,这些理论就渐渐成了 人们行事的信条,它既培养出了中国的“谦虚”美德,也造成 了中国人的一大弱点——不敢提出创见,尤其使青年人“少年 老成”,不敢直言大志,不敢直抒胸臆。
谦虚的确是一种美德,可难道仅仅是在别人面前凡事都说 “我不行”、“我才能有限”吗? 谦虚,应该是对自己正确的 估计,有永不满足的进取心,我们可以设想:要是当年的毛遂 说话也是那么“让”,也许赵国就会早几十年被灭掉,但毛遂 并没有害怕被人斥为“不让”,而是大胆自荐。终于,使他的 才能得到了发挥 。
咏读古文的要领: 语速缓慢,以显古诗文的雍容之风; 语调悠长,以彰古诗文的典雅之气; 因此特别要注意节奏和韵味,当然,最紧 要是不忘准确朗读。
根据提示,结合后文内容,填写下 面空格,使它成为本文的线索。
孔子问志 孔子问志 弟子□志 弟子述(撰、言)志 孔子□志 孔子评志
探究一:曾皙是的“志”是什么?
沂 水 《

春 语


淳安中学高二语文组 方福建
一、注音 俟( ) 哂( ) 喟( )
预习检( ) 雩( )
二、一词多义
1、夫子喟然曰:吾与点也 2、唯求则非邦也与?
赞同,同意 句末语气助词,吗
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如果
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至于
今天的你欣赏其中的那一个人?请简 述你的理由。
理由内容包括: 1、立足文本,陈述欣赏点。 2、联系实际,陈述欣赏的原因。
理想和行动的关系,就如同引线和风筝的关系。 这个风筝能飞多远,关键在于你手中的线。而 这条线,就是你的内心愿望。你的内心越淡定, 越从容,你就越会舍弃那些激烈的,宏阔的, 张扬的,外在的形式,而尊重安静的,内心的 声音。
3、宗庙之事,如会同。 或者
1、子路率尔而对曰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2、鼓瑟希,铿尔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3、尔何如?

三、词类活用
端 ,章甫:都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2、鼓瑟希,铿尔。鼓:名词作动词,弹奏。
3、三子者出,曾皙后 。
曾皙的这段话,表达了隐士的生活景象,可能 隐约触动了孔子周游列国屡遭失败、心力交瘁而 想过平静无为的生活的想法。因此曾皙的话不仅 是显己志,也是对孔子心灵的折射。
探究三: 《沂水春风》留给你的是什么?
本文中4位弟子个性鲜明,抱负满腔。 我们在座的同学,定有子路、冉有、公西 华、曾皙一样个性思想的人。
后: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
4、浴乎沂,风乎舞雩。
风:名词作动词,吹风
四、指出下列句式结构
1、不吾知也 。 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 2、毋吾以也。 宾语前置句,省略句 3、则何以哉?宾语前置句 ,即何以应为“以何” 4、加之以师旅。 状语后置,即以师旅加之。
温馨提醒
古时候,诵读诗文是一种很风雅的事, 一卷在手,书声朗朗。
这幅“暮春咏归图”,实际上就是委婉展现了 曾点出世为政的理想,即所治理的国家安定自主、 百姓自由幸福。
曾点描绘了一种超然的“世外桃源”,无拘无 束,自由快乐,即隐士的生活景象,表现了淡泊 宁静的心态。
探究二:为什么“孔子喟然与点”?
当时社会动乱,孔子称之为“礼崩乐坏”的时代, 因而孔子政治上主张“礼治”,“为国以礼”。 曾点的志向突显孔子礼乐治国的最高境界,故孔 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 ——读《沂水春风》有感
在当今社会,竞争尤为激烈,人们就必须具有冲破旧框框的勇 敢精神,要敢于像子路那样大胆地言志、献才。尤其是青年人, 应该像子路那样,不怕别人“哂”,要敢于把自己的志向讲出 来,让社会了解才能,挑选自己!
作业: 上课的讨论,侧重与你的口语表达,课后
不妨写一篇随笔,来训练自己的书面语表达。 题目可以是:
相关主题